第15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轉念一想,李茂卻又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啊,將梁丘舞困死在博陵不好麼?冀京若沒有梁丘舞,能阻擋得住他燕王李茂幾日?

  想到這裡,李茂一改之前的策略,派幾萬北疆兵圍困博陵,繼而令其餘大軍翻山。

  終歸是近十萬的大軍,遇山開山、遇水填橋,縱然博陵一帶的雪丘也算是險峻之地,可又如何擋得住北疆兵?要知道曾經出征草原時,北疆兵什麼危險沒遇見過?

  於是乎,十餘萬北疆兵繞過了險關博陵,朝著冀京進發。可憐梁丘舞雖然急切想要回援冀京,卻奈何四周被北疆兵與西軍團團圍住,竟是被困死在博陵。

  當然了,更主要的原因是,之前為了提防北疆從雪丘滲透到安平國境內,陳綱、項青、羅超分別率領東軍騎兵在雪丘附近阻擋,使得博陵梁丘舞身旁僅僅只有三千左右的兵卒,實在不足以突圍,要不然,以梁丘舞的勇武,豈是幾萬北疆可以抵擋的?

  探查到燕王李茂棄了博陵,率數萬北疆兵來攻冀京,冀京朝野震動,不少朝臣向李壽奏請遷都的建議,並且請李壽發布皇命,調回正在江南平定太平軍的謝安與李賢二人,畢竟他二人手中兵馬合計尚有近十萬,是對付北疆兵馬的不二人選。

  但是李壽卻回絕了朝臣的請柬,拒不發皇命召回謝安、李賢與冀州兵,甚至下令朝中大臣從即日起不得向江南透露任何有關於冀京的變故。畢竟在李壽看來,謝安與李賢二人此時多半在征剿太平軍的關鍵時刻,豈能中途令其撤兵?

  「此時若招回謝尚書與丞相大人,非但遠水難解近火,恐怕還會導致兩位大人被太平軍亂黨有機可乘!」再度出山的胤公堅定地站在了李壽這邊。

  不過話雖如此,胤公還是奏請李壽遷都,畢竟就眼下冀京的兵力而言,實在擋不住李茂麾下的北疆兵。

  在一番苦勸下,李壽終於同意,下令從冀京遷都至古都城朝歌,叫朝中文臣以及城內百姓陸續遷移至朝歌城。

  甚至於,為了替遷移的隊伍爭取時間,李壽這位自繼位後被譽為是大周曆代最軟弱的皇帝,竟親自披甲上陣,御駕親征。

  朝中大臣聞言大驚失色,在他們看來,李壽又不像其父親、即先帝李暨那樣是年少時頗為勇武的皇帝,只不過是一個文弱書生罷了,豈能踏足沙場涉險?

  就連胤公亦是連連搖頭,但遺憾是,李壽雖然懦弱,但為人卻頗為倔強,當即下令叫群臣遵從皇命。

  無奈之下,胤公只好呆著一干朝臣往朝歌城去了,畢竟國不可一日無主事之人,無論冀州這邊打得再是火熱,朝政卻不可荒廢一日,否則,亂的就不止是北疆一地了。

  而相比於胤公一系的文臣,梁丘公、呂公一系的武將倒是頗為支持天子李壽的決斷,畢竟兩位老人心中清楚,若沒有人在此阻擋北疆之兵,李茂在拿下冀京後,下一個攻打的目標無疑就是朝歌城。

  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本來阻擋北疆兵的最佳人選無疑就是東鎮侯梁丘舞,可惜此女卻被困死在博陵,而除她以外,還有誰會比李壽更適合呢?

  御駕親征,這是多麼鼓舞將士士氣的事啊!

  值得一提的是,就連此前對李壽不假辭色的北池侯文欽,此番對李壽這位當今天子亦有些刮目相看的意味,主動請纓願擔任副將一職,隨同李壽一同守衛安平國。

  大周景治五年四月中旬,北方變故,國生傾國之禍,天子李壽御駕出征,死守國門!

  第五十六章 國有難,天子守國門(二)

  大周景治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北疆之主燕王李茂終於率領著多達七八萬的北疆兵抵達了安平國,即冀京京畿之地。

  四萬步兵,三萬漁陽鐵騎,當那黑壓壓的大軍陳兵於冀京城下時,那種險些會讓人窒息的滯重感,仿佛夢魘般籠罩在冀京城內守將的心頭。

  與一般的軍隊絲毫不同,北疆兵光是在城下整齊列隊,哪怕不曾吶喊威懾,亦給冀京城頭的守兵們帶來了莫大的壓力,尤其是對於像李壽這般從未上過戰場的人來說。

  「比……比預想的晚了三日呢……」

  本想說句話打破凝重的氣氛,可當說出口後李壽這才意識到,他所說的話,語調竟然微微顫抖著。

  「不過是恐嚇而已!」北池侯文欽似有察覺地望了一眼天子李壽,他顯然是看出了李壽心中的膽怯與驚慌,不過卻未說破,淡淡說道,「李茂自恃清高,素來自以為是,瞧不起旁人,此次之所以姍姍來遲,無非就是行威懾之計,叫我等在等待北疆兵到來時,不知不覺中陷入恐懼之中!——謝尚書曾經不也說過麼?可怕的並不是等事情真正發生時,而是在等待事情發生的那一段時間……」

  「是……是麼……」咽了咽唾沫,李壽的面色依舊是蒼白而無血色。

  見此,文欽微微皺了皺眉,似乎想說些什麼,不過待沉思了一番後,他卻又改口勸道,「陛下莫驚,北疆兵乃我大周邊陲精銳之師,此事斷然不假,可若是其打算輕易攻克冀京,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雖說西公府韓家父子的反叛令冀京失去了兩萬兵力,但就目前城內的兵力而言,也不是就不能守,就看陛下如何決定了!」

  「……」李壽聞言張大著嘴欲言又止。或許此前他心中確實有一股雄心壯志,欲阻擋北疆兵於安平國,可當他望見城外密密麻麻如蝗蟻般的北疆兵時,他心中不禁打起了退堂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