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似此番,無論是那陣雷還是白水軍都按兵不動的跡象,這才是最符合事態的……

  主公都死了,麾下的將士怎麼可能不受影響嘛!

  如果換做這傢伙死了,恐怕整支周軍都會因此崩潰……

  「……」劉晴不動聲色地瞥了一眼正在角落的床榻上摟著秦可兒調情的謝安,心下咬牙切齒地報以深切鄙夷。

  不過,似這樣進又不進、退又不退,卻是為何?

  劉晴有些想不通了,畢竟在她看來,陣雷是一位極其出色的猛將兼統帥,很難想像他會什麼都不做,乾等著日子過去。

  要知道,周軍可還有一支由安陵王李承所率領的虎狼之師正朝著此地而來呢!

  就在劉晴思忖之際,忽然,屋外匆匆走入一名斥候,叩地稟告道,「啟稟大人、啟稟軍師,小的奉馬帥之令前來稟告,麥城的叛王軍,似乎有意朝西北方向撤退!」

  「什麼?叛王軍準備退兵?」驚呼一聲,就連正與秦可兒調情的謝安都被驚動了,轉過頭來驚聲問道。

  「是!」

  「這個消息準確麼?」

  「我軍親眼目睹,麥城中有幾支軍隊已陸陸續續朝著西北玉泉山的方向撤退……眼下馬帥還在監視著麥城附近叛王軍的動態!」

  「竟然撤兵?」喃喃自語一句,謝安與劉晴對視一眼,心中不約而同地躍出一個想法。

  莫非,這回馬聃所殺的,真是秦王李慎本人?

  「是打算撤回漢中麼?」站起身來走到桌旁,謝安平鋪行軍圖,一臉凝重地喃喃說道,「秦王李慎雖死,可他家室尚在漢中,故而退守漢中麼?不過……為什麼是眼下退呢?要退,前些日子早可以退了……」

  「還有,叛王軍選擇撤退的路線,有點問題……」接上了謝安的話茬,劉晴皺眉沉聲說道,「就算要撤回漢中,顯然也是經當陽、從荊山東側回漢中更快啊,為何要撤向西北偏西的玉泉山呢?難道打算走夷陵、臨沮,經巴東回到漢中?這是為……」

  說到這裡,劉晴的聲音戛然而止,而與此同時,謝安好似也想到了什麼,兩人異口同聲地叫出了一個名字。

  「怪不得叛王軍會退,連向周軍報復都不敢……怪不得他們不敢走當陽……」

  原來如此!

  冀京朝廷那支在兗、豫兩州耽擱了將近兩個月的援軍,終於即將趕到南郡戰場了麼?

  安陵王,李承!

  第一百一十九章 最終的交鋒?

  「安陵王李承竟然已來到荊州南陽郡?」

  「安陵王?」

  「李承?難道是皇五子?那不是……」

  當謝安將安陵王李承或許已率皇陵龍奴衛來到荊州南郡的消息告訴大梁軍的將領後,大梁軍諸將心驚之餘面面相覷。

  「那軍師的意思是?」大梁軍主將梁乘轉眼望向周軍三軍軍師劉晴。

  也難怪,畢竟劉晴的軍師,那是謝安親自任命的,再者,前幾日的戰事,劉晴也已向大梁軍的諸將軍證明了她確實是真心實意幫助周軍的心意,因此,他自然要聽一聽劉晴的意見。

  望著梁乘等大梁軍將領期盼似的目光,劉晴心下淡淡一笑,她當然清楚這些位將領們究竟在糾結些什麼,無非就是不願意安陵王李承在這個檔口過來搶功勞罷了。

  想想也是,想他們跟隨謝安從江東的廣陵出發,一路上與太平軍與三王鏖戰,經歷湖口戰役、夏口戰役、江陵戰役,再到如今的南郡戰役,期間付出了沉重代價,終於將戰事推到尾聲。只要殲滅最後一位封王、即秦王李慎,整個三王之亂便能得以徹底結束。而就在這最後關頭,安陵王李承貿貿然跑出來搶功勞,大梁軍諸將自然會感覺不樂意。

  倒不是說大梁軍的將領們小架子氣,要知道那可是赫赫軍功,更何況在他們看來,秦王李慎已死,剩下的就只有其麾下白水軍總大將陣雷與五萬餘白水軍,再有就是數萬的叛王軍隊。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餘下的幾乎相當於白撿的功勞,是個人都會因此眼紅的。當然了,像謝安這種已升無可升的朝中一品大員除外。

  對於眾大梁軍的心思,劉晴淡笑不語。

  事實上,比起是否追擊試圖就此退兵回漢中的叛王軍,劉晴更加在意另外一個疑慮。

  太巧了呢……

  「……」在屋內眾將期盼的目光下,劉晴緩緩踱步,兩道秀眉微微皺起。

  「怎麼了?」見劉晴久久不回應梁乘的話,謝安咳嗽提醒她道,畢竟明顯有幾位大梁軍將領已按耐不住了。

  「唔?什麼?」劉晴如夢初醒般望了一眼屋內眾人。

  見此,梁乘只好再次重複方才的話。

  「末將斗膽進言,請軍師允末將等出營追擊叛王軍兵馬!——待其過了莊子河,臨近荊山、景山,到時候路況崎嶇難行,我軍的騎兵,那就追趕不便了……」

  「這樣……」劉晴默默的點了點頭,半餉後這才遲疑說道,「也罷!你等先且去整結兵馬,容本軍師再思忖一番……」

  這還思忖什麼?

  叛王軍畏懼安陵王李承的援兵,倉促打算撤回漢中,連替他們主公報仇雪恨都顧不上了,作為一支軍隊而言,幾乎已完全失去戰意。只要能追趕上他們退兵的日程,顯而易見就是一場大勝,甚至於,趁此機會將那個什麼陣雷、什麼白水軍三大軍團長一舉擒殺也說不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