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直注意著秦可兒的苟貢實在有些想不通,畢竟他確實從秦可兒的目光中瞧出了情意,這也是他逐步放鬆了對秦可兒的監視的原因,雖然他實在弄不明白,秦可兒是怎麼才會變成眼下這樣。

  不過既然此女眼中已沒有那份恨意,苟貢倒也不在意她跟謝安如何如何,畢竟他可不是漠飛,不會去刻意監視謝安與其他女人私下如何,回去稟告長孫湘雨那位二夫人。

  不得不說,每當想到已徹底甘心淪落為二夫人長孫湘雨爪牙的三弟漠飛與四弟錢喜,苟貢實在有些頭疼。雖說他一樣算是謝安的爪牙心腹,可關鍵在於,好歹謝安是男人,是謝府一家之主,苟貢效忠他這不算什麼,而漠飛與錢喜竟然被謝安府上的二夫人長孫湘雨牢牢控制在手,這算什麼?

  苟貢暗自搖了搖頭,將那個無可奈何的想法拋之腦後,正色說道,「對了,大人,卑職以為,那劉晴多半也已算到我軍會往夏口去,但願那個女人還不至於在我軍抵達夏口之前逃往對岸……」

  「此事本府倒不擔憂,有漠飛在呢!相比之下……」長長吐了口氣,謝安苦笑說道,「相比之下,本府更加希望,漠飛還沒有將那些兵船都給鑿沉……」

  梁乘、王淮、苟貢等人對視一眼,苦笑連連。

  畢竟無論是謝安還是他們,早前都以為江夏會有兵船可用,誰知道劉晴早已將江夏的兵船開赴了夏口。

  若是漠飛當真鑿沉了夏口的兵船,那非但意味著太平軍與大梁軍都無法藉助舟船渡江,更意味著,太平軍與大梁軍這兩支軍隊,勢必會在夏口展開最終的惡戰。

  困獸尚有反撲之時,背水一戰的太平軍,其兇狠那可遠非平日裡可比。

  第五十八章 戰或不戰?

  ——八月二十二日,夏口——

  劉晴很清楚眼下的謝安肯定是率領著軍隊火速朝夏口趕來,這一點毋庸置疑,畢竟她提前一步叫江夏的內細將戰船都開到了夏口,只要謝安還打算著渡江支援八賢王[李賢],那麼勢必要從她手中奪回戰船。

  說起來確實有些好笑,在劉晴與謝安對峙的這一個多月里,戰況並沒有徹底倒向任何一方,而是劉晴與謝安分別先後領導著某段時期的主動權。

  謝安勝在怪招連連、勝在麾下大梁軍精銳、勝在有秦可兒暗中相助,而劉晴則勝在她對荊、揚等地的地形環境相當了解,勝在她太平軍早已滲透進入大周在江南的官府府衙,可以方便劉晴假借朝廷的名義,反過來為難謝安,就跟預先調走了江夏兵船的這件事一樣。

  可以說,兩人各有優勢,因此,這一個月來的戰況十分膠著,大梁軍犧牲了兩萬人,太平軍也犧牲了兩萬人,在人數上持平誰也不吃虧。

  或許有人認為,劉晴用兩萬裝備與訓練完全無法比擬大梁軍的太平軍士卒,換取了兩萬大梁軍將士性命,這已無法僅僅用占便宜三字來形容,簡直是妙策連連。

  確實,在兵力的損失程度上,劉晴確實要稍稍占點便宜,但是從大局來說,劉晴卻依然位處下風。

  早前謝安有八萬大梁軍,而她只有五萬太平軍,如今謝安依然還有六萬兵力,而她卻只剩下三萬,細細一算,絕非是劉晴占據主動,相反地,她在兵力上的劣勢越來越明顯。而從大局來說,劉晴始終處於不利的下風,逐漸被謝安逼到了夏口這個死角。

  倘若劉晴無法順利乘船渡江,那麼迎接太平軍的,便只有全軍覆沒,畢竟僅僅只有三萬兵力的太平軍,根本不是六萬大梁軍的對手。

  不得不說,謝安先前用故弄玄虛之計算計了劉晴幾回,讓她的兵力削減了一萬三千有餘,此事確實嚴重影響到了太平軍的贏面,毫不客氣地說,只要接下來謝安不犯渾,不犯下重大的失誤,他便不可能會輸,因為他已立於不敗之地。

  而比起大梁軍來說,太平軍的情況顯然要糟糕地多,畢竟六萬大梁軍依然有著全殲他們三萬太平軍士卒的能力,不出意外的話,劉晴已失去了戰勝謝安的機會,早在她被謝安故弄玄虛之計蒙蔽,六戰六敗失去了一萬三千兵力時。

  而至於眼下,劉晴唯一能做的便是儘量保存兵力,撤到江對岸去,撤到荊州境內去。

  或許有人會覺得,夏口不是還屯紮有太平軍一支近萬人的兵力麼?由[六神將]剩下兩位中的其中一位所率領,難道這樣也無法打贏謝安?

  但是要知道,在劉晴增加了兵力的同時,謝安手中可用的兵力也愈發多了,早前他便收了彭澤郡軍丞張益所率領的四千彭澤兵,在拿下江夏後又多添了萬餘、甚至達到兩萬的江夏兵,因此,劉晴若是想要藉助新添的萬餘兵力與謝安死磕,不可否認她的贏面實在太小。畢竟劉晴充其量只是一名謀士、軍師,她的才能在兩軍正面戰場上所能體現的作用實在很小。

  記得想當初,似長孫湘雨那般用兵如神的軍師,在戰場上照樣被[一人軍]陳驀逼得險些步入絕境,明明是可以集中兵力優先狙殺陳驀的絕對有利局勢,卻被陳驀硬是憑藉個人的勇武打開了局面,最後若不是梁丘舞率領五千東軍士卒日夜兼程趕到,或許她與謝安這對日後的夫妻,會像吳邦與呂帆一樣,被陳驀斬殺於戰場。

  真刀真槍的戰場,永遠是武將展現其勇武無雙實力的舞台,絕非是通過巧妙的計謀便已足夠牢牢控制局勢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