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倒不是說謝安怕太平軍大舉攻打營寨,事實上,這件事他一點也不怕,他還巴不得太平軍怒攻他的營寨,因為這樣一來,他就能將這十五萬大軍栓死在鄱陽湖口,謝安心中最怕的,就是太平軍分出一部分兵力去取江東,甚至於,這十五萬太平軍棄他營寨不顧,全數去攻江東。

  別看他方才對魏虎說地豪氣,說什麼只要太平軍有膽量去攻江東,他就有膽去攻荊州,但事實上,謝安絲毫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這樣一來,一旦太平軍中途返回,襲大梁軍的後方,那才叫滅頂之災。

  或許有人覺得,倘若太平軍當真中途返回,謝安可以再建一個營寨,可問題是,眼下這個固若金湯的營寨,可是謝安花了將近一個月才建成的,甚至於,眼下謝安全憑著這個營寨才有資格跟太平軍叫板,沒有了這個營寨,他八萬大梁軍恐怕數日內就會被十五萬太平軍所吞沒。

  如果說劉晴的難題是如何將謝安從那個堪比烏龜殼般堅硬的營寨中逼出來,那麼謝安所考慮的,便是如何將這十五萬太平軍栓死在這裡,用防守噁心死這般反賊,叫他們進不敢進、退不敢退。

  反正謝安軍中的糧草也充足,在前些日子他與太平軍演戲的期間,他運了好些糧草到軍中,不出意外的話,支撐個兩月不成問題。

  兩個月的時間,足夠朝廷運作,督調兵馬前來救援了。

  幸運的是,太平軍暫時還沒有棄謝安這座營寨不攻的意思,在隨後的兩日裡,多番率軍攻打謝安的營寨,可遺憾的是,謝安的營寨依舊是穩如泰山。

  或許很少有人知道,比起進攻,謝安更加善於防守,畢竟長孫湘雨教導他兵法的過程中,當他與她用沙盤模擬沙場對陣的期間,謝安更多地充當著防守的角色。

  原因無他,實在是長孫湘雨的用兵太過於攻擊性,那天馬行空般的計算能力,弄得謝安都不敢跟她打野戰,只能無奈地選擇放棄制野權,龜縮在城中狼狽防守,藉助城牆的優勢一點點挽回劣勢。

  儘管似那種沙盤演習謝安很少能夠贏過長孫湘雨,但不得不說,他也因此獲取了不少相關的知識,畢竟長孫湘雨可是一位兵略家。

  也正是因為如此,謝安才有膽量將八萬大梁軍在湖口立營,與太平軍在此死磕,因為他在看來,只要他這邊不出差錯,哪怕太平軍有十五萬之眾,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擊潰他;相反地說,若是他能將太平軍在此拖住一日,那麼顯然是為大周朝廷賺取了一分勝算。

  至於出營跟太平軍決戰,謝安完全沒有這個打算。

  謝安不傻,在接到李賢那封書信後,有幾個前些日子沒有想明白的疑惑他這會兒也想通了,比如說,太平軍為何會主動現身,甚至是暴露主力軍的位置。

  記得前些日子,謝安還以為是他逼出了太平軍,可在收到李賢的書信後,他這才恍然大悟,太平軍並非是被他給逼出來了,而是主動露面,為的就是算計李賢,叫秦王李慎能夠將李賢那十萬冀州兵困在江陵。

  秦王李慎這個人很不簡單,這件事謝安早就知道,可他著實沒有想到,太平軍中竟然也有那般精於算計的人物。

  [天上姬]劉晴……

  雖說明白地有些遲了,但是不可否認,當他摸清楚太平軍之前的那番詭異布置的真正意圖後,他忽然有種很奇怪的錯覺。

  那種仿佛是與其妻室長孫湘雨兩軍對陣的錯覺……

  在他看來,倘若那位[天上姬]劉晴的智慧當真足以比肩他的妻室長孫湘雨,那麼,對付似這等聰明絕頂的人物,就要用一些特殊的辦法……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就算是愚者,有時候也能逆襲智者,關鍵在於如何把握那千分之一的得失!

  第三十四章 千分之一的得失(一)

  兵者,詭道也!

  這其中的[詭],指的是千變萬化、出其不意。

  謝安還記得,單單這個[詭]字,兵書中便有許許多多的註解,詳細寫明什麼時候該什麼做,洋洋灑灑數百條,那是玄之又玄,讓當時初次接觸這類兵書的謝安那是頭昏腦漲。

  後來,長孫湘雨很直白地告訴了謝安她對此的理解,欺騙!

  可不是麼?

  兵法可不就是以欺騙敵人為手段達到最終取勝的目的麼?

  在長孫湘雨看來,兵法的宗旨就是欺騙對手,無論是陰謀還是陽謀,硬要說這其中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這個欺騙手法的高明與否。

  而反過來說,針對敵人的陰謀與陽謀,又如何防範?

  莫貪利!

  這是長孫湘雨的說法,僅僅只是短短三個字,但是無疑卻概括了許多,縱觀歷史上許許多多戰敗的將領,他們之所以會戰敗的原因,如何不是因為貪圖小利?

  這裡的小利,也可以理解為敵人故意拋出的誘餌,這是誘敵戰術中最常見的手法,遠的不說,那說如今被困在江陵的[八賢王]李賢,他不就是因為貪利,迫切想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三王、率軍支援謝安,這才中了秦王李慎的詭計、被困在江陵無法動彈麼?

  長孫湘雨告訴謝安,戰場上比較雙方主將的能耐高低,就看誰想地更多、欺騙對方的手法更高明,我想的更多,那麼我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吞掉你故意拋出來的誘餌,甚至於將計就計再叫你損兵折將,畢竟所謂的兵法就是互相欺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