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

  「哦,對了,牽制並不代表我軍只守不攻,與太平軍的事,明日本府會召集軍中將領商討,不過投入兵力絕不會多,這一點你提前與軍中諸將打聲招呼,免得有人日後失望……」

  「呵呵,末將明白了!」

  正如謝安所言,自六月十八日到六月二十六日,謝安手底下八萬大梁軍的戰略確實是以防守反擊為主要戰術,畢竟他也沒有把握一口氣吞掉整支太平軍的主力軍,與其跟太平軍死磕,拼個你死我活,倒不如緩口氣,等待李賢的援軍趕到。

  但是令謝安感到納悶的是,對面那支太平軍的主力軍似乎也沒有跟他死磕的意思,雖說這段日子雙方交戰十餘回,但每回投入的兵力卻不過寥寥數千人,與其說是在打仗,倒不如說是雙方很有默契地合夥演了幾場戲。

  這實在叫謝安有些不解。

  莫非太平軍打算來個聲東擊西?金蟬脫殼留下小部分兵力在此,暗中卻悄悄調大軍去幫三王對付李賢?

  謝安不是沒想到這一點,然而據漠飛等人探查的消息得知,太平軍的主力都在這邊,偌大軍營黑壓壓的人頭怎麼說也有十來萬人。

  怎麼回事?

  太平軍究竟打算做什麼?

  不知為何,謝安隱隱有種不好的預感,仿佛是遭什麼人算計般……

  第三十章 詭道(二)

  大周景治四年六月末至七月初,謝安因為達到了[八賢王]李賢在信中交付他的任務,軍勢轉而偏向防守,而太平軍也不知因為什麼原因,也並非對謝安軍展開猛烈攻勢,這使得八萬謝安軍與十餘萬太平軍在江南鄱陽湖口戰場呈現出詭異的僵持戰局。

  至七月六日,謝安派人送往南陽的軍情書信,終於送到了八賢王[李賢]手中。

  忽略前篇一大片謝安針對他那道[勢必要在短期內逼太平軍主力軍現身]將令的抱怨,李賢直接掃了一眼書信的最後,見信中寫到太平軍十餘萬主力大軍已現身於鄱陽湖口,與八萬大梁軍隔三十里對峙,李賢心中大悅。

  「好!好!好!」當著費國等二十餘位冀州軍將領的面,李賢臉上泛起幾分喜悅的紅暈,撫掌連聲道好,弄得費國等將領一頭霧水,心說太平軍攜十餘萬反賊公然舉起反旗,這有什麼可道好的?這應該是厄報才對吧?

  對帳內諸將古怪的神色視若無睹,李賢轉身望向冀州軍主帥費國,沉聲說道,「費國!」

  費國面色一凜,出列抱拳,沉聲說道,「末將在!」

  「本相命你即刻點兵,兩日內予我拿下南陽!」

  「……」費國聞言下意識地抬起頭來望向李賢,見李賢面色嚴肅,不像是在開玩笑,心中愈發驚愕,抱拳試探著問道,「丞相大人,恕末將方才耳背,丞相大人說的是[拿下南陽]?」

  或許是看穿了費國的心思,李賢淡淡一笑,點頭說道,「不錯,本相說的正是南陽,[韓王]李孝封地,南陽!」

  帳內驚呼一聲,眾將面面相覷,要知道前些日子李賢去過[韓王]李孝府上吃酒,與李孝這位皇族兄弟把酒言歡,絮叨當初在冀京時的交情,然而這一轉眼的工夫,竟是要刀兵相見?

  更重要的是,這位丞相大人明明說過要等三王做出叛國謀反舉動後才予以軍事打擊,為何突然間就改了主意?

  思忖了一下,費國小心翼翼地說道,「丞相大人,眼下我軍率先攻打南陽,恐怕在大義上站不穩牢吧?」

  仿佛是看穿了費國的心思,李賢淡淡說道,「這簡單!——就說韓王李孝私下勾結太平軍!——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更何況那三個李氏孽子確實在暗中勾結太平賊軍!」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好傢夥,原以為這位丞相大人是一位仁義之主,卻不想也是個狠角色。

  帳內諸將下意識地與同僚對視一眼,不得不說,李賢的這一番說辭著實是改變了他在眾將心中原本那溫文儒雅的形象。

  似乎是注意到了帳內眾將古怪的面色,李賢稍一停頓,沉聲說道,「諸位莫要以為本相不仁,三王私下勾結太平賊軍證據確鑿,此舉形同謀反,與其等那三人布置妥當,不如我等率先發難!——早前不取南陽,是因為本相不敢斷定太平賊軍主力何在,恐這些賊人暗助三王,如今太平賊軍主力正在鄱陽湖口與謝尚書對峙,我軍前方對手唯獨三王,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費國聞言恍然大悟,一想起謝安曾經關照過他們聽從李賢的調遣,當即抱拳領命。

  「是!——末將遵命!」

  當日晌午過後,屯紮在南陽郊外三十里處的冀州兵軍營開出三支萬人軍隊,分別由費國、唐皓、馬聃三人率領,驟然對南陽宛城展開猛攻。

  儘管南陽城內有[韓王]李孝的兩萬城衛軍,可面對著冀州兵兇猛的攻勢,城衛軍在一開始便陷入了不利局面。

  期間,韓王李孝曾上城樓與李賢對峙,指責李賢無端攻伐封國,李賢一面毫不客氣地祭出了韓王李孝勾結太平軍的驚人事實,一面叫費國等人猛攻南陽。

  韓王李孝兵少,如何擋得住十萬冀州兵的連番攻打,至七月八日子時,南陽城陷,韓王李孝僅帶著寥寥數百人逃往荊州方向。

  韓王李孝一逃,整個南陽便徹底落入了李賢手中,甚至來不及入城,更別說設酒宴慶功,李賢當即派將軍張棟、歐鵬二人率五千兵急行軍趕往漢中關隘出口,將漢中秦王李慎的六萬白水軍堵在關內,繼而留下兩千人收南陽,以費國為主將,唐皓、馬聃、廖立、蘇信、李景、齊郝等人為副將,順勢南下,前往荊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