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大人別來無恙……」在謝安驚訝的目視下,關仲走過來抱了抱拳,忽然注意到謝安的傷勢,愕然說道,「大……謝大人這是怎麼了?何以傷重如斯?」

  謝安有些尷尬地摸了摸鼻子,實在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不慎失足摔落山崖所致,含糊解釋了一下,故作咳嗽問道,「先不說這個,關頭領此番前來,不知有何要事?」

  見謝安提到正事,關仲面色一正,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遞給謝安,低聲說道,「三王之事有變,此乃殿下急令在下送至大人手中!」

  「三王?」謝安皺了皺眉。

  他自然清楚三王指的就是[秦王]李慎、[韓王]李孝、[楚王]李彥這三位,也知道此刻李賢所率的十萬冀州兵正屯紮在南陽附近,直接將龐大的兵力推到了[韓王]李孝的家門口,目的就是為了逼三王不敢輕舉妄動。

  看了一眼書信上的蠟封,見沒有差錯,謝安撕開封皮,從內中抽出李賢的來信,僅僅看了數眼,他的眉頭便深深皺了起來。

  原來,李賢在信中寫到,他已按照他與謝安早前約定的計劃,先行將三王的生母送至南陽的李孝處,繼而以此為藉口,往漢中走了一遭。

  途中李賢發現,三王正在暗中集結兵馬,當時韓王李孝的說辭時他們兄弟三人為了迎接生母而擺出的陣仗,可據李賢所見卻並非如此,而更叫李賢憤怒的是,秦王李慎竟然有私下勾結太平軍的跡象,據李賢所查證的消息,秦王李慎暗中與太平軍勾結,將長江以南,荊州至江東大片的國土許給了太平軍,支持其在此復辟南唐,而同時,太平軍亦要支持他兵發冀京,成為大周天子。

  從李賢在信中的那筆力遒勁的字不難看出,當時李賢在書寫這封信時那是何等的憤怒,他無法想像身為大周皇族的李慎,竟然會勾結大周李氏的仇敵太平軍。

  原本,李賢與謝安的計劃,是先由李賢安撫、震懾住三王,而謝安這邊則監視著太平軍的一舉一動,可如今得知秦王李慎暗中勾結太平軍,李賢分明是坐不住了,因為他猜測到,太平軍久久沒有動靜,很有可能是在等著三王,因此,李賢改變了計劃,寫信派人送至謝安處,改謝安監視太平軍的原計劃為逼迫,叫謝安先行逼反太平軍,儘可能給予太平軍沉重打擊,倘若三王膽敢有任何輕舉妄動,他屯紮在南陽附近的十萬冀州兵,直接兵發南陽,先解決三王內實力最弱的韓王李孝,繼而兵分兩路,一路將秦王堵在漢中,一路則揮軍南下,攻打楚王李彥,以及主要力量都在荊州附近的太平軍。

  簡單地說,李賢此番信中的大意,便是叫謝安將屯紮揚州的八萬大梁軍隊進駐江南,儘可能地控制住江南各個重要城縣,逼太平軍不得不當即起兵反叛。

  這就是所謂的計劃趕不上變化?

  心中苦笑一聲,謝安將手中的信隨手遞給了苟貢,畢竟後者是他的心腹。

  竟然要自己直接與太平軍開戰?

  眼瞅著尚未痊癒的雙腿,謝安實在有些哭笑不得,自己這樣,如何指揮兵馬?

  不過謝安也理解李賢焦急的心情,畢竟三王勾結太平軍,這可是一件極其駭人的事,這意味著一旦三王與太平軍準備完畢,漢中、南陽、荊州、江陵四地叛軍其出,一瞬間就能叫大周失去三分之一的國土,也難怪李賢在信中急切希望謝安給予太平軍重創,希望能藉此拖延三王反叛的時間,最好,是叫三王不敢反叛,這樣的話,等他與謝安解決了太平軍,便能回過頭來對付三王,畢竟秦王李慎是一個極其謹慎的人,在沒有完全把握的情況下,是絕對不會公然謀反的,想必李賢也是算到了這一點,是故叫謝安趁著太平軍尚未準備完畢,直接對其開戰。

  想到這裡,謝安從懷中摸出半塊虎符,交給丁邱,沉聲說道,「丁邱,你速速前往揚州,請梁乘幾位將軍發兵至廣陵……」

  說話時,謝安暗稱僥倖,幸虧這半塊虎符他是隨身攜帶,要不然,萬一也像苟貢等人那幾塊腰牌一樣落入廣陵刺客手中,那他的處境就變得極其尷尬了,除非他親自前往揚州,否則真無法調動那支兵馬,甚至於,一旦這半塊虎符落於太平軍手中,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是!——卑職這就前往揚州,十日來回!」

  「太慢了,三日去,三日回,」不顧丁邱苦笑的表情,謝安沉聲說道,「八萬大軍過江時,令長江北側各郡縣知府、縣令派守備軍防範江面,提防太平軍渡河!——定要將太平軍勢力壓制在江南!去吧!」

  「是!」丁邱抱拳領命,叫上幾個金陵眾刺客兄弟,出城往揚州而去。

  而與此同時,在迎春樓二樓雅間內,秦可兒正目不轉睛地盯著桌案上鋪滿的紙張。

  那些寫滿了娟秀字跡的紙張,都是方才才送至的情報,有的只是書寫著一些瑣碎的事,而有的,或許隱藏著極其重要的情報,眼瞅著秦可兒白皙的右手輕輕撫過桌案上擺得隨處可見的紙張,毋庸置疑,她這是在整理著手下收集的情報。

  忽然,秦可兒輕咦一聲,右手拿起一張紙,紅唇喃喃念道,「咦?河內往南陽調糧……南陽乃韓王李孝的封地,朝廷沒有理由無故給李孝送糧呀……哦,對了,南陽附近還有李賢的十萬冀州兵!——等等,這個數量……李賢要對韓王用兵了麼?」

  秀目一瞥,秦可兒左手又拿起一張紙,美眸中閃過一絲驚訝,喃喃自語道,「因徐州糧倉存糧儲備不足,急從青海調糧……怎麼可能,徐州可是產糧之地,怎麼可能糧草貯備不足?——等等,我記得青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