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說稍稍減輕了苟貢對她的懷疑,卻也因此引來謝安的覬覦,雖說不是什麼始料未及的事,但也令她心中苦笑連連,畢竟倘若是尋常的人,她或許還能藉助廣陵刺客的恐嚇以及廣陵府官員方面的人脈叫其退去,可眼前這位,她實在想不出什麼能夠倖免的辦法來,簡單地說,謝安若是要得到她,她根本無力反抗。

  「並非人人都像長孫公子這般憐惜我等女流之輩……」秦可兒嘆息說道,她這回的嘆息,無疑是發自內心,因為她可以預感到,眼前這化名長孫武的謝安,是絕對不會再放手的。

  等等……

  無奈苦笑之餘,秦可兒心中一動,她忽然想到,呆在眼前這位有權有勢的大人物身邊,豈不是比她留在迎春樓更能掩人耳目?

  謝安手底下有東嶺眾與金陵眾兩撥刺客,秦可兒是清楚的,她甚至擔憂,有朝一日這兩撥刺客會追查到她頭上來,倘若如此的話,以她勾結太平軍與三王的罪名,非但她活不了,在她手底下謀生的那些無助女子恐怕也逃不了被牽連的命運,而倘若謝安納她為妾,東嶺眾與金陵眾還敢肆無忌憚地追查她的底細麼?

  也算是一條出路吧,自己只需付出一樣東西,一樣珍藏了二十餘年的東西……

  想到這裡,秦可兒忽然站起身來,盈盈笑道,「長孫公子若是不嫌棄的話,小奴願為公子撫琴一曲,以助酒興……」

  「唔?」饒是謝安也想不通秦可兒怎麼忽然間有此興致為他撫琴,不過他也不好拂逆了對方好意,抬起左手說道,「玉書小姐請!」

  「不敢……」低頭遜謝一聲,秦可兒起身來到擺放著琴的矮桌後坐下,目視了一眼謝安,撫起琴來,只聽琴聲悠揚悲切,仿佛曲調中包含著無數心酸苦楚,讓謝安不由閉目細細品味起來。

  謝安不是沒聽過琴曲,畢竟長孫湘雨便是一位精通琴棋書畫的大家,那個女人太聰明了,仿佛這世間沒有難得到她的事,這讓謝安對此的新奇感大大減少,而眼前這位[蜃姬]秦可兒的琴藝竟然能與長孫湘雨不相上下,這著實有點讓謝安吃驚。

  不得不說,長孫湘雨有點小小悲哀,她的光芒太璀璨,璀璨到她的夫婿謝安對她任何的才能與成就都習以為常。

  整整一炷香的工夫,悠揚而悲切的琴曲這才逐漸停歇,儘管謝安聽不出秦可兒究竟彈的是哪一曲,但是琴曲所包含的心酸苦楚他確實領會到了,別說是他,就連自打進門後就對秦可兒怒目而視的小丫頭王馨,此時亦聽地如痴如醉,甚至於,仿佛是被這悲切的琴曲勾起了自己長年來所經歷的委屈,使得她不由眼眶通紅,鼻子一抽一抽,可愛地緊。

  「好曲!」因為無法鼓掌,謝安只能用左手敲了敲桌面,出言讚嘆,聽聞那琴聲,他對這位被冠名[蜃姬]的秦可兒更是傾慕三分。

  「小奴獻醜了,長孫公子莫要笑話才好……」秦可兒遜謝一聲,注意到謝安火熱目光的她,有些不適地低下頭去,儘管這種目光她見過許多,但最關鍵的問題在於,以往那些男人,她有辦法打發,而眼前這位,卻並非是她所惹得起的。

  稱讚了幾句後,謝安又問起了有關於廣陵刺客的事,畢竟這才是他此行最主要的目的,至於眼前這位麗人,只能說是額外的收穫。

  「那萬立竟然派人行刺長孫公子……」在聽聞謝安的講述後,秦可兒驚呼一聲,畢竟她可不想暴露她自己就是廣陵刺客一員的事實。

  「不錯!——玉書小姐可知此人蹤跡?」望著眼前這位驚呼出聲的麗人,謝安心中對廣陵刺客之首萬立的恨意又濃重了幾分,在他看來,若不是那個混帳傢伙,他又豈會不慎摔落山崖而受傷?若沒受傷,又何至擺著秦可兒這位可人的美食在前而無法消受。

  當然了,謝安也可以叫秦可兒來服侍他,反正無論是以謝安的角度還是秦可兒的角度來說,她都也不敢不從,不過,這種事說到底還是有點丟臉。

  「這個……」秦可兒猶豫了一下,覺得自己還是莫要插手其中的好,免得那萬立狗急跳牆將她出賣,想到這裡,她搖頭說道,「長孫公子莫怪,那萬立,小奴僅見過他寥寥數面,實不知他躲藏何處,再者……廣陵刺客在城內勢力不小,小奴覺得,長孫公子還是莫要與他們對立為好……」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她故作擔憂地說道。

  男人總喜歡在女人面前逞能,這一點,饒是謝安亦無法倖免,聞言冷笑說道,「玉書小姐不必擔憂,縱然廣陵刺客在城內勢力滔天,本公子也不放在眼裡,那萬立既然敢行刺本公子,本公子又豈能與他善罷甘休?」

  秦可兒聞言默然不語,畢竟她對主張接單殺人賺酬金的萬立也沒什麼好感。

  事實上,金鈴兒曾經所說的有關於[廣陵刺客只出售情報並不殺人]的事,指的是秦可兒管轄下的那一部分廣陵刺客,不,那其實稱不上是刺客,頂多是一些絲毫不懂得武藝的女人罷了,但正是這些女人,替秦可兒收集著來自各方的情報。

  酒館、驛站、青樓,自古以來便是情報匯集之處,尤其是青樓,要知道在大周,朝廷儘管禁止官員逛青樓,但依然還是有大批的官員留戀其中,就連謝安這等位至刑部尚書的大人物在冀京時亦頻頻出入風化場所,又何況其他人?

  對此,朝廷也是睜隻眼閉隻眼,畢竟屢禁不止嘛,但是即便如此,朝廷還是禁止官員在青樓內暢談國事,可事實上,依然還是有許多官員在青樓內述說許許多多有關於律令的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