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如今聽耿南這一番話,他這才意識到,太平軍插根在大周的勢力,要遠遠超乎他的想像,組織內部各階級分明、紀律嚴明,甚至於,在隱秘方面做得極其規範,許多太平軍的密探、細作僅僅知曉如何聯絡比自己高一線的上線細作,或者是比自己低下一線下線細作,其餘卻一概不知,從根本上杜絕了一人被抓、全員落網的局面,換而言之,就算李壽朝廷抓到一兩個太平軍的細作,也不過只是截斷那一支而已,無損於太平軍叛黨那龐大的情報勢力網。

  頭疼……

  看來,確實有必要要與費國好好談談了……

  謝安皺眉思忖著。

  要招費國過來問話,其實這件事很簡單,但是呢,謝安捨不得毀了費國這員大將之才。

  要知道,雖說廖立、馬聃等人起初也是長安一方的叛軍,可他們並沒有要反叛大周的心思,說到引發此事的最根本原因,無非是太平軍在暗中唆使南陽一帶的商賈哄抬米價,引發民怨,從而一步步使得廖立、馬聃步入了於大周朝廷對立的糟糕局面。

  但是太平軍不同,太平軍最初的目的就是推翻大周、復辟南唐,並不是什麼所謂的走投無路,而作為太平軍的一員,一旦費國真正的身份泄露,不難猜測他會被蘇信、李景、甚至是廖立、馬聃等將領排斥。

  雖說同是叛軍將領,但是其中所代表的含義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謝安最終還是放棄了當即招費國來問話的心思,打算趁著他與眾女成婚,眾將前來道賀的大好時機,私下與費國好好談談,這樣一來,只要謝安不說,費國便能維持他的地位,以及與眾將的良好關係。

  當然了,前提是費國配合。

  大周弘武二十四年正月十九日,正式繼位後的大周皇帝李壽首此早朝,更改年號為[景治元年],大赦天下。

  同日,謝安迎娶東公府梁丘家之女梁丘舞、長孫家之女長孫湘雨,以及金鈴兒,至於伊伊,這個溫柔可人的小妮子一直堅持不能與她家小姐梁丘舞平起平坐,因此婉言回絕了謝安的好意,執意於侍妾的名分。

  見平日裡溫柔、聽話的伊伊在這件事上這般堅決,謝安也不好太過於勉強,反正在他看來,無論妻、妾、還是侍妾,都是他心愛的女子,他斷然不會厚此薄彼。

  值得一提的是,當謝安的准岳丈長孫靖聽說謝安除了梁丘舞與自家女兒長孫湘雨外,竟然還要娶一個叫做金鈴兒的女人時,這位朝中大員著實氣地不行,直到最後聽說自己女兒長孫湘雨亦認可了此事後,他這才作罷。

  不得不說,別看長孫靖整日裡怒斥長孫湘雨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實際上,他還是很在乎自己的女兒的。

  由於此次婚禮的司儀乃大周皇帝李壽親自主持,因此,婚禮從巳時才正式開始。

  作為謝安的好哥們,李壽辰時三刻結束早朝後,換下皇袍,帶著皇后王氏與太子李晟,風風火火趕到謝安的豪宅,繼而,讓王皇后與兒子在謝安府上稍歇,自己則駕駛著十餘輛馬車與數百人組成的迎親隊伍,與謝安一同迎接新婦。

  首先是東公府梁丘家,迎接梁丘舞與伊伊主僕二人,然後是長孫家,迎接長孫湘雨,至於金鈴兒,她因為並非冀京人士,所以安置在謝安府上北廂房,倒是免了李壽與謝安多跑一趟。

  如此足足忙了一個時辰,謝安這才將四位身穿艷紅婚袍的嬌妻迎到自家府上、他在北廂房內的書房。

  按理來說,謝安應該將四女應該迎到她們在北廂房內各自的房間才是,畢竟那裡那是真正的喜房,不過嘛,因為謝安等下要召見費國,與他好好談談有關於太平軍的事,因此,謝安便將眾女迎入了自己的書房。

  畢竟費國武藝不俗,為了避免節外生枝,謝安需要藉助梁丘舞與金鈴兒的武藝,免得費國那小子因為事跡敗露,倉惶逃走。

  但不得不說,當四位嬌妻頂著紅布一字坐在書房內的床榻上時,著實是賞心悅目,讓謝安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喜悅。

  當然了,倘若眾女能拉的下臉,在今夜與謝安大面同眠,那顯然更叫謝安心猿意馬,只可惜,這種美事謝安也就只能幻想一下而已,至少四女中,除伊伊以外的其他三位嬌妻是絕對不會認可的。

  迎接完新婦之後,謝安剩下的任務就是接待前來道賀的親朋賓客了,不得不說,單他與李壽二人,實在不足以應付如此多的賓客,因此,謝安臨時叫來苟貢、丁邱、錢喜、周儀等人幫忙,就連李壽曾經的心腹幕僚,即將成為受職於吏部的王旦亦請了過來,但儘管如此,人手還是不足。

  幸虧眼下在冀州軍中當值的蘇信、李景、費國、齊郝、馬聃、廖立等人來得早,在謝安的一句話下,眾將頓時由賓客搖身一變,改行接待堵在謝安豪宅前的眾賓客。

  不可否認,謝安的婚事,實乃是這些年來冀京除封禪大典外最是隆重的大事,前來道賀的冀京名流、朝廷大臣比比皆是,別看皇五子李承贈給謝安的豪宅會客大廳極為寬敞,可依然被前來道賀的賓客坐滿,簡直可以說是座無虛席,甚至於,到最後連大廳都坐不下,謝安臨時叫廚房增設喜宴,在正堂外的院子中設置席位。

  由於是大周朝廷日後的刑部尚書謝安成婚,兼之又有大周皇帝李壽親自擔任主持,但凡是冀京有些名望的人,都爭先恐後來到謝安府上道賀,以至於到最後,儘管謝安只送出三百份請柬,可前來道賀的人,卻多達五、六百位,而其中輩分最高的,無疑是梁丘公、胤公、孔文等幾位老人,而輪到身份最尊貴的,便是皇三子[秦王]李慎,皇六子[韓王]李孝,皇七子[楚王]李彥,以及皇八子、[八賢王]李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