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安詫異說道,「這次莫非攻下了?」

  金鈴兒搖了搖頭,嘆息說道,「對,是故才叫蒙難……得知太平軍公然舉旗反抗大周,大周天子震怒,親自披掛,率東軍[神武]、南軍[陷陣]、西軍[解煩]這三支鎮京之軍,千里趕到江南,將太平軍擊潰於淮河……」

  「東軍也出動了?」謝安心中微微有些驚訝,喃喃自語道,「十七年前,那個時候舞才剛出生,也就是說,是老梁丘公麼?」

  望了一眼謝安,金鈴兒搖了搖頭,說道,「非東國公,乃東鎮侯,梁丘敬!」

  好熟悉的名字啊……

  謝安歪著腦袋想了想,忽而恍然大悟,暗自敲了敲自己的腦門。

  笨啊!

  東鎮侯,梁丘敬,不就是舞的父親,自己的老丈人麼?

  這樣說來,十七年前自己這位老丈人還健在?

  傳聞不是說自己這位岳父大人,是在攻南唐的時候中流矢身亡的麼?

  哦,對,那太平軍與南唐軍隊也沒什麼區別……

  換句話說,自己這位壯年便早逝的岳父大人,就是在那一次的戰事中陣亡的麼?

  想到這裡,謝安暗暗嘆了口氣。

  「東鎮侯梁丘敬,字文延,曾經奪得過會試武舉首名,據說武藝與其父梁丘公不相上下,又兼精於用兵,麾下所率領的又是東軍這等彪悍之師,薛仁的太平軍難以抵擋,以四萬太平軍攻兩萬東軍,卻被後者打地潰敗,那一戰,東鎮侯身先士卒,斬將奪旗,當真不愧於那[梁丘一門皆虎將]的美譽,在蕪湖,於萬軍之中一槍挑死太平軍主將薛仁,逼地太平軍兩萬餘殘兵敗將跳入蕪湖逃命……」

  好厲害啊,自己這位岳父大人……

  不愧是舞的父親……

  謝安暗自驚嘆,忽然,他好似想到了什麼,疑惑說道,「怎麼就東軍一支應戰太平軍?南軍和西軍呢?」

  金鈴兒緩緩閉上了眼睛,低聲說道,「西軍趁夜潛入了金陵,奪下東門,將南軍陷陣營放入了城內……鑑於當初薛仁攻金陵時,金陵城內的百姓暗中相助,是故,大周天子下令,令南軍屠戳城內百姓,但凡是家中供著南唐皇帝劉生靈位的,皆為[罪民],就地格殺……而當時,幾乎有大半的金陵百姓,在家中都供著劉生的靈位,因此,那一日,金陵人口銳減大半,有多達三萬餘人被殺……」

  「嘶……」謝安聞言倒抽一口冷氣。

  「最後,南國公呂崧看不過去,一番苦勸,說[懵懂稚子不知父母之罪,可免死。]大周天子這才罷手,未曾趕盡殺絕……」

  「也就是說,你口中的孤兒,就是那些[罪民]的子女咯?」

  金鈴兒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殺意,隨後,待發現謝安只是在單純地詢問,她眼中的殺意這才悄然退去,點頭說道,「不錯,不過也不完全是……」

  「怎麼?」

  金鈴兒沉吟了一下,說道,「南軍屠戳金陵之事,數月內便傳遍了江南,致使江南百姓[反周]之心更為強烈,暗中於太平軍往來……」

  「太平軍?」謝安愣了愣,詫異問道,「太平軍不是被我那岳……咳,不是被東鎮侯殲滅了麼?」

  「不,沒有!」金鈴兒搖了搖頭,說道,「據說,東鎮侯梁丘敬一路追擊太平軍至三山,非但將兩萬餘太平軍殘兵殺地只剩下寥寥數千餘人,更將這些人逼入絕境,本來是必死之局,卻沒想到峰迴路轉,東鎮侯梁丘敬在追擊太平軍時不慎被一枚流矢射中頭顱,當即斃命,當時東軍大亂,哪裡還顧得上追擊太平軍,如此,叫那數千太平軍僥倖逃過一劫……」

  儘管謝安早已聽人說過有關於他那位岳父大人的不幸,但聽到這句話時,亦不禁暗暗嘆息,嘆息東鎮侯這般猛將,竟死得那般冤枉。

  「後來呢?」

  「後來……」金鈴兒抬起頭望了一眼天空,微微嘆道,「擺著金陵這前車之鑑就在眼前,江南各方反周的義士,不敢再那般明目張胆,兼之薛仁戰死,無人領導,猶如一盤散沙,難成氣候……不過江南各地官府,卻依然追捕太平軍的蹤跡,甚至於,有些人為了升官發財,捕風作影,將尋常百姓誣為太平軍餘孽,十餘年來,冤案慘案不計其數,卻又敢怒不敢言,致使民生怨憤,唉聲載道。是故,才有了七皇子李賢下江南……」

  「原來如此……」謝安聞言,微微嘆了口氣。

  他大致也能夠理解大周天子李暨的心思,這位曾經的英武君王,也早已是年過半百的老人了,都說人到老時,會忍不住回憶曾經的過往,或許這位對於大周而言英明神武的君王便是如此,他多半是想到了自己對江南百姓帶來的災難,於心不安,因此才叫七皇子李賢代他巡訪江南,安撫江南百姓。

  說起來,謝安見過大周天子李暨,平心而論,李暨給他留下的印象相當不錯,睿智而有器量,就像胤公、孔文那兩位老爺子一樣,讓謝安敬畏不已。

  卻沒想到,那位始終面帶微笑的睿智君王,那位體型臃腫,絲毫看不出曾經是一位武人的大周皇帝,曾經竟然殺過那麼多的人……

  想到這裡,謝安對人不可貌相這句話有了更深的感觸。

  微微嘆了口氣,謝安問道,「那些孤兒,後來怎麼樣?」

  見謝安問起此事,金鈴兒微微有些意外,想了想,說道,「當初金陵幾乎是十室九空,為了彌補城中人口的不足,丞相長孫胤……也就是如今的胤公,他提議將長江以北的一些百姓遷入金陵,每戶領養數名孤兒,期間所費錢財,皆由金陵官府承擔……」說到這裡,她哂笑著撇了撇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