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來謝安才知道,由於南國公呂崧手中並沒有朝廷的赦命文書,因此,除了那八千餘南軍陷陣營的將士外,其餘的西征軍士卒,並不聽從呂崧的調遣,這才出現了如今的局勢:八千南軍獨自趕赴函谷關應戰、而其餘十萬西征軍兵馬,則依舊停留在偃師,與洛陽一帶六萬左右的叛軍對峙、僵持。

  說實話,在抵達偃師之後,李壽著實嚇了一跳,他原以為西征軍按兵不動,原因在於損傷慘重,但是當他隨著大軍進入偃師城內之後,他這才發現,前兩番西征軍的傷亡,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嚴重,至少,這裡還有著十萬兵力。

  但是為什麼,明明還有十萬兵力,卻止步於偃師,不肯再踏前一步呢?

  經過了謝安與長孫湘雨的提醒,李壽這才意識到,這十萬西征軍中的將領,被函谷關的那位不知名的叛軍將領打怕了。

  根據戰死將領的名單顯示,至今為止,死在那那名不知名叛軍將領手中的將軍,自朝廷五品官階的校尉往上,已有多達四十八人。

  換而言之,比謝安參將的官職只高不低的將軍們,已被那個叛軍將領在戰場上斬殺了四十八人,包括大將軍吳邦,南公府世子呂帆。

  在了解到那個叛將專門挑著西征軍中高層將領殺的前提下,西征軍的將軍們,哪裡還敢再踏足雷池半步?

  無論是太子李煒一派的將軍,亦或是三皇子李慎一派的將軍,在付出了鮮血淋漓的沉重代價後,哪裡還敢再靠近函谷關,只是死守著偃師,等待朝廷的援軍到來罷了。

  但是讓這些位將軍遊戲驚愕的是,天子竟然派來了兩個尚未弱冠的毛頭小子。

  當李壽偃師城中的高台,高聲朗讀聖旨的同時,底下的西征軍將士們,面面相覷。

  對於李壽作為統帥,他們倒是還可以理解,畢竟李壽是皇子,是當今天子的兒子,年紀也臨近弱冠,可是那叫做謝安的傢伙是怎麼回事?

  一個十七八歲的、乳臭未乾的小子,竟然是參將統領?而且還兼有監軍的職務?

  開什麼玩笑?!

  抱著那份憤憤不平的心態,至今倖存的二十餘位五品以上的校尉、督軍、將軍,分列兩排,坐在偃師西征軍帥帳內,悶不吭聲。

  說是帥帳,其實就是城內一座大戶人家宅子內的大廳,與謝安的宅邸廳堂差不多大,當城中的百姓紛紛逃往長安、荊州一帶後,西征軍便入駐了這裡,將這裡暫時定為商議軍事的所在。

  屋內,以此軍新任統帥李壽坐在當中的主位,左側的首席,毋庸置疑是他的心腹至交,被任為參將統領、並能行使監軍職權的謝安,而長孫湘雨,則與謝安同席,坐在他的下首。

  其餘,便是那二十餘位五品官以上的軍中將領,至於嚴開、陳綱、項青三人,則分別站立在李壽以及謝安身旁左右,不時用充滿著氣勢的目光掃視著底下席中那些位將軍。

  唯獨羅超不知去向。

  在那二十餘位將軍、校尉中,以一個叫做朱滄的武將官職最高,是正三品的驍騎營參將,曾是大將軍吳邦的左右手,在大將軍吳邦被那名叛軍所斬殺後,這個朱滄便作為副帥,暫時掌管著偃師內十餘萬兵馬。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叫做楊進的武將,是正四品的前鋒營參將,鑑於這前鋒營與驍騎營一樣,是大將軍吳邦麾下的數個曲部之一,毋庸置疑,這位將軍,也是大將軍吳邦的心腹左右。

  除他二人以外,還有一個叫做費國的從四品游擊營參將,雖說游擊營也是隸屬於大將軍吳邦的曲部,但是據傳聞,這位費參將,與太子李煒走得相當近。

  而其餘的將領,便都是正五品到從五品的各營統將,至於派系,更是摻雜不清,有太子李煒的人,有三皇子李慎的人,也有推崇四皇子李茂的、兵部司署下的人,總之,亂糟糟的,分不清楚。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位將領之所以悶不吭聲,想想都知道是他們不願意交出手中的兵權,說句難聽的話,要不是李壽乃當今天子李暨的兒子,恐怕這些人甚至不會用正眼瞧一眼李壽與謝安二人。

  尤其是朱滄以及楊進二人,作為大將軍吳邦的老部下,自坐下後便一直擺著一張冷臉,悶不做聲,令初次掌兵的李壽著實有些為難,求助般望向謝安。

  見此,謝安不得已站了出來。

  「壽殿下……啊不,安平大將軍的話,諸位將軍想必已經聽到了,鑑於前兩次西征軍的不順,大將軍覺得,有必要進行一次整頓……」

  「哼!大將軍?」朱滄冷笑著撇了撇嘴。

  謝安微微皺了皺眉,說道,「朱將軍有何指教麼?」

  「指教不敢!」朱滄冷冷一笑,淡淡說道,「您謝大人,可是行監軍職權的參將呢!末將豈敢有異議?只不過是覺得,一個尚未弱冠的毛頭小子,竟能擔任一軍統帥,還是什麼安平大將軍……哼哼哼!可笑!」

  「朱將軍的意思是,陛下的任命,不妥咯?」

  望著謝安嘴角旁那幾分淡淡的笑意,朱滄面色微變,意識到自己失言的他,連忙說道,「陛下的任命,朱某自然是不得不從……」說著,他轉頭望向李壽,抱拳沉聲問道,「朱某斗膽問九殿下一句,九殿下此前可曾掌過兵?」

  李壽猶豫了一下,搖搖頭如實說道,「並無掌兵經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