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曹操正要拱手道賀幾句,一聽江哲所言,面色頓時一變,皺皺眉低聲說道,「守義,他在何處?」

  「府上書房之中!」

  曹操當即便醒悟過來,猶豫地望著江哲說道,「守義,多事了……」

  「還是見一見吧,」江哲由衷勸說道,「文若乃君子,對孟德忠心耿耿,斷然不會害孟德,此事還是……」

  「也罷!」曹操皺皺眉,心下遲疑了半響,點頭說道,「我便去見他一見,看他有何解釋!」

  「如此便好,孟德請!」

  「恩,你就在此地招呼此些人吧,我認識如何去你書房!」曹操低聲說道。

  江哲當即意會,召過賈詡吩咐說道,「文和,喝退書房周圍人等,任何人不得靠近!」

  「是,門下知曉了!」賈詡拱手一禮,匆匆前去。

  「如此便好!」曹操點點頭,抬腳往府中書房走去。

  望著曹操離去的背影,江哲心中暗暗說道,文若,莫要……唉,好自為之啊,我能幫的,也唯有如此了……

  可惜事情總是出乎世人意料,江哲也不例外……

  次日,江哲聽聞府上下人來報,說是昨日曹公氣沖沖而去,頓時心下就暗叫不妙。

  果然,江哲剛剛步出內院,就見李儒與賈詡已侯在此處。

  「司徒,昨日深夜,曹公傳令許都,削去了荀大人所有官職,貶之為民,荀司馬亦受牽連,官降三級……」李儒拱手遲疑說道。

  「什麼?」江哲面色微變。

  建安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張白騎率五萬黃巾冒雪而戰,於秦川擊敗韓遂,一路殺至武威城,期間韓遂八萬兵馬,盡數被誅。

  西涼,已有半數在張白騎掌握之中!

  建安二年十月二十三日,荊州劉表親率大軍,破袁術大將李豐於江夏,復奪城池。與此同時,袁術治地柴桑為周瑜率軍所攻,岌岌可危,袁術急遣使求援於曹操。

  建安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河北袁紹聽用軍師龐統,以三千精兵奇襲烏丸三王部落,使得三王部落急忙撤兵,回援部落……

  大戰,一觸即發!

  第三百二十三章 建安二年的最後一日

  荀彧,被軟禁了?

  望著大清早前來自己府邸的荀攸,江哲有些不知所措。

  「昨夜文若與猛地說了些什麼,你可知曉?」江哲猶豫問道。

  「攸實是不曉啊,昨夜歸去,我去家叔府上,見家叔站在院中嘆息,就知情況不妙,果然,一清早便聽聞主公削去了家叔所有官職,還派遣了心腹護衛守在府外……若不是我同樣姓荀,恐怕連見一面……唉!」在江哲書房之中,荀攸深深嘆了口氣,他著實不曾想到,原本有了江哲的暗助,兩人應當該和解才是,怎麼反而落到如今這個局面呢?

  江哲猶豫一下,忽然起身,身邊的賈詡眼神一凝,低聲說道,「司徒,意欲何為?是否想去對面問問究竟?」

  對面,不言而喻,就是大將軍府!

  江哲心下遲疑,望了眼賈詡,搖頭說道,「此事我不能不管……」

  「司徒此言差矣,事到如今,司徒卻是管不得,亦理會不得!」賈詡拱手說了一句,轉身對荀攸說道,「我想此事荀司馬亦能理解吧?」

  「……」荀攸緩緩地點點頭,起身對江哲說道,「守義,想來此刻主公正在氣頭上,你一前去,主公怕是要遷怒於你……唔,也許怕是要更怒家叔,若是守義真有此心,不如先靜觀其變,待得過些時日主公氣消之後,再代為說情……荀攸代家叔在此謝過!」說著,他拱手一記大禮卻被江哲扶住。

  「公達,如此怕是有些僑情了吧?」江哲暗嘲一句,隨即點點頭鄭重說道,「文若,我向來心存敬意,此事我斷然不會不管,待過些日子……」

  「咳!」賈詡在旁咳嗽一聲打斷了江哲的話。

  荀攸望了一眼賈詡,又望了一眼江哲,見江哲眼神真摯,心中大為欣慰,點點頭拱手說道,「守義心意,荀攸明白了,不過此刻,守義,許都諸事以你為主,不可懈怠了,哦,這是家叔托我轉告守義的……」

  江哲一聽說是荀彧轉告的,心下一愣,苦笑著搖搖頭說道,「江哲遵命!」

  待得荀攸離去之後,江哲望了一眼賈詡,皺眉說道,「方才你為何阻我?」

  賈詡走到門邊,望了一眼門外,將書房之門關上,轉身對江哲低聲說道,「司徒何其不明?荀尚書與曹公之分歧,在於帝位!司徒如何能插手其中?」

  「帝位?」江哲喃喃念叨一句,望著賈詡疑惑說道,「文和,依你才智,鮮有不明之事,你倒是說說,孟德當真有篡位之心否?」

  如果換做旁人,此等敏感的話題,賈詡是死也不會說的,但是既然發問的人是江哲,那麼就另當別論,只見他在屋內踱了幾步,搖頭說道,「依我之見,曹公此刻怕是還無此等心思,若是要說有,那麼便是在擊敗袁紹之後……荀尚書此舉,恐怕是防漸杜微,不過也因此遭到了曹公忌諱……既然如此,依門下之見,怕是曹公雖不曾有所表示,不過已有此心,聽了荀尚書所勸,心中驚怒,是故……」

  「此言有理!」江哲點點頭,把玩著手中茶盞皺眉說道,「文和,那我如是要助文若一把,你覺得我該如何做?」

  「若是依著門下本心,是要勸說司徒莫要理會此事,免得殃及池魚;不過門下隨後又思了一思,荀尚書是因與曹公起了分歧,而觀司徒,卻不曾有半點可以於曹公產生分歧之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