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然是大儒所養那人!」曹操撇撇嘴。

  「為何?」

  曹操頓時傻眼,良久才說道,「這個……耳聞目染……以至於……」

  「對!」江哲點頭說道,「若是樵夫收養的那名孩童,被哲之泰山蔡大家所收養,又如何?」

  曹操心中一凜,正色說道,「自然是……」說了半截,他感覺自己似乎有些明白了江哲的意思。

  「乃是因為那名孩童被樵夫所收養後無有機會而已,人的經驗來自書本,來此周邊……」

  「守義的意思是……」

  江哲微微一笑,望著遠處的曹兵說道,「最可怕的軍隊不是沒有思想的軍隊,而是有思想、但是卻思考同一件事的軍隊!孟德,我代志才請你普及學堂於治下……寒門!」

  第二百一十二章 江哲之諫言!(二)

  話說曹操攻下易京,遠在界橋圍剿黑山黃巾的袁紹卻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沒有想到曹操能如此迅速地解決公孫瓚。

  易京乃是公孫瓚居地所在,竟是一日兩日就能攻下的?但是望著曹操令人星夜送來的捷報,袁紹又不能不信。

  時袁紹麾下謀士、功曹從事郭圖曾對袁紹進言,欲要袁紹坐看曹操與公孫瓚拼得兩敗俱傷,然被袁紹大怒喝出,「彼乃是前來助我,若是如此對待,豈不是叫天下人恥笑我袁本初恩將仇報?」

  而袁紹身邊別駕田豐,幾次三番欲言又止,最終搖頭而退:冀州剛定,幽州方得,與曹操交惡,甚為不智!

  值曹操攻破公孫瓚界橋大營時,袁紹亦欲派兵與曹操同往,可惜黑山黃巾張燕很是難纏,竟是趁袁紹疏忽之際,竟然引兵偷襲袁紹,還燒了袁紹軍中的糧草無數。

  面對著曹操時時傳來的捷報,袁紹很是惱怒,將顏良、文丑從冀州鄴城調來,令麴義為帥,此二將為先鋒,進剿以張燕為首的黑山黃巾。

  中平二年九月末,袁紹與黑山張燕相距於朝歌。

  黑山黃巾不同於一般流寇,想來能與占據長安的白波黃巾並稱,自然有他的道理。

  袁紹令顏良文丑猛攻十餘日,皆不得入。

  時黑山黃巾之中有一人喚作陶升,自號『平漢將軍』,被袁紹麾下田豐設計誘出生擒。

  袁紹言其利益,取下承諾,乃是收服了此人,然仍令他返回黑山黃巾黃巾之中,以為細作。

  中平二年十月初,黑山黃巾首領張燕引兵偷襲袁紹,入夜,陶升密令心腹通報於袁紹。

  得到此報,袁紹部下冀州別駕田豐設下埋伏,至使張燕大敗,只餘下十餘騎倉皇而走。

  經張燕此敗,黑山黃巾士氣大降,陶升又暗暗令心腹之人傳播謠言,至使黑山黃巾軍中人心惶惶。

  中平二年十月中旬,袁紹在朝歌鹿場山蒼岩谷圍攻黑山軍五日,得黑山黃巾之中叛徒陶升相助,裡應外合大敗張燕。

  其後,袁紹屠其屯壁,濫殺無辜,死者竟有數萬人。

  事後,袁紹冊封陶升為建義中郎將,以表其功。

  在冀州、幽州占據兩地,為禍甚久的黑山黃巾終於落幕,二十餘萬黑山黃巾並四十餘萬惶急家眷均為袁紹打散編入各地。

  同時,袁紹遵田豐計策,實行連坐之法,若是跑一人,則屠十戶,若是跑一戶,則屠一村。

  嚴令之下,驍勇的黑山黃巾不敢再行造次。

  至於黑山黃巾首領張燕,至那敗之後,隱姓埋名聚萬餘心腹離開冀州,前往并州,多次擊敗袁紹圍剿之兵。

  此後數年,袁紹坐擁冀、青、幽、並四州,擁有幾十萬軍隊,野心愈加又兼與曹操反目,兩人相鬥於官渡之時,張燕為江哲說動,率五萬士卒前去相助曹操……

  恩,言歸正題,袁紹這邊方才解決黑山黃巾,卻忽然得報曹操那邊攻下了易京。

  這還得了?袁紹立馬與顏良、文丑並八百騎兵,星夜啟程趕望易京,途中,還一直在考慮,究竟要給與曹操多大的好處,才能使得他與自己都滿意,只要不是那個就好……

  話說幽州馬場之中,仍有公孫瓚遺留下的萬餘匹良馬,只不過是未曾訓練而已……

  而就在袁紹心急如焚的時候,江哲又在做什麼呢?哦,他正在望著這些馬匹!

  易京城外百里處一馬場……

  「哇哦!」江哲眺望一眼遠處,只見馬場之中馬匹成群,觀其模樣,想來都是上等好馬。

  既然是上等好馬,江哲就有些心動了,望著同樣心動不已的曹操,他嘿嘿一笑。

  曹操眼角一抽,深知江哲為人的他如何會不曉得江哲會說什麼?

  果不其然,只見江哲緩緩說道,「好馬啊……萬餘匹啊……」

  曹操心中也是瘙癢難耐,又不想給江哲笑話,良久之後才重重哼了聲,「恩!」

  古怪地望了眼曹操,江哲自然看出了曹操眼中的渴望,徐徐笑道,「若是能得這萬餘匹好馬,平定天下……嘖嘖!」

  「……」曹操撓撓頭,內心很是掙扎,猶豫說道,「不若我與本初商量一番,為了助他,我等折了如此多將士性命,得此一半以歸我等,不過分吧?」

  「啊?」江哲聽罷曹操的話,一臉無語說道,「一半?那另外五千匹呢?」

  「另外五千匹自然……自然……」曹操自然了半天也沒自然出個什麼來。

  若是五匹、五十匹,曹操一句話也不會多說,就算五百匹,他猶豫一下也不會怎麼著,但是對面著五千戰馬的誘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