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笑談幾句,交情頓時深厚了幾分。

  「誒?」郭嘉正舉碗喝酒,忽然停下說道,「嘉為何感覺此酒未及方才味美也!」

  戲志才苦笑說道,「莫非奉孝還想如方才一般?若真是如此今日我等都不得飲,皆被守義一人獨享也……」

  荀彧疑惑不解,戲志才遂將方才之事相告,荀彧聽了暗暗稱奇。

  「如此我等便不言學識!」郭嘉得意地說道,「我等言志向!善者且飲,若是不善……嘿嘿……」

  「志向?」戲志才摸著下巴思索片刻,頓時對江哲笑道,「此回某必然不會弱於守義!」

  「志向?也罷!」荀彧微微一笑說道,「彧之志向乃是輔佐皇室,振興大漢,恢復我大漢朝武帝輝煌!且叫那些外藩賊子,皆不敢進犯我朝!」

  「好!」眾人皆大聲喝道,荀彧滿飲一碗。

  「輪到嘉了!」郭嘉雙眉一震,朗聲說道,「如今亂世至,嘉自當揮勝軍,平亂世,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好!」荀彧大聲喝道,「奉孝精通謀略兵法,彧甚佩服!」

  「待某言!」戲志才沉聲說道,「某之志向乃是讓天下百姓有所衣,有所食,寒門子嗣皆有所教,臣賢民善,勿起爭端,雖百世、千世,我大漢朝猶存也!」

  「寒門子嗣皆有所教?」李儒喃喃說道,「兄言某不敢言之語,某羞愧!」

  戲志才哈哈大笑,「顯彰莫自謙,你之學識某勘勘才可比得,一時之挫不可棄勇!」

  李儒搖搖頭,心中微微有些暖,一笑說道,「受教!某早年之志向與兄酷似,便不言了!」

  眾人再催,李儒只是搖頭不語,只好作罷。

  「輪到我了?」看著眾人期待的眼神,江哲擾擾頭說道,「聞諸位兄長志向,哲甚是欽佩,哲倒是沒什麼大的志向,一是與哲所愛攜手到老……二是再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一愣,倒是秀兒與蔡琰眼中又驚又喜,糜貞嘟著嘴悶悶不樂。

  荀彧尷尬地咳嗽一聲,看了一眼秀兒與蔡琰,訕訕說道,「守義之志向倒是別致……」

  「別致?」郭嘉皺皺眉,說到,「守義,觀你才識品德乃是國士之選!你私房之事嘉不言,只是守義你如此大才,自當用於天下,何必藏於自身?澤福於天下,乃不枉我等在此世間一回,若是名留史冊,傳芳千古,那更是光耀之事,若是守義一心埋身學問,真乃天下一失啊……」

  「奉孝所言極是!」戲志才看著江哲誠懇說道,「守義,我等六人齊心合力,必能還天下太平!莫笑某言,某觀守義乃是丞相之資!」

  「然!」荀彧點頭說道,「丞相雖說乃董卓私設,乃是百官之首,當是才德兼備之人才可做得,守義……」

  「兄誤會了……」江哲心中苦笑一下,說道,「其實哲並沒有諸位兄所言那般能耐,早間哲初得秀兒的時候,心中的想法便是這樣,隨後去了洛陽,被兩位伯父所感,只是哲才識萬萬沒有諸位兄長所言那般高才,如何做得那丞相之位,為一方縣令,育一方之民,讓他們不至於流離失所便可……」

  荀彧、郭嘉、戲志才、李儒均大感驚訝,靜靜聽江哲述說。

  「至於哲……」江哲自嘲笑道,「說實話,哲對於當官一事,真的不是很感興趣,但若是真讓哲為一方父母官,哲自然竭盡全力,哲始終覺得,朝堂離哲實在太遠,若是要為天下出力,哲僅為一縣令便可!以哲學,保其下之民……」

  荀彧、郭嘉、戲志才、李儒皆動容;陶應本在一邊閉目養神,聞言睜開眼睛,微微一笑;秀兒咬著嘴唇,難掩心中激動,蔡琰倒是還好些,只是按著琴弦的手微微顫著;唯獨糜貞,一臉好奇地看著江哲。

  「哲只希望,盡哲能力,造福一方百姓,便是哲所言之力所能及之事……大漢百姓實乃是最善良的百姓,便是為禍黃巾也怪不得他們,乃是求存也!」

  郭嘉搖頭驚嘆不已,「聞你所言,我等志向皆黯然失色……」

  「唉!」戲志才笑道,「守義為一縣令,何等屈才!」

  「僅觀守義此言!便可為得丞相之位!」荀彧連連點頭。

  李儒微笑道,「先生救某之恩某尚未報答,如先生為一縣令,就讓某做一刀筆史吧!」也可為某此前作為贖罪。

  「顯彰怎地也如此?」郭嘉真的得苦笑了,「你等皆去做那縣令,刀筆史,讓我等何堪?」

  「不過守義之言,實在發人深省……」荀彧沉聲說道,「我等皆知,國之存亡,乃於百姓也!民心所向,國勢所趨……不過,守義縣令之言,莫要再說,再說我等皆無面目出府誒!」

  「守義之品為我六人先!然……」戲志才嘿嘿一笑,說道,「潁川六君子排名且是按歲排之,守義居末尾……哈哈哈……」

  郭嘉甚是無奈地看著戲志才,對江哲說道,「如今天下紛爭,我等皆知後必諸侯爭霸局面,我等且要細細查看,尋一良主輔之,才是善舉。」

  戲志才點頭接口道,「袁本初、袁公路皆乃賢良之後,尤其是那袁本初,當時在宴中與董卓對峙,不若我等投之?」

  「恩?」江哲一愣,投袁紹?不是投曹操的嗎?

  荀彧沉思片刻說道,「彧倒是聞荊州劉表有賢名,又是皇室宗親,不若投往彼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