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清平樂》作者:常叄思【完結】

  文案

  平生意,說不盡。

  提示:

  1、一個假的破案故事,在我看來結局是be,請菇涼們注意,鞠躬~

  內容標籤: 強強 三教九流 布衣生活

  搜索關鍵字:主角:李意闌,知辛 ┃ 配角:江秋萍、寄聲、王錦官 ┃ 其它:破案,懸疑,江湖

  楔子

  安定十一年,風調雨順、邊疆安穩,端看是一副太平盛世。

  天子龍顏大悅,召順天府學主理祭天事宜,不料冬至未至,民間卻出了幾樁有礙聖聽的虛迷詭事。

  據傳,在任陽縣的風箏會、崇平城的社戲、榆豐鎮的藥王集和饒臨郡的重陽節上,皆憑空冒出了會寫字的骷髏骨。四具高矮不一、異地而處、出現時間也不同的白骨在眾目睽睽之下,各自在空中畫出了一個綠粼粼的“冤”字。

  事出反常,又過其三,經過市井民間口耳相傳,是年小陽春已鬧至人心惶惶,連黃土都埋不住的冤情,試想該有何等的深重?

  這麼一想,那些眼窩空洞的支棱白骨在可怖之餘,又多了幾分可憐的色彩。

  四地長官或畏懼鬼神之力,或忌憚百姓口無遮攔,在追查上用了十二分的心,可查來查去,說案犯是鬼,他們自己都覺得可笑,說案犯是人,卻又找不到蛛絲馬跡,只有那些白骨上雕刻的生平與冤屈。

  駐地長官們起初並未以為意,因波及在朝官員,追查難以為繼,便將其批註為懸案,一應卷宗各自封進了屬地的衙門。

  可時人心驚膽戰又忍不住議論紛紛,不多時,街頭巷尾的評書館裡“白骨伸冤案”的版本就成了過江之鯽。

  有的先生說,這是稀世奇冤,不平難散。

  有的又說這是雕蟲小技,裝神弄鬼。

  更有的煞有介事,說他聽高人透漏,這事裡還有玄機。從三月到九月,每隔兩月出骨一具,又及任陽到饒臨,從地形圖上看來是逼向京都之勢,所以高人推測有可能十一月冬至,在都城江陵或許也……

  第三個版本最意味深長,因此也最家喻戶曉。

  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等閒談上達天聽之後忽然就成了大不敬之罪,明君治下,哪來的冤屈橫行?

  說書人因此獲罪,天子震怒不休,責令刑部以兩月為期破獲此案,攜案犯人頭來見。

  刑部速速舉薦出提刑官及副將赴任,然京都至任陽千里迢迢,案件又涉神涉鬼,兩月之期倏然流逝,主審者因一籌莫展而斬獲大罪,天子深覺權柄遭受挑釁,一時朝中人人自危,唯恐提刑官的好事花落自家。

  第1章 上任

  十一月廿五,亥時七刻,黎昌監司府。

  門戶大開,燭影搖曳,凝滯的沉默蔓延許久之後,左側太師椅上的老者忽然動了。

  他將右手伸出去端茶,觸到蓋碗才發現餘溫盡去,茶湯里泛著一層看不見底的黯淡,就像他兒子的前程。

  “前程”二字像一柄利劍,倏忽刺痛了老者的心,他眼帘抖動,面上浮現出悲哀之色。

  想他李真官居從三品,主理司獄司一十三年,雖然談不上權傾朝野,但也不是無名小卒,可甫入局中,他才驚覺自己也不過是塊魚肉,無力抗爭,只能引頸就戮。

  今夜無星無月,天空不明朗,李府丞的心緒似乎也靜定不下來,尤其浮想聯翩。

  都說寒窗無人問,功名動天下,可他不僅已經想不起當初入仕時雄心壯志的模樣,此時心中還有諸多悔恨,惱少時不知世情複雜,非要一腳踏入這名利場。

  如今名利沒撈著,反倒還要鬧個家破人亡,實在有些諷刺。

  他兒本就時日無多,末了還要趟這攤渾水,李真心如刀絞,搭在腿上的左掌不自覺用力地磨搓起衣料來。

  “沙沙”的摩擦聲在屋裡迴蕩,也許是想什麼來什麼,門外腳步聲漸漸清晰,間或還夾雜著一兩聲壓低的咳嗽,老者回過神,一抬頭就見提著燈籠的老管家出現在了門口。

  管家吹熄了籠里的燭苗,既沒弓腰也沒拱手,只是笑了笑,低聲道:“老爺,公子過來了。”

  話音未落間,他左側的門扉後緩慢踱出一個人來,立到了自廳堂逃出屋外的扇形光線里。

  這個約莫而立之年的青年人,就是李家僅剩的獨苗李意闌,只見他臉上病態濃重,唇間血色盡失,氣象拔干,有點油盡燈枯的意思,好在神色間不含悲苦,看著並不招人憐憫。

  李意闌身量偏高,比佝僂的老管家高了大半個頭,體格看不太分明,黑色的長袍被罩在外頭的同色斗篷遮了個嚴實,斗篷的料子應該有些厚重,在走廊的穿堂風裡紋絲不動。

  他先叫了一聲“爹”,接著偏頭同管家低語了兩句,應該是招呼對方離開。

  管家點點頭,又沖屋裡簡單地施了一禮,提著沒點的燈籠隱到門後不見了,李意闌這才抬腳跨過門檻,走到右邊的椅子上坐下了。

  李真一路都盯著他,眼底滿是欲說還休的蒼涼。

  李意闌不與他對視,伸手將對案的殘茶潑進盅里,又拔開火摺子點燃了爐上的炭火,接著才說:“這麼晚了還不睡,不怕明日理卷時又打盹兒,被人活生生地笑醒嗎?”

  燈下才能看清,他生得並不斯文,眉濃眼窩深,若是精氣神足些,就是一副硬朗的武人面相,然而疾病使人憔悴,他身上不僅毫無殺伐之氣,配上那副已然聽不出原本音色的啞嗓子,形容之間居然有種文人的悠閒與拖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