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著她扣響了門環,再不管霍熙玉的叫囂出了牢房,當那牢門關上時,霍熙玉一下子安靜了,她慢慢地低頭看到手裡的袖子,而後一把扔了出去,繼而淚水落下,她開始喃語:「輸了,輸了……」

  ……

  「二奶奶,霍姑娘和您說了什麼,我聽著好像大吵大鬧的」回去的路上,陸媽媽還在詢問,夜凰卻只是淡笑:「背後說人可不好,何況那個人也將離世。」

  陸媽媽被堵了嘴,只好不再問,但入墨府時,卻看到夜凰在張望,便笑言:「二奶奶放心吧,咱們回來的早,太太那邊不說不會知道的。」

  夜凰淡笑了下說著回去換身衣服便帶著小葵快速回了院,而當她回到院落,衝進屋裡也沒看到墨紀的身影時,內心卻忍不住的問到:你啊你,來匆匆去匆匆的為何不回家呢?。.。

  第二百一十一章 你會算卦?

  廳堂里安靜的只剩下呼吸聲,屋外卻偏偏隱約有些聲音飄來,讓人覺得氣氛有些怪怪的。

  夜凰掃了一眼廳內每個人的面孔,低下頭伸手揉了揉小腹,想著要不要起身告退出去,畢竟從早上被召喚過來坐到此刻,她實在擔心一會兒可能有意外。

  抿了下唇剛準備起身說話,管家急匆匆的跑了進來:「太太,那邊斬了」

  廳內的人齊齊看向譚氏,譚氏的身子立刻松垮了些擺擺手:「去,斂了吧」管家答應著出去,譚氏看向陸媽媽:「恨歸恨,但到底扯著些關係,不好不管的,你去幫幫,而後……直接送義莊托他們給燒了吧」

  「燒了?」墨文聞言抬頭重複了一句,譚氏立刻看向他:「難不成她還能葬到墨家的地里?」

  墨文立刻低頭不再言語,而譚氏又沖陸媽媽說到:「把灰裝了,送去我姐姐那裡吧,就算她收到信兒不聞不問,可我也不能把她擱在咱們家,不然念兒如何閉眼。」

  「知道了,太太。」陸媽媽應著出了廳追了管家而去,譚氏扶著桌子站了起來:「走吧,我們也該給去給念兒上幾柱香了。」

  墨言此時也站了起來:「害人者已伏法,但願念兒能安心啊」說罷這老兩口摔著大家往祠堂去,夜凰知道這個時候說不去也不合適,只得陪著去了,於是瞧著老兩口又哭訴了一番,幾乎折騰了一個時辰的功夫,她才得以回到自己的院落。

  一進屋,就趕緊把小葵打發出去,待去了淨室,解下裙擺,夜凰已經感覺到褲子的濕濡,待脫換下來,便見血水弄的褲子上一片,只覺得尷尬萬分,再檢查裙擺,見其上無,這才舒出一口氣,心道自己還好是站著的,要是坐著的,可就丟臉了。

  費勁的換過,又叫了小葵送了熱水來擦洗,待爽利了這才算是歇下,便覺得一種勞累感爬升上來,心情也有了一些低落,於是又想到了早上見到的那輛馬車,想到了那個斷袖,想到了回來後不見他的身影。

  墨墨啊,你不會真的是悄悄的回來一趟,見她一面就走了吧?難道,你想這件事瞞著我嗎?

  ……

  天色剛暗時,墨紀終於趕回了壽縣,剛進宅院的門,余少就湊了上來:「你可算回來了,他們動手了」

  「屋裡說話。」墨紀抬手止住他說下去,看了下周圍,余少笑言:「怕什麼,我確定沒別人才和你說的」

  「還是進去說話吧」墨紀說著拉了余少進了屋,閉門後,抓了茶壺一面倒茶一面問到:「誰先動手?幾時動的手?是個怎樣的情形,而如今又怎樣了?」

  余少笑著搖頭:「還真是問個全說真的我挺佩服你的,這陣子我瞧著兩家跟沒事一樣,你卻和我說就在這幾日,結果你前腳走,後腳還真的動起手來了我說你會算卦吧……」

  「我的余少,余大爺您說正事吧」墨紀說著喝了口茶,這一路的顛簸他也累啊

  「你昨個快中午走的,結果午時的時候,聖旨過來了,不是給你的,是給本地縣令的,竟是叫他查抄王閣老的宅」余少說著砸吧了下嘴:「這事來的可真突然,一點風聲都沒啊,我昨晚一宿沒睡,盡陪著李家的老頭子喝酒了,結果我才摸到了點邊」

  「京城那邊有什麼事扯上他了?」墨紀眼一轉發問,那余少打量了他一番才說到:「我說,夫子是不是把麻衣相書也傳你了啊,這你也知道?」

  墨紀無奈的撇嘴:「什麼時候夫子有這門了?就別擠兌我了吧那是王閣老啊,如果不是京城裡鬧出什麼事,怎麼可能把上任宰輔給翻出來?」

  「沒錯,說是京城那邊有言官彈劾兵部侍郎左思成左大人,告他貪墨吃空額」

  「這種事,不少官員都是心知肚明的,早些年也有不少彈劾的,都沒見皇上有理會,全是留中不發的,怎麼這次……莫非扯到邊疆異動?」墨紀口中嘀咕著開始分析,那余少激動的說到:「夫子一直說,你是他最得意的學生,以前我還不是太服,可我今兒真服了,你連這個也知道……」

  「你知內情?」墨文不理會他的閒話,只問重點,余少點點頭,從桌案上取來一份文書:「看看吧,一個時辰前送來的邸報」

  邸報這東西,說通俗點那就是古代的報紙,不過只限於官員內部流通,通常是事件以及處理方式結果以這種整合後的邸報形式出現,下放給各府,州,縣用以通報,了解,以及警示。

  墨紀把邸報打開略一翻就找到了相關的段落,細細看過後才知道:原來半個月前,邊疆出現了一些草原部族的斥候,而後發生了一次小規模的衝突,守疆的士兵死傷雖不算大,卻沒能抓住對方這隻小股遊民,相反的,被搶掠了一個小鎮,鬧的邊疆戰線慌慌,可謂是顏面盡失,但守疆把這事照例上報後,竟是傳信到了通州,就沒了消息,朝廷以至於不知此事,偏有邊疆之民,逃難中到了京城尋遠親招撫,結果於京城散出了邊疆被襲之事,於是監察部分知道後上報朝廷,逆查而上,才知道竟是兵部侍郎命令壓下此報,以免查出其中空額之事,結果倒被言官再次彈劾,而皇上震怒下,下令徹查,於是,一查就不得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