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賢怔了一怔,隨即和李焱娘面面相覷了起來。野心勃勃要掌權的女人古今中外不少見,但雄心勃勃要當官的女人……咳咳,似乎還就是上官婉兒這麼一個。

  第七百五十六章 殺人是可以習慣的

  推出午門斬首。

  這是一句李賢曾經熟得不能再熟的台詞,但事實證明,這只不過是戲文上的一句台詞。和後世死刑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一樣,這年頭的死刑也需要得到大理寺的核准,至於那些公卿權貴的死刑則是很可能需要最高一級的皇帝親自批准。至於天子震怒之下當場下旨殺人,至少從大唐立國到現在,這種事情還不曾發生過,更不可能推出午門立刻開刀了。

  就比如現在這件鐵板釘釘的謀逆大案,從揭開鍋到最終定罪,即便是他擺出儲君的威勢使勁壓下去,老上官在武后的殺字詔諭下雷厲風行,一應過程也花費了十幾天。等到他在朝堂上宣布最後的處分結果時,有三個白髮蒼蒼的老臣當場昏厥了過去,有兩位年紀不小的親王痛哭流涕,至於呆若木雞的人則是更多了。

  沒有人想到李賢會這麼狠辣,畢竟,某人先前懶散的性子實在是太著名了,著名到人們忘記了他曾經東征西討,著名到人們忘記了他也曾經親手了結過越王李貞謀逆的案子,著名到人人都忘記了他是武后的親生兒子,未必沒有承襲到某人與生俱來的狠辣果決。

  既然是皇族宗室,自不可能用顯戮,就比如當初漢王李元昌協助李承乾造反這樣大的案子,也不過是賜死於家中,至於長孫無忌藉助吳王恪的案子賜死了荊王李元景也是同樣的道理。雖則賜死並不比顯戮於市井中那麼丟臉,但並不會改變殺人這個事實。

  而李賢宣布的這張名單上,從嗣王郡王乃至國公,總共要殺的足足有二十三個,從小處說那是二十三條人命,從大處說,至少有十幾支李唐支系,就這麼要全體斷絕了!一個朝代的興旺發達需要的是皇族興旺昌盛,現如今這樣大肆殺戮,怎麼了得!

  這還不包括幾個要除爵的,二十幾個要流放的,三十幾個要貶官的……林林總總算起來,株連到的人數足以讓所有人心驚肉跳惶恐不安,就連已經做好了充分思想準備的韓王李元嘉也是如此。

  終於,有人乍著膽子站出來:「現如今這麼多皇族宗室身犯大罪,確實要重重處置,可若是一味殺戮,無疑有傷陛下和朝廷的仁德之名,天下人更會指斥皇太弟殿下過於酷厲。不若只誅首惡,對於從犯則細加甄別,上天有好生之德……」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假,但所謂好生之德那也不是濫施仁德,難道朝廷給他們的賞賜還不夠多,太上皇和陛下對他們還不夠好?身為宗室不知道感念恩德,只知道一味心懷怨望,其罪一也;煽動羽林軍衛士行謀逆之實,其罪二也;推卸罪名栽贓他人,其罪三也……」

  李賢用手指頭彈了彈上官儀苦心炮製出來的這篇好文章,似笑非笑地看著下頭面色各異的眾人:「我想說的是,想要開口替他們求情的人,倘若這栽贓的結果是你們自己,你們可有這麼好心?」問完這一句之後,他再也不耐煩多說,遂喚來內侍,在這份政事堂合議通過的案卷上蓋下了自己的東宮監國大印,緊跟著便命人將其送到大儀殿。

  他雖說可以名正言順地行使監國大權,但他既然知道事情和自己的老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現如今武后人也在宮中,至少這請示審批的程序還是不能少的。情知此事不會有遭到否決的可能,他便揮了揮手示意今日的朝會到此為止,轉身頭也不回地走了。

  於是,今日政事堂新老三代六位宰相便承受了無數針刺般的目光。神經堅韌的劉仁軌仿佛沒事人一般轉身就走,裴行儉猶豫片刻也跟了上去;上官儀和郝處俊彼此面面相覷了一陣,同時決定在最近一段時間之內回家好好「養病」;餘下兩個管事的宰相就沒有那麼好運了,無論是裴炎還是李敬玄,都沒法在這個節骨眼上學他們的前輩那樣撂挑子。

  然而,兩人不能撂挑子,卻能夠選擇對所有的質疑和叫嚷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兩袖一甩先走為上。當他們兩人也躲入了政事堂宰相專用的屋子之後,其他人終於絕望了。

  難道這就是大唐立國以來又一場腥風血雨?

  他們很快就用不著問這個難道了。儘管自從長孫無忌倒台之後,宰相的權力有所限制,但是從中書門下出來的文書會被君權駁回的基本上還從來沒有發生過,更何況這份送到大儀殿的公文深合武后的心意。面對親自前來送東西的上官婉兒,武后甚至還欣然點了點頭。

  「婉兒,這回你里里外外居功至偉,若不是女人不能當宰相,我倒是想給你一個宰相噹噹!臨危不懼處變不驚,此等大將風度就是你祖父上官儀也未必能及!作為女人能有這樣的氣度,好,很好!你現在就把這詔書拿出去,讓宗正卿李元嘉立刻安排下去,今天該死的人,我不想讓他們看見明天的太陽,你明白嗎?」

  對於先頭的誇讚,上官婉兒感到異常的振奮,而聽到後頭這殺氣騰騰的吩咐,她免不了心中一寒。雖說她曾經深受多方薰陶,可年紀閱歷畢竟擺在那裡,自然不可能把殺人當成殺雞。不過她明白武后雷厲風行慣了,遂低頭應是,誰知道臨出門前卻被叫住了。

  「婉兒,不拘哪一家,你換上男裝親自走一趟。看看那裡頭的境況,然後再回來見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