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頁
高俅幾乎是本能地問道:「她如今在大相國寺?」
「李姨只是去大相國寺拜訪智光大和尚。」高嘉說著便不滿地撇了撇嘴,「她還拉著劉琦說了些什麼,卻不肯讓我聽,氣死我了!」
高俅這才看到劉琦滿臉尷尬地站在外面,當下便讓英娘三女將高嘉帶出去,然後方才招手讓劉琦進來。儘管先前也曾經見過這個少年郎,印象不可謂不深,但第一次是童貫帶來的,如今又是其長兄劉珄辦事,他自然不好表現出太大的好奇。此時得了空細細觀察面前的劉琦,他心中愈發感到滿意。
古來挑選官吏,歷來在才德之外還有一條儀表,因此,儀表俊偉的人總是會占得上風。而從這一點來看,出身優越的劉琦無疑占了很大優勢,即便是高俅自忖見過不少美男子,自己也算是一表人才,卻依舊難以掩飾那種驚嘆。
「九郎,今日是你邀嘉兒出去玩的?」
劉琦原本就是滿心緊張,此刻儘管高俅語氣溫和,他卻不免心中一驚,連忙深深行禮道:「都是小子不知輕重,不關嘉兒……高小姐的事。相公若是要責罰,責罰我便好,我也不知道那個時候怎麼會一時糊塗……」
見劉琦滿臉懊惱,高俅不覺莞爾,右手情不自禁地在下頜上摩挲了一下,那裡已經蓄上了幾縷鬍鬚。自己已經老了,如今快到兒女的時代了,而這個劉九郎,實在是有些意思,只聽這一聲嘉兒,足可見他和高嘉之間的關係大有親近,這樣一來,他高俅也就不用擔心包辦婚姻會給女兒帶來什麼不幸了。
「這件事你自然有錯,只不過,嘉兒的性子我清楚,所以你不必耿耿於懷。」
見劉琦愕然抬頭,高俅微微頷首,示意他再走近些,這才笑道:「你既然是劉仲武的兒子,應當知道姚平仲的事。」
劉琦當然知道,事實上,對於西軍上下的將領軍官來說,姚平仲的經歷無疑於一段傳奇。姚家原本就是西軍世家,自從姚麟兄弟開始便世代擔任西軍將領,姚麟甚至出任大宋武臣的最高職位殿前都指揮使。然而,這一切都比不上姚平仲尚主。
大宋公主下嫁武臣子弟並不少見,但是,以前往往是禁軍世家方才能夠獲得這一榮耀,西軍將領即使聲名赫赫,但無論是種家折家都沒能得到這一殊榮,反而是後起之秀的姚家一馬當先。究其原因,不少人都認為高俅在其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姚平仲昔日隨我去西南建功不小,之後雖然因我所薦而去西北王厚軍前效力,但從根本而言,卻是他自己好求上進。你如今和當年的姚平仲差不多年紀,所以,我可以擔保一件事,那就是我當年是如何栽培姚平仲的,如今也會如何對你。但此中嚴格之處,並不會因為你是我未來的女婿而有所放鬆,你明白麼?」
劉琦雖然年紀還小,卻是心志剛強之輩,此刻連忙點頭稱是,面上也露出了不可抑制的欣喜之色。劉家向來重武勇,因此他非但不怵上戰場,反而擔憂因為這樁婚事而沒有上陣殺敵的機會。如今高俅這樣說,分明表示將來這樣的機會更多,他焉能不喜?
「但是,還有一件事我需得提醒你!」高俅深深吸了一口氣,也不管劉琦此刻是否能聽懂,語重心長地道,「武臣衛國乃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與你而言,想必寧可上陣拼殺,也不願意僅僅衛戍一地。如今西夏土崩瓦解,李乾順遠遁北方,已經不再是我大宋的威脅;羌族四分五裂,你父親用兵謹慎,以後自然可以重定河西,也不再是用兵的重點;相形之下,北方才是最最重要的。遼國式微,金國崛起,先頭已經有連番大戰,如今雖然暫時止歇,但兵戈再起只是眨眼間的事。」
「西夏困擾陝西六路已經有不下於七八十年,而遼國更是我國立國開始的大敵,如今卻同時日暮西山,所以,你不愁沒有仗可打。」
見劉琦露出了心領神會的神情,高俅本想拍拍他的肩膀,無奈這年紀輕輕的少年長得極高,他坐在椅子上竟夠不到對方的肩膀,只得索性站了起來。
「遼國是大敵不假,但聖上為何娶了遼國公主,反而冷落了金國?遼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憑藉遼國如今的實力,已經不可能有分身之術構成對我國的威脅;而金國則不然,以數千人之眾屢敗遼軍,足可見其戰志之堅,所以,一旦大戰將起,我國必定是聯遼抗金。而怎麼聯,怎麼抗,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我國要做的自然是鷸蚌相爭中的漁翁,你明白麼?」
說到這裡,高俅便頓了頓,心中有點猶豫要不要將那些話也告誡一下劉琦,但思量再三還是暫時作罷。無論是大宋還是後世各朝,從來沒有什麼立下大功的武官轉文階,相當於退役的機制。正因為如此,狄青當初執掌樞密院才會引起那麼強烈的反彈,連歐陽修那樣的人也會以子虛烏有的徵兆上書請罷狄青官職。從這一方面來說,軍制上要做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遠。
最後他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畢竟只是十三歲的少年,突然給他灌輸這麼多亂七八糟的內容,只怕劉琦一下子也難以接受。略一沉吟,他便告誡道:「你如今得聖上指派,隨皇太子和嘉王練武,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道,因此,我已經請奏聖上,讓你仿姚平仲例,在御前班直中歷練一陣子,然後就去代州种師道軍前。」
劉琦沒有料到高俅已經做出了這樣周密的安排,一愣過後著實大喜過望,慌忙下拜道謝,心中充滿了感激。及至高俅將他扶起之後,他又硬是深深一揖:「相公的栽培,我銘感五內,必定盡心竭力絕不負所望!」
「李姨只是去大相國寺拜訪智光大和尚。」高嘉說著便不滿地撇了撇嘴,「她還拉著劉琦說了些什麼,卻不肯讓我聽,氣死我了!」
高俅這才看到劉琦滿臉尷尬地站在外面,當下便讓英娘三女將高嘉帶出去,然後方才招手讓劉琦進來。儘管先前也曾經見過這個少年郎,印象不可謂不深,但第一次是童貫帶來的,如今又是其長兄劉珄辦事,他自然不好表現出太大的好奇。此時得了空細細觀察面前的劉琦,他心中愈發感到滿意。
古來挑選官吏,歷來在才德之外還有一條儀表,因此,儀表俊偉的人總是會占得上風。而從這一點來看,出身優越的劉琦無疑占了很大優勢,即便是高俅自忖見過不少美男子,自己也算是一表人才,卻依舊難以掩飾那種驚嘆。
「九郎,今日是你邀嘉兒出去玩的?」
劉琦原本就是滿心緊張,此刻儘管高俅語氣溫和,他卻不免心中一驚,連忙深深行禮道:「都是小子不知輕重,不關嘉兒……高小姐的事。相公若是要責罰,責罰我便好,我也不知道那個時候怎麼會一時糊塗……」
見劉琦滿臉懊惱,高俅不覺莞爾,右手情不自禁地在下頜上摩挲了一下,那裡已經蓄上了幾縷鬍鬚。自己已經老了,如今快到兒女的時代了,而這個劉九郎,實在是有些意思,只聽這一聲嘉兒,足可見他和高嘉之間的關係大有親近,這樣一來,他高俅也就不用擔心包辦婚姻會給女兒帶來什麼不幸了。
「這件事你自然有錯,只不過,嘉兒的性子我清楚,所以你不必耿耿於懷。」
見劉琦愕然抬頭,高俅微微頷首,示意他再走近些,這才笑道:「你既然是劉仲武的兒子,應當知道姚平仲的事。」
劉琦當然知道,事實上,對於西軍上下的將領軍官來說,姚平仲的經歷無疑於一段傳奇。姚家原本就是西軍世家,自從姚麟兄弟開始便世代擔任西軍將領,姚麟甚至出任大宋武臣的最高職位殿前都指揮使。然而,這一切都比不上姚平仲尚主。
大宋公主下嫁武臣子弟並不少見,但是,以前往往是禁軍世家方才能夠獲得這一榮耀,西軍將領即使聲名赫赫,但無論是種家折家都沒能得到這一殊榮,反而是後起之秀的姚家一馬當先。究其原因,不少人都認為高俅在其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姚平仲昔日隨我去西南建功不小,之後雖然因我所薦而去西北王厚軍前效力,但從根本而言,卻是他自己好求上進。你如今和當年的姚平仲差不多年紀,所以,我可以擔保一件事,那就是我當年是如何栽培姚平仲的,如今也會如何對你。但此中嚴格之處,並不會因為你是我未來的女婿而有所放鬆,你明白麼?」
劉琦雖然年紀還小,卻是心志剛強之輩,此刻連忙點頭稱是,面上也露出了不可抑制的欣喜之色。劉家向來重武勇,因此他非但不怵上戰場,反而擔憂因為這樁婚事而沒有上陣殺敵的機會。如今高俅這樣說,分明表示將來這樣的機會更多,他焉能不喜?
「但是,還有一件事我需得提醒你!」高俅深深吸了一口氣,也不管劉琦此刻是否能聽懂,語重心長地道,「武臣衛國乃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與你而言,想必寧可上陣拼殺,也不願意僅僅衛戍一地。如今西夏土崩瓦解,李乾順遠遁北方,已經不再是我大宋的威脅;羌族四分五裂,你父親用兵謹慎,以後自然可以重定河西,也不再是用兵的重點;相形之下,北方才是最最重要的。遼國式微,金國崛起,先頭已經有連番大戰,如今雖然暫時止歇,但兵戈再起只是眨眼間的事。」
「西夏困擾陝西六路已經有不下於七八十年,而遼國更是我國立國開始的大敵,如今卻同時日暮西山,所以,你不愁沒有仗可打。」
見劉琦露出了心領神會的神情,高俅本想拍拍他的肩膀,無奈這年紀輕輕的少年長得極高,他坐在椅子上竟夠不到對方的肩膀,只得索性站了起來。
「遼國是大敵不假,但聖上為何娶了遼國公主,反而冷落了金國?遼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憑藉遼國如今的實力,已經不可能有分身之術構成對我國的威脅;而金國則不然,以數千人之眾屢敗遼軍,足可見其戰志之堅,所以,一旦大戰將起,我國必定是聯遼抗金。而怎麼聯,怎麼抗,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我國要做的自然是鷸蚌相爭中的漁翁,你明白麼?」
說到這裡,高俅便頓了頓,心中有點猶豫要不要將那些話也告誡一下劉琦,但思量再三還是暫時作罷。無論是大宋還是後世各朝,從來沒有什麼立下大功的武官轉文階,相當於退役的機制。正因為如此,狄青當初執掌樞密院才會引起那麼強烈的反彈,連歐陽修那樣的人也會以子虛烏有的徵兆上書請罷狄青官職。從這一方面來說,軍制上要做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遠。
最後他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畢竟只是十三歲的少年,突然給他灌輸這麼多亂七八糟的內容,只怕劉琦一下子也難以接受。略一沉吟,他便告誡道:「你如今得聖上指派,隨皇太子和嘉王練武,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道,因此,我已經請奏聖上,讓你仿姚平仲例,在御前班直中歷練一陣子,然後就去代州种師道軍前。」
劉琦沒有料到高俅已經做出了這樣周密的安排,一愣過後著實大喜過望,慌忙下拜道謝,心中充滿了感激。及至高俅將他扶起之後,他又硬是深深一揖:「相公的栽培,我銘感五內,必定盡心竭力絕不負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