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方子自然分辨得出是非,但不過是記在心裡,並不去深究。他和范李二人均有那麼一段交情,而且他又並非尋常宦官,乃是詩書上都能兜得轉的人,又得風無痕信任,因此在朝中官員之間無人敢妄自菲薄。

  此時,他見李均達似乎想把一碗水端平,猶自在那裡想著章叔銘的過往,不由笑著打斷道:「李大人,你用不著這麼緊張,皇上不過是慮著這個人的鑽營功夫,這才想起問問他的從前,到是讓你犯迷糊了。」

  他見李均達似乎還有疑惑,便又低聲道:「你想想,他先是攀上了原來的章大學士,然後又娶了唐大人的女兒,在官場上也是一步步升到了布政使。十年不到的功夫能有這樣的成就,就連如今的直隸總督畢大人也沒有這麼快,怎能不讓人感到奇怪?」他仿佛是自知失言,連忙捧起了一旁的茶盞,略略潤了潤嗓子。

  李均達頓時心裡透亮,他也知道這些年章叔銘青雲直上,屢屢得到升遷,其中固然有章家和唐家出力,但也和自身才幹有關。想必皇帝也是看上了他的才學,卻又不滿他的品性,這才差了小方子前來相試。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明白章叔銘過往,還能試探自己的心性,真可謂是一石二鳥。此時此刻,他分外慶幸自己不過鄙薄了章叔銘的人品而已,卻並未否定他的才學,若是換了范衡文應該也是如此,畢竟他們兩人的脾性一向如此,不喜背後胡亂詬病他人。

  小方子又問了幾句別的,這才告辭離去。出府時,他正遇上了幾個前來給老師請安的貢生,那幫人一見小方子渾身上下的宮中服色,頓時都是噤若寒蟬,待到他行去老遠後方才進了李府,臉上猶自帶著驚容。

  他們早就知道自己的恩師乃是皇帝自東宮就使慣了的老人,這一次親眼得見,對自己的前程便又多了些企盼,畢竟,往馬逢初和唐曾源兩位正副主考那裡奉承的人多了,還不如巴結好這位恩師來得正經。

  李均達起先不過是強打著精神應承這些貢生,到後來卻也覺心頭一振。這些人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才子,又見了剛才的情景,哪個不打疊起渾身精神奉承,因此一個個都是口舌伶俐,時不時還拿自個打趣一番,另一邊則是不著痕跡地逢迎李均達這位老師。

  「好了,你們也都歇歇吧!」李均達無奈地搖頭道,「四月二十六日就是殿試的時候,你們有時間在我這裡攪和,還不如回去多看些書正經。策問的時候若是出了岔子,你們可就白辛苦了。我可不想你們好容易中了貢生,結果還在殿試時名落孫山,須知二甲和三甲可是天差地別。」

  幾個貢生連忙附和,但還是盤桓了一陣方才告辭離開,一個個心中都極為得意。今次若非他們趕得巧,又怎會知道老師聖眷之隆?有了這一層關係,即便是殿試,他們也有心能闖過去。

  第三十七章 覲見

  章叔銘凝望著眼前莊嚴肅穆的勤政殿,不由生出了一股自豪的情緒。想當初瓊林賜宴之時,他何曾想過今日的風光?不過九年,他就已經位居從二品,比起那些同年來,他的光芒實在令人不可逼視。就連深得皇帝寵眷的范衡文和李均達,就目前看來,也蓋不過他去。然而,聰明的他已經隱隱約約察覺到了皇帝的情緒,似乎有心用他,又似乎心有疑慮,因此召見了一次之後才有這另一次機會。無論如何,他犧牲了這麼多,甚至連自己的姓氏都棄之不顧,絕不能在這個時候敗下陣來。

  「微臣浙江布政使章叔銘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章叔銘進殿之後,立即俯伏叩首道。儘管不敢東張西望,但他仍然察覺到殿中沒有幾個外人,因此一顆心已是提了起來。

  「章叔銘,你抬起頭來!」殿上傳來了皇帝淡淡的聲音。雖說是面聖,但章叔銘一介外官,風無痕這個皇帝又鮮少有接觸他的機會,因此便少了朝中重臣賜座的那一條。章叔銘連忙挺直了身子,但目光仍舊不敢仰視,只是低低地直視著地上的金磚。

  「按照吏部的規矩,進京述職的官員只需在朕面前引見一次即可,你知道朕為何要破例兩次召見你麼?」風無痕的聲音中帶了幾許縹緲的意味,「你年紀輕輕就身處高位,在本朝來說也是異數,足可見你的為官之道,揣摩上意的功夫也不錯。你今兒個就猜猜,朕究竟為何要兩次召見你?」

  章叔銘先是一愣。隨即便恍然大悟。皇帝話語中地試探之意他又怎會聽不出來,想不到當年的那樁公案既為他帶來了榮華富貴,也同時招來了無窮後患。真是有得必有失。思量半晌,他便垂頭答道:「微臣雖然愚鈍。但皇上的意思卻能揣測一二。微臣年少得志,行事未免有不到方正之處,再加上外頭對微臣地人品履有微辭,皇上想必是對微臣鎮守一方頗有疑慮?」

  章叔銘這種老實中帶著狡猾的說辭頓時讓風無痕為之大笑,「好你個章叔銘。面聖之時居然意存試探,膽子倒是不小!」他徐徐從御座上起身,悠然負手道,「沒錯,朕確實對你地人品不夠放心。為官之道,首稱德行,德行有虧者,雖有上才也不可大用。你是聰明人,深知取捨之道,朕就是怕你這玲瓏心思誤入歧途。反而辜負了朕的用心。」

  章叔銘見狀連忙叩首道:「啟稟皇上,當年之事確是微臣德行有虧,微臣並不敢遮掩。然當日舍內才貌俱佳。且對微臣一往情深,而微臣血氣方剛之時,也難掩心中愛慕。一朝大錯鑄成,微臣便不得不棄了前盟。心中早是滿懷愧疚。微臣知道此事為諸多人所不齒,但微臣既已娶妻,就當一心一意,因此並不在乎外人如何評述。即便是在京官和外官任上,微臣也始終勤勤懇懇,從未有半點懈怠,此中並無借重父親和岳父之力,伏乞皇上明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