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氏聽兒子這般說辭,知道他此來必有用意,也就順勢調笑道:

  「你們看看,皇帝多會說話,仿佛哀家這宮裡他就作不得主似的。」她一邊說一邊示意柔萍親自伺候,這才繼續道,「難得今天她們都在,就連皇貴太妃也在,你一個大男人突然一來,她們還不得都躲開?」

  蕭氏這般赤裸裸的暗示,賀雪茗便第一個站了起來告辭。她前腳剛,走,海若欣見狀也就和妹妹一同跪安退了出去,越起煙等人哪還有不知機的理,自然是順勢和眾人一同退出。剛才還熱鬧無比的慈寧宮中頓時只剩下了蕭氏母子二人,就連一眾太監宮女也悄無聲息地溜了出去,誰都不願意攪了皇帝母子議事的興頭。

  第四十二章 交心

  蕭氏見閒雜人等均已退去,這才正容道:「皇帝可是為了無惜的事情來的?」儘管當日朝會上風無痕並未發作,但她心中清楚,兒子的疙瘩並未消除,因此儘管早已將風無惜軟禁宮中,她還是狠心未曾去探望過一次。

  風無痕見母親率先開了口,也就不再兜圈子。「適才朕與氓親王和海相商議過此事,所以對於無惜的處分已經有了定論。雖說他凱覦大位,勾結九門提督張乾乃是大逆不道的重罪,但此時此刻,朕並不想過於聲張。朕的意思就將他軟禁府中讀書便罷,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蕭氏先是一愣,隨即便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你是皇帝,只要沒覺得過於寬縱就好,哀家哪裡還能管這些。不過……」她倏地止住了話語,仿佛又想到了什麼,「無惜那孩子是個死心眼,都是哀家從小寵壞了他,放任不管也不行。即便軟禁府中,指不定也會有人利用他的身份。」她可以加重了語氣,又建議道,「皇帝不妨派心腹輪流在他身邊看著,這樣也能放心些,哀家就不用再為他操心了。」

  風無痕心中一凜,隨即心悅誠服地笑道:「不愧是太后,想得萬分周到,朕還是差了些火候。」他見蕭氏仿佛有些自矜之色,連忙又趁熱打鐵道,「朕既然已經登基,也就送了信給安親王,令他護送舅舅和虞榮期回來。」他想到其中關礙,臉色又凝重了下來,「先帝駕崩的消息一傳出。外頭的流言蜚語便又傳了起來,有些話甚至難聽得很,那些暗中作耗地人著實可惡!」

  蕭氏自然知道兒子指得是誰。也頓時沉默了。對於那些身份尊崇的皇親,他們眼下確實難做什麼過激舉動。否則極易激起大變。「徐徐圖之吧。」蕭氏嘆了一口氣,言不由衷地勸道,「先帝在位這麼久,最終卻還是沒把事情料理乾淨,又何況你一個乍登基的皇帝?有些事情。知道了未必比不知道好,你心底有了這麼一塊石頭,以後行事地掣肘也就多了。」她忽然想起先帝的兩個影子侍衛,不由又問道,「那兩人可是已從了你?」

  風無痕怔了一怔方才明白母親所指,便沉重地點了點頭。「有了他們,今後朕地性命自可無虞,但其他東西卻還是要自己料理。」他想起先前與海觀羽二人商議的事,決定還是知會母親一聲,「張乾既然已經下獄。九門提督一職便空缺了下來。朕與海相和氓親王商議的結果是,由徐春書先署理步軍統領衙門,待過了今年再讓他正式任職。至於此次立下大功的副將程潛。正好江西提督關如禁任期已滿,那個職位便出了缺,把他調到那裡任職也就是了。」

  蕭氏聽著兒子的安排,臉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是乍然一跳。須知眼下署理步軍統領衙門地程潛乃是蕭家的人,被風無痕這麼一調開,京城的防務便完全落在了這個兒子手中。然而,此時此刻,她勢必不能為了這點事而拗了風無痕心意,當下便點頭道:「你這安排不錯,京城防戍本就是重中之重,自然是由心腹之人掌管為好。」

  風無痕見蕭氏並無不愉之色,這才繼續道:「西南那邊也已經議定,由展破寒過去收拾殘局。他是經過沙場的人,總比文臣得用些,而且軍法又緊,應該不會有紕漏。」他一邊說一邊打量著蕭氏神色,畢竟這個人身上曾經有一段公案,萬一應景兒發作,事情就不好辦了。

  蕭氏對展破寒雖然沒有忌諱之心,但見兒子突然如此簡拔他,再加上又重用了徐春書,未免還是有些不快。她也不便發作,只是淡淡地道:「就依皇帝的意思吧,軍國大事,也沒有和哀家這個婦道人家商量的道理,皇帝和各位重臣議定了也就罷了。」

  風無痕情知母親心有芥蒂,又笑道:「太后這是哪裡話,雖說後宮嬪妃不得干政,但朕還年輕,大事小事知會您一聲總是必要的,若是有什麼地方不妥,您也可以提點一二。」他見蕭氏仍只是不作聲,便又問道,「只是如此一來豐臺大營提督再次出缺,剛才在外頭議了好一陣子人選也沒有下文,不知太后認為誰人適合?」

  蕭氏這才莞爾一笑,「你巴巴地將展破寒放了出去,原來也不知道誰人可以接任,真真是動作太快了。」她伸手取過一柄金玉如意,這才吩咐道,「你等會拿它去賞了余莘啟,此次若不是這個兵部尚書幫了大忙,怕你也不會這麼順利登基。他雖說沒有幾分實權,但總是兵部堂官,天底下的武將哪個能用,哪個不能用,心裡還是有一本帳在。你將他籠絡好了,以後軍方的事情就能理順。」

  風無痕頓時恍然大悟,暗罵自己的疏失,這才陪著笑臉道:「太后還說不管,這些事情若是您不提點,朕就要犯下大錯了。不過,余莘啟此次功勞不小,除了太后這如意,怕還是得賞些別地物事吧?」他這是存心試探蕭氏的底線,畢竟兵部也是重要的衙門,交給功利心太強地人也不甚牢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