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饒是風無方自詡鎮定,此時也禁不住有些眩暈。中原鑄刀兵之術向來上乘,無論是西北草原諸部還是西南的各族部落,都是絞盡腦汁地從中原找來各色鐵匠,希圖鑄出利器來。無奈凌雲自開國太祖起就一向嚴禁民間私藏刀兵,尋常鐵匠只能鑄造菜刀等家用物事。那等名匠一流都是吃著朝廷供養,軍隊的制式兵器更是由專人負責並校驗,因此絕不虞鑄造之法外瀉。他此番上陣殺敵,能斬首如此之多,也是託了手中神兵的福。就是軍中的尋常士卒,倘若不是仗著兵器的優勢,又如何能抵擋得了如狼似虎的異族騎兵?

  「本王知道了,你派人去知會段大人,就說不論什麼原因,他都是朝廷大將,切不可氣餒。此事本王自會派人稟報朝廷追查,另外,兵部已經調集各省錢糧支援,倘若連小小一個準噶爾都無法抵擋,那我等這些為將的就通通自刎謝罪算了!」風無方擺出一副不以為意的神情,他很了解奮威將軍段致遠,深知此人一向小心謹慎,若是因為這等小事而採取龜縮戰術,那事情就麻煩了。

  「卑職遵命!」那親兵也是跟隨風無方多年的人,主帥一說便明白了其中用意,俯身又行了一禮,這才匆匆退出大帳。

  風無方見四下無人,臉色頓時由起初的輕鬆轉為凝重。儘管段致遠以用兵穩重聞名,但其子段宣乃是一員猛將,不用細想,他就可以猜出當時的情景。段宣一定是領著左營的精銳出擊,而這些鏖戰沙場多年的老兵居然被對方打了一個兩敗俱傷,那自己手底下的人馬中又有多少撐得住?風無方想起先前的幾場遭遇戰,不由苦笑起來,敢情那些鞋子也知道什麼叫作示敵以弱,倘若自己沒得到這個消息,來日戰場上大軍廝殺,有了輕敵之心的各營一定會被人鑽了空子。

  「來人,去請戴先生來!」風無方高聲喚道,為今之計,此事便萬萬欺瞞不得,需得立即擬文上報。否則若是因此折損了太多戰力,那自己新晉封的這個親王保不住不說,回到京城還要吃掛落。也不知是誰如此大膽,居然敢讓軍中的東西流落出境,恐怕皇帝盤查起來便又是一場風波吧。

  風無方口授了奏摺大意之後,便吩咐那戴先生自己回去草擬奏摺。

  他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中軍令下,一眾將領便匆匆向帥帳集合,如今可是兩軍交戰時分,有了差錯便不是軍棍那般簡單,稍有不慎可是要掉腦袋的。風無方雖然年輕,但馭下極嚴,屬下諸將如有違軍規之舉,動輒軍棍伺候,就連長擊營統領鍾正業貴為安平長公主之子也未倖免,因此諸將對於這個身份貴重又得聖眷的主將畏之如虎。

  風無方板著臉將段致遠知會的情況一說,眾將便立刻勃然色變,面面相覷了好一陣子,雙月營統領張雲鋒便硬著頭皮建議道:「大將軍,西北諸營之中,久經戰事的士卒並不在多數,往常都是以多敵少,以兵刃鋒利而輕鬆禦敵。眼下竟出了這等奇事,萬一泄漏出去,恐怕軍心不穩。不若今後再遇敵襲時以堅木懼之,以守代攻,以逸待勞,待朝廷有明旨之後再行出擊之事。」

  話音剛落,便聽得風無方重重冷哼了一聲,剛才還想出言附和的諸將噤若寒蟬,一個個都低下了頭。誰都知道一旦遇著戰事,這位安親王都是主張奮勇向前,若是有後退的,一旦回師必是逃不了軍法。此次張雲鋒道出了諸將心聲,不過也犯了風無方的忌諱,還不知會遭到何等處置。

  第九章 議事

  「莫非張統領要說堅壁清野不成?」風無方的話語突然便得無比譏誚,「你們都是朝廷大將,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懂麼?平日你們就只會在小股敵軍身上討些便宜,現在來了硬骨頭便退縮了,傳揚出去,別人還以為西北軍中都是些懦夫!」他的話如同刀子一般刺在諸將的心上,「皇上也許嘴上不會說什麼,可是一直拖下去,虛耗的可是朝廷的糧餉,百姓的血汗,你們捫心自問,是否對得起這身精工鑄造的鎧甲和鋒利的刀劍!」

  風無方既然已經將狠話撂下,其他人哪還敢多言。雖然他們平時鉤心斗角,彼此間都提防著對方使壞,但畢竟都是沙場上建功的男兒,那點血性還是有的。當下就有幾個粗豪的漢子嚷嚷起來,要對那幫鞋子還以顏色,帥帳的氣氛頓時活絡了起來。

  由於西北軍營和段致遠的軍營遙相呼應,而且兩邊統兵都有數十萬之巨,兵員充足自是不在話下,要想各個擊破也分外困難,因此風無方對這場大戰的勝敗並不在意。與之相反,從這場預期之外的戰役中間,敏銳的風無方隱隱約約嗅到了某種陰謀的味道。即便準噶爾部客圖策零新近繼位,但也不會沒腦子到想率這麼一點騎兵攻陷中原吧?須知一個不小心就會把多年積下的家底全部賠進去,三十年前那場大戰後,準噶爾可是損失了大批的青壯,倘若不是皇帝不想斬盡殺絕,恐怕他們就得遭到滅族之禍。

  西北的一道道軍情急報馬不停蹄地送到了京城。風無方大約是為了穩定人心,因此報捷的信使幾乎是隔天便要從街上奔馳一回。原本有些惶惶不安地民眾也就安心了下來,不少說書的便趁機杜撰起西北大戰的段子來。一時之間竟把這渲染成了又一次北征,渾然忘記了此次是外敵率先擾邊。

  勤政殿地氣氛一片凝肅。雖然在朝議上不論是皇帝還是兵部對於西北戰事都是輕描淡寫,但此時幾個重臣一看皇帝鐵青的臉色,便知那邊地戰況並不如想像中的樂觀。最最頭疼的便是蕭雲朝還在那邊以欽差的名義勞軍,碰到這場大戰的他自然無法歸來,這個督師地名義便擔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