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非風無痕事先曾經好生研究過展破寒此人,恐怕也不能這麼快就建立起對他的信任,儘管這份信任中還摻雜著許多功利的影子,禁不起太多的考量。對於一個出身貧賤的將領來說,想要孤身與世家大族抗衡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展破寒雖然有皇帝這個靠山,卻還是耐不住寂寞,幾乎鑄成大錯。倘若不是他懸崖勒馬得早,再加上眼下確實找不到可靠而又善戰的將領,恐怕他早就被一道旨意賜死了。世事難料莫過於此,皇帝既然敢作重新起用他的打算,那風無痕自忖也不會輸於父皇的氣量和眼光。

  第五章 決意

  這一日,皇帝再次在勤政殿召見了海觀羽和風氓致。看著兩個垂垂老矣的老臣,皇帝突然有一種鼻子發酸的感覺,他執掌朝廷幾十年,提拔官員無數,最可信的卻依然只是這兩個元老,怎麼想都是諷刺。

  「你們坐吧,朕今日召你們前來,也是想問問你們兩人對如今情勢的看法。」諾大的殿堂中就只有這三人,為了防止那些宵小之輩泄漏談話,皇帝索性就所有的太監宮女全都遣了出去,就連身邊的影子侍衛也派在四周監視。

  「微臣也沒有什麼好主意。」風氓致苦笑著搖了搖頭,「微臣只想向皇上確認一件事,您真的已經下決心了麼?」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倏地睜大了眼睛,臉上的疲憊之色瞬間全都消散了去,「倘若皇上已經有了決斷,那微臣一定惟皇上馬首是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雖然這種場面話皇帝從許多大臣那裡聽過,但從風氓致的口中說出,還是令人覺得悸動。「皇叔言重了,情況還沒有那麼嚴重。只是臥榻之側有他人窺伺總是令人徹夜難眠,朕已經老了,沒有多少時日,倘若將一個爛攤子留給子孫,未免對不起先祖千辛萬苦創建的大好基業!」皇帝傲然站起身來,竟是完全恢復了當年登基時的豪情。「皇叔,海老愛卿,你們兩人當初隨朕創下了赫赫功績,朕現在倒想問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氓親王比微臣年長,連他都夷然不懼。微臣這把老骨頭還有什麼不能出生入死的?」海觀羽微笑道,神情中帶著一種勿庸置疑的決心,「不過。皇上只靠我等兩人當然不夠,朝中大臣雖然陷於黨爭地不少。但不乏忠心耿耿之輩。如今的情勢正是考驗他們的大好時機,倘若皇上有意,這些人地官職雖然低微,但積少成多,聲勢也極為可觀。」

  「哦?」皇帝的眼睛一亮。許久以來,他地目光也總是集中在大員身上,就是提拔心腹也往往是將他們往高位上擺,卻忽視了那些數目眾多的低品官。「這確實是朕的疏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沒想到朕也犯了這個錯誤。海老愛卿提醒的是,不管怎麼說,朝廷幾十年選拔人才,怎麼也應該有一批清正之輩。確實也該是用他們的時候。屆時如果遇到好地,也可以留給新君使喚,免得朕死了還被人抱怨。」皇帝一邊說一邊莞爾。心情也輕鬆了許多。

  風氓致和海觀羽不由相視一笑,大殿中冷肅莊嚴的氣氛也沖淡了些。不過,這兩人俱是朝中第一流的人物,深知此時的情勢瞬息萬變。

  一不留神就會釀成大禍,因此對於皇帝的召見都不敢等閒視之。稍稍說了幾句活躍氣氛的話,風氓致便帶著些試探問道:「皇上,此次您遣無痕出宮雖然恰到好處,不過他孤身在外,即便有高手護衛,又有守陵大營的展破寒照應,若是遭遇急變還是無法及時應對,畢竟那邊不若京城,假如有什麼閃失……」

  皇帝揮手打斷了風氓致的話,「皇叔,你就不用在朕面前裝樣子了,朕知道你對這個侄孫青眼相加,聽說臨行前連朕賜給你的欽命金牌也交給了他,實在是寵得過了。」他見風氓致略有些尷尬的神情,又轉向海觀羽道,「連海老愛卿也是一樣,你不是也將朕賜給你地東西轉贈了若欣那丫頭麼?如今倒好,一個勤親王府,這等御賜物件就有兩個,到時旁人可是要怪朕偏心了。」

  海觀羽連忙陪笑道:「別人最多說我們這兩個老傢伙偏心,如何怪得了皇上?微臣不過是疼愛孫女,再者自己也是老骨頭了,用不著那等珍貴的物事。至於氓親王德高望重,誰敢搬排他的不是?不過即便是日夜急行,敬陵離京城也至少有十天地路程,微臣怕的就是有人矯詔行事。」

  這話說得雖然隱晦,但皇帝早聽出了其中的意思。這個海觀羽,對孫女婿還真是偏愛,皇帝不由失笑,可惜這個兩朝元老還是不甚明白自己的意思。「矯詔地事情你們就不必擔心了,有那塊金牌在,朕又曾經吩咐過,非朕親自手書的諭旨,無痕概不奉召。若是有人舉兵作亂,展破寒的五萬人馬也不是吃素的。倘若朕沒有猜錯,想必無痕已經收服了這個悍將了吧?」

  皇帝的話讓兩人皆是一驚,他們都知道展破寒是個什麼樣的角色,皇帝這般輕描淡寫就確認了這個消息,難道……海觀羽和風氓致對視一眼,目光中俱是濃濃的擔憂之色,「皇上,請恕微臣無禮,事到如今,皇上可否示下將來儲君究竟是何人?朝臣沒有效忠的目標還不打緊,倘若微臣和海相都不清楚事實,恐怕會給皇上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風氓致毅然打了頭陣,皇帝遲遲沒有明示,他們即便做起事來也不得安心。

  「唉,你們兩個就不會察言觀色麼?」皇帝不由有些好笑,誰料海觀羽立刻硬梆梆地頂了一句,「如此大事,微臣若是不明所以,只憑個人臆斷,若有差錯,豈不是要鑄成大錯?皇上,您若是信不過我們兩個,那將來的傳位詔書又要交給何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