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風無痕猶豫了一番,只得勸風珉致道:「皇叔祖,您等閒也不在百官面前露面,今天既然他們有心,不如您就賞一下臉,否則侄孫身為欽差大臣,未繳旨前哪敢擅赴他人之宴。」他是礙著舅舅的面子不得不如此,否則傳揚出去,人家還以為他這個作晚輩的一點不敬蕭雲朝這個母舅。

  其他人見風無痕口氣鬆動,連忙圍住了風珉致。對於這些不是皇族的官員,這位德高望重的珉親王也沒法端出宗正的架子,只得勉強答應了。風無痕便吩咐幾個侍衛先將越起煙和海若蘭護送回去,自己就帶了幾個貼身侍衛,隨蕭雲朝他們往碼頭邊的水天閣去了。

  風珉致冷眼旁觀,很快就得出了結論,這桌價值不菲的筵席絕對不是一群窮京官請得起的。就看老闆那殷勤的模樣,十有八九拔毛的是這位肥頭大耳的商賈。他隨意用了一些,眼睛的餘光卻一直注視著風無痕。與半年多前的青澀相比,他左右逢源得甚佳,就連官場廝混多年的蕭雲朝也不見得比他做得更好。孺子可教啊,他心中感嘆道,只是不要過頭了就好。

  王廣元頻頻舉杯敬酒,但他失望地發覺座上的三位大人物,每個人都只是略略沾唇而已,酒也僅僅斟了一次。他自然知道彼此交情甚淺,今天能邀到兩位王爺和一位國舅只是運氣好罷了。剛剛若不是蕭雲朝的首允,說不定那位出名不好打交道的珉親王就要下逐客令了。即便如此,他還是為能攀上大人物而興奮不已。

  由於座上的人身份尊貴,因此老闆薛舜僑並未召請歌伎,其他官員也略顯拘束,除了王廣元力圖活躍一下氣氛之外,其他人只是唯唯諾諾而已,連奉承話也只是顛來倒去的那麼幾句,就連本來性子不錯的蕭雲朝也覺得無味。一頓飯僅僅吃了不到半個時辰,風珉致就先起了身,風無痕和蕭雲朝也連忙立了起來。

  「皇上還在宮中等著本王的回報,今日就到此為止了吧。」風珉致不咸不淡地道,目視風無痕和蕭雲朝,兩人連忙也甩出幾句場面話,匆匆告辭而去。

  剩下的一干官員酒足飯飽之後,也一個個離開,能見到剛剛三人,他們便已經滿足了,只有王廣元藉口有事要辦,獨自留了下來。知情者明白此次是他做的東,因此都心照不宣地溜了。

  「薛老闆是否後悔此頓請得冤枉?」王廣元望著杯盤狼藉的桌子,似笑非笑地問道。

  「哪裡,在下只是個草民,只要將兩位王爺在此用過餐的消息傳揚出去,恐怕蜂擁而來的不會在少數,還怕掙不到錢?」薛舜僑搖晃著腦袋,似乎還沉醉在自家酒樓來過三個貴人的幻想中。

  「薛老闆能如此想則是最好。」王廣元隨手拿起一個酒杯,「吾等為官者,只恐他人錯看了自家的美意。瓊漿雖好,奈何不識者皆以為平常,出此下策也是份屬無奈。」他不動聲色地將酒緩緩倒在地上,隨即將杯子放下,客氣地拱拱手道:「今日就勞煩薛老闆了,告辭!」

  薛舜僑衝著王廣元遠去的背影,不屑地冷笑了幾聲,以他的閱歷見識,怎麼會看不出這個王主事始終在試探自己。可惜自己一個開酒樓的,見著的三教九流多了去了,若是如此容易讓你套出話來,豈不是白混了那麼多年?想巴結我背後的主子,你的位分還差了點。薛舜僑往地上啐了一口,隨即喚了夥計上來收拾,自己卻仍在琢磨著那個原本不顯山不露水的少年,主子叫自己注意此人,還真是有些道理呢。

  風珉致等三人離開之後,蕭雲朝礙著這位鐵面的珉親王在場,因此只是略略提了一句,請外甥面聖歸來後到府上一聚。自己的舅舅有請,風無痕自然極為爽快地答應了,蕭雲朝也就告辭而去,畢竟他並不是皇帝派去迎接的。

  「無痕,剛才那批官員你也看到了。他們屬於那種蹬鼻子就上臉的角色,以後若是無事不妨淡淡的,切不可對他們太為客氣。你那舅舅是吏部尚書,原應該管束著他們些,誰想他卻如此縱容。」到了官轎上,風珉致這才鄭重其事地教訓道。

  風無痕自是唯唯諾諾地聽了,不過有些話他卻不敢苟同。雖然這些官員位分卑微,品性也不見得好到哪裡去,但如同舅舅一般對待他們,至少可以拉攏部分有用的人。他早不是幾年前那個病弱的少年了,當然知道風珉致的用意是敲打多於提醒。

  「微臣奉旨將勤郡王帶到。」風珉致率先跪下稟報導。

  「皇叔平身吧。」皇帝吩咐汪海道,「還不給珉親王看座?」

  待風珉致坐定,風無痕這才大步走進殿來,恭恭敬敬地跪下叩首,雙手將天子劍高舉過頭。「兒臣奉旨巡視福建,幸不辱命,今向父皇繳旨。」

  皇帝很是欣慰地看著風無痕,說實話,他不是沒有擔心過兒子是否能穩住局勢,卻不料僅僅八九個月,事情就順利解決了,還附帶著帶回一個媳婦。「無痕,你做得很好。朕很滿意,你確實長大了。珉親王,朕沒說錯吧,這孩子還真是一個輔政的材料。」皇帝微笑著對風珉致道。

  「那是皇上英明。」風珉致略略欠身道,「要不是皇上堅持,七殿下恐怕也難建此奇功。」

  「哈哈哈哈!」皇帝大笑道,「什麼奇功,他只不過是運氣好些罷了。無痕,你的賞賜朕晚些給,倒是責罰你得先領著。」

  風珉致和風無痕不禁面面相覷,誰都想不通皇帝為什麼要給責罰。不過風無痕不會愚蠢到和自己的父親較勁,連忙俯身道:「兒臣恭聆父皇訓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