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9頁
在這種情形下,新郎官方敬終於倖免於難,得以還有幾分清醒地去過自己的洞房花燭夜,而張越回家之後卻已經是醉得不省人事。他平日雖也有公務應酬往來交際,但位既高,別人就不敢太過放肆,而部閣重臣也都是有分寸的,近來少有的幾次喝醉還是和許廓在一塊一飽口舌之欲的時候遭下的,所以如今見他這副光景,別說杜綰和琥珀秋痕納罕,就連張倬和孫氏這對父母也都笑了一陣。只有迷迷糊糊的張越自己知道,妹妹出嫁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
張菁說是妹妹,其實卻比他小得太多,他幾乎一向是把小丫頭當做女兒看待的,如今妹妹出嫁,便好似是他的第一個孩子出嫁似的,讓他一下子更多了一種長輩的感覺——儘管他已經很早就是好幾個孩子的父親。
所以,一夜宿醉之後的他自然是還沒從那種頭痛欲裂的感覺中清醒過來,杜綰就對他說起了長子靜官的那點煩惱,隨即不等他開口就滿臉正經地說:「他雖說想得有些早了,但這事情不是開玩笑。就昨天送親來的賓客當中,武安侯夫人、保定侯夫人、興安伯夫人、廣寧伯夫人都是委婉提過婚事,至於文官裡頭,和你交好的許尚書夫人說自家的長孫女善女紅,郭尚書夫人說是小女兒善書畫……總而言之,再加上其他林林總總表過意思的,不下一二十家,但真正明里提過的,應當就是這六家了。」
因為張菁的婚事張越處置得快,還沒等別人提出具體的意思來,他就把婚事給突然解決了,所以別人也只得乾瞪眼,可靜官如今畢竟才十一,按照他的打算,不拖到十七八不打算讓其成親,可沒想到別人已經盯上了。他也知道靜官一表人才討人喜歡,又是皇帝欽賜表字,無論誰都覺得其前途遠大,可孩子才這麼大一丁點,至於嗎?他當初雖說也有過相親大會的經歷,可那會兒他畢竟是比現在的靜官大好些,就這樣還是拖了許久才定下婚事。
「要是人家真提到你面前,就說是我說的,孩子太小看不出心性,且緩幾年再說,嫁了妹妹還好,要真是兒子也娶了媳婦,我真得覺著自己老了,天知道我才三十……」張越忍不住重重嘆了一口氣,隨即又看著杜綰說,「綰妹,等這次隨扈皇上北巡開平之後,我打算請個假回開封祭拜祖母,把孩子們都帶上。」
家裡幾個孩子中,除了靜官還見過顧氏,其餘的孩子都不曾見過祖母,因而杜綰立時答應了下來。覺察到張越突然握住了自己的手,她也沒有掙脫,只是靜靜地看著他。
「我這輩子有幾大幸事,一是拜入了岳父的門下,不但學著了經史典籍,還有無數為人處事的道理;二是太宗皇帝和當今皇上都肯用我之策,關鍵時刻亦鼎力支持;三是有眾多一直愛護我的長輩,父母和袁伯伯還有大堂伯等自不用說,若不是祖母當日頗多扶持,我也不會有今天。我這一路上,祖母助我良多,大堂伯還給我看過當日的信……如今想想,祖母真是去得太早。看在她的面上,我前幾年助了顧家不少莊田,但這畢竟只是標不是本,這次回去,倒要看看那邊是否處置好了,若有如煥章這般得力的,我倒可以提攜一二。」
所謂世家大族,若是幾代沒有一個出色的,須臾便會敗落下去。顧家雖出了一個顧彬,但終究是學官,又清貧自守,顧家沒沾上多少光,又因為他的諸多手段不敢再輕易登門。若是知道改過也就罷了,若是不知道,他便只能看看顧家後生中有無什麼出色的了。
第九百二十二章 夕陽殘照,未雨綢繆
由於蒙元諸部混戰不斷,瓦剌一面內戰,一面還要分心對付韃靼的阿魯台,所以儘管大明推行諸多政策,國內頗有反彈,但他們既是無暇分身,自然也就顧不上那麼多了。最重要的是,大明推出了每歲的貿易限額,為了爭奪那點配給的比例,哪怕是互為姻親的部落也是相互拆台相互使絆子,更不用說那些世仇了。來自中原的精美金銀器和瓷器錦衣等等畢竟是如今的草原最為缺乏的,因而在購買茶葉等等之餘,用馬匹牛羊換取這些奢侈品也成了王公貴族最重視的貿易目的之一。
因而,當經歷了數年大戰,瓦剌的脫歡終於脫穎而出,差不多奠定了勝局的時候,卻愕然發現兀良哈三衛已經全然投靠了大明,好些個蒙古勇士不但在京城的侍衛親軍中服役,甚至還有好幾員大將成了武學的講師。這還不算,他滿以為宿敵阿魯台太師已經是逃到了北邊,卻不想這一位亦是倒向了大明,麾下百姓悉數移往了內地,而壯健的騎兵則是分布在興和以及開平一線。一時間,開平興和有韃靼騎兵,大寧會州有兀良哈精銳和新加入的女真人,他要面對的頭等大敵竟不是明人,而是這些已經歸附的同族亦或是從前看不上的附庸。
這個秋天,得知明朝皇帝竟是率軍北巡開平,他幾乎是想都不想,便動員了整個瓦剌三部以及麾下的其他附庸部族南下,希望能夠用一場勝仗奠定地位,為稱汗奠定基礎。自然,他打的主意異常簡單,開平畢竟是孤懸於外,因而當大明皇帝率軍出了盤谷鎮之後,立刻大軍出擊斷了兩頭的聯繫。儘管明軍號稱十萬,他卻只有精銳騎兵兩萬餘,但他仍是信心滿滿。
然而,如今的大明天子朱瞻基不是那位好大喜功的明英宗,掌中軍的也不是沒有真正沙場經驗的成國公朱勇,而是老辣的英國公張輔,再加上隨軍將校仍有不少靖難老人,也有更多經歷了三年武學訓練教導的新血,因而當呼嘯而來的騎兵對陣的是早就有所防備用鐵車嚴陣以待的大明步騎時,這隻惡狗便好似是張大嘴去啃骨頭卻被狠狠磕掉了牙。
張菁說是妹妹,其實卻比他小得太多,他幾乎一向是把小丫頭當做女兒看待的,如今妹妹出嫁,便好似是他的第一個孩子出嫁似的,讓他一下子更多了一種長輩的感覺——儘管他已經很早就是好幾個孩子的父親。
所以,一夜宿醉之後的他自然是還沒從那種頭痛欲裂的感覺中清醒過來,杜綰就對他說起了長子靜官的那點煩惱,隨即不等他開口就滿臉正經地說:「他雖說想得有些早了,但這事情不是開玩笑。就昨天送親來的賓客當中,武安侯夫人、保定侯夫人、興安伯夫人、廣寧伯夫人都是委婉提過婚事,至於文官裡頭,和你交好的許尚書夫人說自家的長孫女善女紅,郭尚書夫人說是小女兒善書畫……總而言之,再加上其他林林總總表過意思的,不下一二十家,但真正明里提過的,應當就是這六家了。」
因為張菁的婚事張越處置得快,還沒等別人提出具體的意思來,他就把婚事給突然解決了,所以別人也只得乾瞪眼,可靜官如今畢竟才十一,按照他的打算,不拖到十七八不打算讓其成親,可沒想到別人已經盯上了。他也知道靜官一表人才討人喜歡,又是皇帝欽賜表字,無論誰都覺得其前途遠大,可孩子才這麼大一丁點,至於嗎?他當初雖說也有過相親大會的經歷,可那會兒他畢竟是比現在的靜官大好些,就這樣還是拖了許久才定下婚事。
「要是人家真提到你面前,就說是我說的,孩子太小看不出心性,且緩幾年再說,嫁了妹妹還好,要真是兒子也娶了媳婦,我真得覺著自己老了,天知道我才三十……」張越忍不住重重嘆了一口氣,隨即又看著杜綰說,「綰妹,等這次隨扈皇上北巡開平之後,我打算請個假回開封祭拜祖母,把孩子們都帶上。」
家裡幾個孩子中,除了靜官還見過顧氏,其餘的孩子都不曾見過祖母,因而杜綰立時答應了下來。覺察到張越突然握住了自己的手,她也沒有掙脫,只是靜靜地看著他。
「我這輩子有幾大幸事,一是拜入了岳父的門下,不但學著了經史典籍,還有無數為人處事的道理;二是太宗皇帝和當今皇上都肯用我之策,關鍵時刻亦鼎力支持;三是有眾多一直愛護我的長輩,父母和袁伯伯還有大堂伯等自不用說,若不是祖母當日頗多扶持,我也不會有今天。我這一路上,祖母助我良多,大堂伯還給我看過當日的信……如今想想,祖母真是去得太早。看在她的面上,我前幾年助了顧家不少莊田,但這畢竟只是標不是本,這次回去,倒要看看那邊是否處置好了,若有如煥章這般得力的,我倒可以提攜一二。」
所謂世家大族,若是幾代沒有一個出色的,須臾便會敗落下去。顧家雖出了一個顧彬,但終究是學官,又清貧自守,顧家沒沾上多少光,又因為他的諸多手段不敢再輕易登門。若是知道改過也就罷了,若是不知道,他便只能看看顧家後生中有無什麼出色的了。
第九百二十二章 夕陽殘照,未雨綢繆
由於蒙元諸部混戰不斷,瓦剌一面內戰,一面還要分心對付韃靼的阿魯台,所以儘管大明推行諸多政策,國內頗有反彈,但他們既是無暇分身,自然也就顧不上那麼多了。最重要的是,大明推出了每歲的貿易限額,為了爭奪那點配給的比例,哪怕是互為姻親的部落也是相互拆台相互使絆子,更不用說那些世仇了。來自中原的精美金銀器和瓷器錦衣等等畢竟是如今的草原最為缺乏的,因而在購買茶葉等等之餘,用馬匹牛羊換取這些奢侈品也成了王公貴族最重視的貿易目的之一。
因而,當經歷了數年大戰,瓦剌的脫歡終於脫穎而出,差不多奠定了勝局的時候,卻愕然發現兀良哈三衛已經全然投靠了大明,好些個蒙古勇士不但在京城的侍衛親軍中服役,甚至還有好幾員大將成了武學的講師。這還不算,他滿以為宿敵阿魯台太師已經是逃到了北邊,卻不想這一位亦是倒向了大明,麾下百姓悉數移往了內地,而壯健的騎兵則是分布在興和以及開平一線。一時間,開平興和有韃靼騎兵,大寧會州有兀良哈精銳和新加入的女真人,他要面對的頭等大敵竟不是明人,而是這些已經歸附的同族亦或是從前看不上的附庸。
這個秋天,得知明朝皇帝竟是率軍北巡開平,他幾乎是想都不想,便動員了整個瓦剌三部以及麾下的其他附庸部族南下,希望能夠用一場勝仗奠定地位,為稱汗奠定基礎。自然,他打的主意異常簡單,開平畢竟是孤懸於外,因而當大明皇帝率軍出了盤谷鎮之後,立刻大軍出擊斷了兩頭的聯繫。儘管明軍號稱十萬,他卻只有精銳騎兵兩萬餘,但他仍是信心滿滿。
然而,如今的大明天子朱瞻基不是那位好大喜功的明英宗,掌中軍的也不是沒有真正沙場經驗的成國公朱勇,而是老辣的英國公張輔,再加上隨軍將校仍有不少靖難老人,也有更多經歷了三年武學訓練教導的新血,因而當呼嘯而來的騎兵對陣的是早就有所防備用鐵車嚴陣以待的大明步騎時,這隻惡狗便好似是張大嘴去啃骨頭卻被狠狠磕掉了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