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6頁
相較只顧著懊悔的張四教,張四維卻還對登堂入室的劉百川問道:「馮保如今如何了?」
劉百川倒也佩服張四維能夠在大敗虧輸之後,照舊保持這樣鎮定的風度。然而,馮保眼下的情形牽涉到皇帝,他也並不是最清楚,這會兒只能含含糊糊地說道:「馮公公的情形不大好,奉了慈聖老娘娘懿旨,太醫院的兩個太醫輪班守著。」
儘管劉百川沒說前因後果,但之前張四維下了死力氣打聽,小皇帝和李太后的那番母子鬥法他還是探聽到一些,也知道馮保好像有點損傷。然而,張四維絕對可以確信,自己之前獲知的所有消息中,都絕對沒有說什麼馮保很不好這等傳聞。也就是說,在他判斷了馮保的動向之後,昨夜在他的視線之外,絕對還發生了什麼他不知道的事情,而也就是這件事情,徹底讓他丟掉了翻盤的最後一丁點可能。
非常可能是小皇帝也同樣不冷靜,又做了什麼非常離譜的事情!
「大哥……」
見張四教面如死灰,張四維就笑道:「豈能以一時成敗論英雄,高新鄭是沒有兒子,只有嗣子,我張家卻子孫興旺,更何況我的伏闕為國為民,天下有的是有識之士,總不至於全都以成敗看我!我眼下就啟程回鄉,你在後頭收拾了東西,慢慢趕上,我們兄弟回鄉再敘話!」
儘管張四維說得豁達,但張四教和張四維之間就相差那麼五六歲,自然聽得出長兄不過色厲內荏,心中絕對不可能不失落不沮喪,只不過是用這樣的方式寬慰他,同時也寬慰自己。他只能深深吸了一口氣,低聲說道:「是,大哥一路保重。」
正如張四教想的那樣,當兩個小童緊急收拾了一些行李衣物,要跟著上馬車時,張四維卻吩咐他們把行李放進來,讓他們隨車騎馬,不要上來。等到車簾一落下,單獨相處的張四維那原本看上去堅韌到沒有任何變化的臉上,就猶如被砸碎的瓷器一樣完全破裂了開來。他將手完全埋在雙掌之間,心裡滿滿當當全都是失敗的苦楚。上一次被殷士儋臨走時的含恨一擊打得不得不回歸蒲州時,他也曾經品嘗過一次這樣的苦果,可那一次他還有資本。
現在呢?李太后從前有多恨高拱,如今只怕就有多恨他。小皇帝被他和張泰徵所謂父子失和,他逼死長子的傳聞所惑,再加上他的一系列舉措全都被人死死克制,只怕一面厭棄了他,一面更要嫌棄他沒手段。至於張居正,從前援引他入閣,不過是因為他的資歷足夠,而且要做出讓高拱一系人馬放心的姿態,向高拱任用過的督撫釋放一個唯才是用的信號,何嘗就真正信任過他?至於餘下的,馮保,汪孚林,那已經不用說了,儘是死敵!
尤其是汪孚林……汪孚林!他百般算計,千般提防,終究還是看錯了一個汪孚林!這小子竟然會一手彈劾了馮保,反手又彈劾了他,難不成人是瘋了,還是真的那麼不在乎前程?
因為是和高拱一樣的待遇,立時出京,不許停留,因此張四維幾乎是最快的速度出的京城。馬車駛出西城阜成門的時候,他沒有注意到外間有兩輛不起眼的馬車和他的車交錯駛過。然而,他沒有看到對方,卻更不意味著對方沒有看到他,因為隨車護送的那一行錦衣衛實在是太顯眼了,想要不看見都難。
直到兩邊已經距離拉開老遠,這邊車中的汪二娘才低聲問道:「那是怎麼回事呀?黑壓壓的一大堆錦衣衛護著那輛車,難不成車裡是什麼要緊人物?」
小北是昨天聽到汪孚林彈劾馮保的消息,這才緊急派人到京城打探消息的,結果一來一回就聽說汪孚林一天之內先把張四維給彈劾了,又彈劾了劉守有。哪怕知道汪孚林之前的安排才是最穩妥的,她分析來分析去,最終還是決定回京。此時看到這一幕,她就立時吩咐車夫放慢速度,緩緩而行,一隻耳朵卻豎起來聽外間議論。很快,她就聽到了自己最想聽到的消息,這下子登時又驚又喜。
張四維竟然被革職閒住,勒令出京回鄉了,剛剛她們看到的,那就是張四維出京的隊伍!
汪二娘可沒有嫂子這麼好的耳朵,發現小北突然就喜形於色,她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直到小北緊緊握住了自己的手,她才心中一動道:「嫂子,莫非是京城這邊有好消息?」
「嗯,看來是回來對了。一會兒讓人先回家報個信,畢竟我們回去的事情,大多數人不知道,當初悄悄的走,現在就悄悄的回來,不要驚動太大。」
「好!」
汪二娘只要哥哥沒事,別的哪會管這麼多。當輾轉先找個地方停車,而後派人到家裡報信之後,她見車夫按照報信人回來說的,東拐西繞,最終進了程家胡同,她忍不住滿頭霧水,心想這不是堂而皇之走正門嗎,這就不怕被人發現了?
小北卻沒工夫對小姑子解釋已經吩咐了錦衣衛幫忙掃尾,等到下車之後,她扶著汪二娘的手快步往裡走,沒走幾步就看到汪孚林那熟悉的身影站在院子當中,那一刻,她只覺得整顆心不爭氣地快要跳出嗓子眼,偏偏嗓子還哽咽說不出話來。
「人家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你為什麼非要不聽話呢?」汪孚林臉上似乎有些無可奈何,可是當小北快步來到跟前時,他還是直截了當把妻子擁入了懷中,隨即在她耳邊低聲說道,「雖說猜到你很可能會回來,可還是沒想到這麼快……你呀,小芸還真是看不住你。」
劉百川倒也佩服張四維能夠在大敗虧輸之後,照舊保持這樣鎮定的風度。然而,馮保眼下的情形牽涉到皇帝,他也並不是最清楚,這會兒只能含含糊糊地說道:「馮公公的情形不大好,奉了慈聖老娘娘懿旨,太醫院的兩個太醫輪班守著。」
儘管劉百川沒說前因後果,但之前張四維下了死力氣打聽,小皇帝和李太后的那番母子鬥法他還是探聽到一些,也知道馮保好像有點損傷。然而,張四維絕對可以確信,自己之前獲知的所有消息中,都絕對沒有說什麼馮保很不好這等傳聞。也就是說,在他判斷了馮保的動向之後,昨夜在他的視線之外,絕對還發生了什麼他不知道的事情,而也就是這件事情,徹底讓他丟掉了翻盤的最後一丁點可能。
非常可能是小皇帝也同樣不冷靜,又做了什麼非常離譜的事情!
「大哥……」
見張四教面如死灰,張四維就笑道:「豈能以一時成敗論英雄,高新鄭是沒有兒子,只有嗣子,我張家卻子孫興旺,更何況我的伏闕為國為民,天下有的是有識之士,總不至於全都以成敗看我!我眼下就啟程回鄉,你在後頭收拾了東西,慢慢趕上,我們兄弟回鄉再敘話!」
儘管張四維說得豁達,但張四教和張四維之間就相差那麼五六歲,自然聽得出長兄不過色厲內荏,心中絕對不可能不失落不沮喪,只不過是用這樣的方式寬慰他,同時也寬慰自己。他只能深深吸了一口氣,低聲說道:「是,大哥一路保重。」
正如張四教想的那樣,當兩個小童緊急收拾了一些行李衣物,要跟著上馬車時,張四維卻吩咐他們把行李放進來,讓他們隨車騎馬,不要上來。等到車簾一落下,單獨相處的張四維那原本看上去堅韌到沒有任何變化的臉上,就猶如被砸碎的瓷器一樣完全破裂了開來。他將手完全埋在雙掌之間,心裡滿滿當當全都是失敗的苦楚。上一次被殷士儋臨走時的含恨一擊打得不得不回歸蒲州時,他也曾經品嘗過一次這樣的苦果,可那一次他還有資本。
現在呢?李太后從前有多恨高拱,如今只怕就有多恨他。小皇帝被他和張泰徵所謂父子失和,他逼死長子的傳聞所惑,再加上他的一系列舉措全都被人死死克制,只怕一面厭棄了他,一面更要嫌棄他沒手段。至於張居正,從前援引他入閣,不過是因為他的資歷足夠,而且要做出讓高拱一系人馬放心的姿態,向高拱任用過的督撫釋放一個唯才是用的信號,何嘗就真正信任過他?至於餘下的,馮保,汪孚林,那已經不用說了,儘是死敵!
尤其是汪孚林……汪孚林!他百般算計,千般提防,終究還是看錯了一個汪孚林!這小子竟然會一手彈劾了馮保,反手又彈劾了他,難不成人是瘋了,還是真的那麼不在乎前程?
因為是和高拱一樣的待遇,立時出京,不許停留,因此張四維幾乎是最快的速度出的京城。馬車駛出西城阜成門的時候,他沒有注意到外間有兩輛不起眼的馬車和他的車交錯駛過。然而,他沒有看到對方,卻更不意味著對方沒有看到他,因為隨車護送的那一行錦衣衛實在是太顯眼了,想要不看見都難。
直到兩邊已經距離拉開老遠,這邊車中的汪二娘才低聲問道:「那是怎麼回事呀?黑壓壓的一大堆錦衣衛護著那輛車,難不成車裡是什麼要緊人物?」
小北是昨天聽到汪孚林彈劾馮保的消息,這才緊急派人到京城打探消息的,結果一來一回就聽說汪孚林一天之內先把張四維給彈劾了,又彈劾了劉守有。哪怕知道汪孚林之前的安排才是最穩妥的,她分析來分析去,最終還是決定回京。此時看到這一幕,她就立時吩咐車夫放慢速度,緩緩而行,一隻耳朵卻豎起來聽外間議論。很快,她就聽到了自己最想聽到的消息,這下子登時又驚又喜。
張四維竟然被革職閒住,勒令出京回鄉了,剛剛她們看到的,那就是張四維出京的隊伍!
汪二娘可沒有嫂子這麼好的耳朵,發現小北突然就喜形於色,她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直到小北緊緊握住了自己的手,她才心中一動道:「嫂子,莫非是京城這邊有好消息?」
「嗯,看來是回來對了。一會兒讓人先回家報個信,畢竟我們回去的事情,大多數人不知道,當初悄悄的走,現在就悄悄的回來,不要驚動太大。」
「好!」
汪二娘只要哥哥沒事,別的哪會管這麼多。當輾轉先找個地方停車,而後派人到家裡報信之後,她見車夫按照報信人回來說的,東拐西繞,最終進了程家胡同,她忍不住滿頭霧水,心想這不是堂而皇之走正門嗎,這就不怕被人發現了?
小北卻沒工夫對小姑子解釋已經吩咐了錦衣衛幫忙掃尾,等到下車之後,她扶著汪二娘的手快步往裡走,沒走幾步就看到汪孚林那熟悉的身影站在院子當中,那一刻,她只覺得整顆心不爭氣地快要跳出嗓子眼,偏偏嗓子還哽咽說不出話來。
「人家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你為什麼非要不聽話呢?」汪孚林臉上似乎有些無可奈何,可是當小北快步來到跟前時,他還是直截了當把妻子擁入了懷中,隨即在她耳邊低聲說道,「雖說猜到你很可能會回來,可還是沒想到這麼快……你呀,小芸還真是看不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