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頁
於是,他當即躬身說道:「皇上若是允准,臣立時回去準備。」
「去吧去吧……不超過十萬字別呈上來!」朱厚照有意補充了這麼一句,卻完全沒去想以王守仁的水平,十萬字他看起來是個什麼滋味。
而心頭大振的王守仁告退之際,見徐勛討了相送的差事,送他到了那下山的石階旁,他臨下山之際,卻突然停下步子扭頭說道:「世貞賢弟,大恩不言謝,當年你力救我脫險,又使人讓我得以出貴州回南京,今日又幫了我這一次……當年能在兵部之前認識你這麼一個人,我之幸也!」
「哪裡,若沒有我,伯安兄仍然會是名滿天下流傳千古的陽明先生。」
徐勛笑著說了一句,見王守仁拱了拱手後飄然下山,他頓時輕輕舒了一口氣。哪怕平亂寧王的事他代替王守仁幹了,哪怕王守仁在貴州龍場驛沒呆兩年,但那位學貫古今被稱為千古一聖的王陽明,終究還是掩不住那本身的璀璨光芒!
等徐勛回到了玉皇廟,得知朱厚照已經去了登封台,他少不得快步沿路進去。這本不是尋常人能來的地方,但玉皇廟乃是成化年間重建,又是敕建寺廟,僧官領的是僧錄司的俸祿,朱厚照隨行護衛不過出示了身份腰牌,就輕輕巧巧進去了,徐勛自也不例外。然而到了登封台前,見朱厚照一個人若有所思地站在上頭,他便在下頭出聲說道:「王伯安已經下山了。」
朱厚照倏然回頭,那午後的陽光照在他的臉上,顯出了燦爛的金色。眯縫著眼睛的小皇帝背著手說道:「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從前讀杜子美這首《望岳》,還不覺得如何,今日身臨其境方才覺得果然心懷壯闊,這是在京城在宮中感受不到的。哪怕不封禪,能見如此雄闊河山,此行不虛!」
說完這話,朱厚照突然三兩下從登封台上走了下來,因又說道:「徐勛,你可是說過的,要陪著朕踏遍大好河山,可作數?」
看著滿臉激昂興奮的朱厚照,徐勛自然笑呵呵地點了點頭:「自然作數!只要皇上長命百歲,這泰山不過是開始。」
第八卷 會當凌絕頂 尾聲 奸臣!
明史奸臣傳。
興國公徐勛,興安侯良子,因貧養於太平里徐氏。少不讀書,為養父宗族所斥。勛狠戾,陰附南京守備太監傅容門下,暗知宗房交給事中趙欽,欲以其田宅附趙。因將養父田宅獻魏國公徐俌為修繕貢院孔廟,孤身出宗。後欽事發,勛因得錦衣衛都指揮葉廣垂青,興大案置欽於死,因得認祖歸宗。
勛奉生父良回京,上下鑽營,良庶子,以勛故,得襲興安伯爵。勛因慧黠見寵於東宮,得掌府軍前衛。孝宗崩,東宮睿宗立,時蒙元犯邊,致有虞台嶺之敗。勛調諸宣府,私出虞台嶺,大敗虜寇於沙城,又掩其行蹤復襲數部,一時聲震敵後,生擒敵酋烏魯斯博爾特。俟歸,睿宗大悅,因封平北伯,大見恩寵。
尋內閣劉健謝遷等謀逐八虎並勛,使戶部韓文導百官伏闕,事機不密,遂為勛所趁。時勛在金陵,星夜回京,私調十二團營兵馬,因逐劉謝,貶韓文,百官因革退者,不計其數。勛與劉瑾大見任用,時勛尚不足二十也。
正德二年,勛奉旨巡邊,逢安化王朱寘鐇謀逆,悉平之。收火篩部內附,復得河套。回朝論功,睿宗大悅,晉為平北侯。其父良父以子貴,同晉侯爵。時勛與瑾不睦,爭奪日烈。瑾昔力主復寧王中護衛,時廷和子慎劾寧王數罪,瑾怒,吏部張彩,勛門下舊人矣,輒調楊廷和南京官,附瑾門下。瑾大悅,謂得人,慶者十數日。
然睿宗疑寧藩日重,因使勛及瑾並張永諸人謁陵南京,並查寧藩事。至南昌府,寧藩逆謀日急,挾瑾行不軌事,瑾怒而刺王,二者同死。勛遂調江西諸衛平亂,以南京諸衛平匪,寧藩亂一晝夜而平。時帝在京因小疾數月不朝,提督內廠東廠錢寧,勛舊部,暗通寧藩,陰謀調兵不軌,事發捕之下獄。時寧藩陰使刺者害宗室親藩者數十人,帝怒甚,寧藩子孫盡皆誅除,瑞昌宜春二王附逆並誅,子孫禁錮,余者如錢寧等多死。然勛因平亂有功,封國公,論者皆以為過矣……
看著手中那一沓小箋紙,還未看完,書案後頭的老者便一時眉頭緊皺,隨即對身前恭恭敬敬站著的那位年輕官員說道:「讓你寫的是奸臣傳,不是讓你給他歌功頌德!要不是此人留下那麼多亂七八糟的制度,還有他那個不知道在海外呆了多久的幾世孫收容了末代明帝,我朝的江山早就穩固了!記著,把人往閹黨奸佞裡頭寫,那些平亂打仗的功全都放在他部下身上!總而言之,這就是個不學無術心狠手辣橫行不法的奸臣,奸臣!」
「是是是,首輔大人。」
連聲答應之後,那負責寫這一篇明史傳記的翰林方才捧著那一沓小箋紙退出了屋子,擦了一下額頭的汗珠,這才在心底暗罵了出來。還說人家是奸臣,可咱們如今的武朝,根本就是從人家那兒篡來的,而且還是官制等等都照抄了人家的,再說這江山何止尚未穩固,那位末代興國公收容了小皇帝在海外,聽說已經拉起了一支聲勢浩大的兵馬,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殺回來!他可不想厚著臉皮再改奸臣傳了,回頭借病辭官算了!
後記(上)
「去吧去吧……不超過十萬字別呈上來!」朱厚照有意補充了這麼一句,卻完全沒去想以王守仁的水平,十萬字他看起來是個什麼滋味。
而心頭大振的王守仁告退之際,見徐勛討了相送的差事,送他到了那下山的石階旁,他臨下山之際,卻突然停下步子扭頭說道:「世貞賢弟,大恩不言謝,當年你力救我脫險,又使人讓我得以出貴州回南京,今日又幫了我這一次……當年能在兵部之前認識你這麼一個人,我之幸也!」
「哪裡,若沒有我,伯安兄仍然會是名滿天下流傳千古的陽明先生。」
徐勛笑著說了一句,見王守仁拱了拱手後飄然下山,他頓時輕輕舒了一口氣。哪怕平亂寧王的事他代替王守仁幹了,哪怕王守仁在貴州龍場驛沒呆兩年,但那位學貫古今被稱為千古一聖的王陽明,終究還是掩不住那本身的璀璨光芒!
等徐勛回到了玉皇廟,得知朱厚照已經去了登封台,他少不得快步沿路進去。這本不是尋常人能來的地方,但玉皇廟乃是成化年間重建,又是敕建寺廟,僧官領的是僧錄司的俸祿,朱厚照隨行護衛不過出示了身份腰牌,就輕輕巧巧進去了,徐勛自也不例外。然而到了登封台前,見朱厚照一個人若有所思地站在上頭,他便在下頭出聲說道:「王伯安已經下山了。」
朱厚照倏然回頭,那午後的陽光照在他的臉上,顯出了燦爛的金色。眯縫著眼睛的小皇帝背著手說道:「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從前讀杜子美這首《望岳》,還不覺得如何,今日身臨其境方才覺得果然心懷壯闊,這是在京城在宮中感受不到的。哪怕不封禪,能見如此雄闊河山,此行不虛!」
說完這話,朱厚照突然三兩下從登封台上走了下來,因又說道:「徐勛,你可是說過的,要陪著朕踏遍大好河山,可作數?」
看著滿臉激昂興奮的朱厚照,徐勛自然笑呵呵地點了點頭:「自然作數!只要皇上長命百歲,這泰山不過是開始。」
第八卷 會當凌絕頂 尾聲 奸臣!
明史奸臣傳。
興國公徐勛,興安侯良子,因貧養於太平里徐氏。少不讀書,為養父宗族所斥。勛狠戾,陰附南京守備太監傅容門下,暗知宗房交給事中趙欽,欲以其田宅附趙。因將養父田宅獻魏國公徐俌為修繕貢院孔廟,孤身出宗。後欽事發,勛因得錦衣衛都指揮葉廣垂青,興大案置欽於死,因得認祖歸宗。
勛奉生父良回京,上下鑽營,良庶子,以勛故,得襲興安伯爵。勛因慧黠見寵於東宮,得掌府軍前衛。孝宗崩,東宮睿宗立,時蒙元犯邊,致有虞台嶺之敗。勛調諸宣府,私出虞台嶺,大敗虜寇於沙城,又掩其行蹤復襲數部,一時聲震敵後,生擒敵酋烏魯斯博爾特。俟歸,睿宗大悅,因封平北伯,大見恩寵。
尋內閣劉健謝遷等謀逐八虎並勛,使戶部韓文導百官伏闕,事機不密,遂為勛所趁。時勛在金陵,星夜回京,私調十二團營兵馬,因逐劉謝,貶韓文,百官因革退者,不計其數。勛與劉瑾大見任用,時勛尚不足二十也。
正德二年,勛奉旨巡邊,逢安化王朱寘鐇謀逆,悉平之。收火篩部內附,復得河套。回朝論功,睿宗大悅,晉為平北侯。其父良父以子貴,同晉侯爵。時勛與瑾不睦,爭奪日烈。瑾昔力主復寧王中護衛,時廷和子慎劾寧王數罪,瑾怒,吏部張彩,勛門下舊人矣,輒調楊廷和南京官,附瑾門下。瑾大悅,謂得人,慶者十數日。
然睿宗疑寧藩日重,因使勛及瑾並張永諸人謁陵南京,並查寧藩事。至南昌府,寧藩逆謀日急,挾瑾行不軌事,瑾怒而刺王,二者同死。勛遂調江西諸衛平亂,以南京諸衛平匪,寧藩亂一晝夜而平。時帝在京因小疾數月不朝,提督內廠東廠錢寧,勛舊部,暗通寧藩,陰謀調兵不軌,事發捕之下獄。時寧藩陰使刺者害宗室親藩者數十人,帝怒甚,寧藩子孫盡皆誅除,瑞昌宜春二王附逆並誅,子孫禁錮,余者如錢寧等多死。然勛因平亂有功,封國公,論者皆以為過矣……
看著手中那一沓小箋紙,還未看完,書案後頭的老者便一時眉頭緊皺,隨即對身前恭恭敬敬站著的那位年輕官員說道:「讓你寫的是奸臣傳,不是讓你給他歌功頌德!要不是此人留下那麼多亂七八糟的制度,還有他那個不知道在海外呆了多久的幾世孫收容了末代明帝,我朝的江山早就穩固了!記著,把人往閹黨奸佞裡頭寫,那些平亂打仗的功全都放在他部下身上!總而言之,這就是個不學無術心狠手辣橫行不法的奸臣,奸臣!」
「是是是,首輔大人。」
連聲答應之後,那負責寫這一篇明史傳記的翰林方才捧著那一沓小箋紙退出了屋子,擦了一下額頭的汗珠,這才在心底暗罵了出來。還說人家是奸臣,可咱們如今的武朝,根本就是從人家那兒篡來的,而且還是官制等等都照抄了人家的,再說這江山何止尚未穩固,那位末代興國公收容了小皇帝在海外,聽說已經拉起了一支聲勢浩大的兵馬,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殺回來!他可不想厚著臉皮再改奸臣傳了,回頭借病辭官算了!
後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