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1頁
至於女學之中的學生們,杜士儀當然無意教出一堆心比天高的鬥爭高手來,囑咐崔五娘務必監督好每一位師長,只教經史文章,算學基礎,禮儀書畫女紅,甚至道家玄學,慈善活動也有涉及。
相對於長安城中原本那些貴婦千金往來的圈子,如今的英華女學更大更全,每日間也不知道有多少無心之語在女人們的閒談之間飛舞,直叫固安公主每每拊掌讚嘆,覺得這女學實在是設得絕妙,比在各家之中安設釘子哨探之類的計劃,效率要高得多。業已年過七旬的她和王容一樣,不喜用那些黑豆醋漿之類的法子染髮,滿頭銀絲梳理得紋絲不亂,看上去反而顯得精神奕奕。
相反,英華女學的第一任山長崔五娘卻是滿頭烏絲,一丁點雜色也沒有。用她的話說,那便是女為己容。既然天天出現在那些年輕的學生面前,心態也變得年輕,讓形貌更年輕一些貼近學生,何樂不為?
知道杜士儀和王容是微服來此,固安公主和崔五娘便在後門迎著人,得知他們竟打算出城去接崔儉玄,崔五娘還沒來得及說話,固安公主便笑道:「十三娘早上就送信過來,說是今天不來了,她也不管崔十一送信說會從明德門入城,只在家洗手作羹湯等著。聽她的口氣,崔十一恐怕會丟下大隊人馬,自己帶三五個人先趕回來。如果這樣的話,出城時也未必會有多少驚動。五娘,你難道不想弟弟?一塊去吧!」
「我只是想,今天小穆遠行,爺娘叔父姑姑全都去送了,沒想到當祖父祖母的倒是不擔心,還想著去接他的姑祖父。」
「誰說不擔心?昨天晚上,杜郎還帶著孩子去興慶宮轉了半夜,也不管人今天就要動身啟程。」王容直接把杜士儀賣了,這才笑著說道,「只不過崔十一郎還是三年前述職的時候回來過一趟,敬老總要大過愛幼。更何況,杜郎和崔十一郎既是郎舅,也是兄弟。」
聽著妻子這解釋,杜士儀登時笑了。他沒有一母同胞的兄弟,卻有能夠作為臂膀的堂兄弟,更有勝似兄弟的知己!
午後時分,一行風塵僕僕的人從長安西邊那條通衢大道疾馳而來,遠遠看見長安城的時候,為首的老者登時面色振奮。等到了城前,他放慢速度往明德門那邊走,卻是東張西望找尋著應該會到這裡來迎接自己的那個身影,可眼看已經離明德門不遠了,他卻依舊沒找到人,心下不禁又失望,又狐疑。這時候,他身後一騎人便策馬上前說道:「阿爺,剛剛不是還在路上和華陽王一行擦肩而過嗎?說不定阿娘一早送了人,身上疲憊,所以來不了。」
儘管長子崔朗如此解釋,可崔儉玄仍舊心中不安。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正要揮鞭打馬立刻進城,突然只聽到耳畔傳來了一個聲音。
「崔十一!」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崔儉玄已經很少再聽到這個稱呼了。他下意識地抬起頭來,很快就發現了不遠處阿姊的熟悉身影。然而,等到他的目光瞥見阿姊身邊另外一個人時,他登時瞳孔猛地一收縮,竟是翻身下馬快步趕了過去,那敏捷勁頭竟是絲毫不遜年輕人。
大庭廣眾之下,崔儉玄不敢太過失態,目光立時往四周圍掃去,希望能夠看到大批的隨扈。發現絲毫沒有那番跡象,他登時惱將上來,衝著杜士儀低聲說道:「你來幹什麼?不怕有刺客!」
「你這個敢孤身去南詔平蠻,又狠狠坑了吐蕃人一把的崔節帥尚且不怕刺客,我不過出城幾步接一接我的妹夫,哪裡就需要杯弓蛇影?」
杜士儀反諷了一句,見崔儉玄又懊惱又歡喜,突然不管不顧給了自己一個大大的熊抱,他方才笑了起來。
除了郎舅至親之外,他們曾經是同窗同門,曾經彼此扶助,曾經同地為官,儘管崔儉玄還比他大一歲,可因為他重活一世的經歷,總是不自覺地將其當成弟弟。此時此刻,他們就仿佛是很尋常的久別重逢老友,在這人來人往的長安城下,毫不起眼。
好一會兒,崔儉玄方才鬆開了手,打量著杜士儀那張滿是皺紋的臉,突然又退後幾步仔細瞧了瞧,登時壞笑道:「怪不得你敢這樣出來,你也老了,哪怕這會兒我高喊一聲,也不會有人認出當年那白衣翩翩的杜十九郎了。」
「你還好意思說我?當年是誰男生女相,讓無數人死盯著移不開眼,現在卻變成死老頭子的?」
崔儉玄登時為之語塞,隨即惡狠狠地說:「杜十九,有沒有人對你說過,一遇杜郎誤終身?我本該是一個託庇於家族羽翼之下,恣意妄為,老來一事無成的紈絝子弟,結果卻被你硬生生害得四處奔波,幾十年來都沒好好歇過!早知道你會有今天,我就只當個清閒的崔駙馬,現在肯定還是風儀翩翩人人愛!」
聽到兩人這般互損,在旁邊看熱鬧的王容和崔五娘不禁一愣,隨即忍俊不禁。杜士儀也為之大笑,甚至笑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了。當年登封縣廨初遇,緊跟著崔儉玄傻呆呆主動送上門,他順勢就拉著人去滅蝗,甚至引誘得這傢伙平生第一次吃了蝗蟲。崔儉玄明明不想去嵩山求學,卻被他硬是拉到了那裡,拜入盧鴻門下,而後又硬著頭皮學從前最討厭的經史……現如今,當年的崔十一郎卻名揚天下,整個清河崔氏也把他當成了家族之傲!
而曾經名動京華的京兆杜十九郎,如今又何止建立起不世之功業?
相對於長安城中原本那些貴婦千金往來的圈子,如今的英華女學更大更全,每日間也不知道有多少無心之語在女人們的閒談之間飛舞,直叫固安公主每每拊掌讚嘆,覺得這女學實在是設得絕妙,比在各家之中安設釘子哨探之類的計劃,效率要高得多。業已年過七旬的她和王容一樣,不喜用那些黑豆醋漿之類的法子染髮,滿頭銀絲梳理得紋絲不亂,看上去反而顯得精神奕奕。
相反,英華女學的第一任山長崔五娘卻是滿頭烏絲,一丁點雜色也沒有。用她的話說,那便是女為己容。既然天天出現在那些年輕的學生面前,心態也變得年輕,讓形貌更年輕一些貼近學生,何樂不為?
知道杜士儀和王容是微服來此,固安公主和崔五娘便在後門迎著人,得知他們竟打算出城去接崔儉玄,崔五娘還沒來得及說話,固安公主便笑道:「十三娘早上就送信過來,說是今天不來了,她也不管崔十一送信說會從明德門入城,只在家洗手作羹湯等著。聽她的口氣,崔十一恐怕會丟下大隊人馬,自己帶三五個人先趕回來。如果這樣的話,出城時也未必會有多少驚動。五娘,你難道不想弟弟?一塊去吧!」
「我只是想,今天小穆遠行,爺娘叔父姑姑全都去送了,沒想到當祖父祖母的倒是不擔心,還想著去接他的姑祖父。」
「誰說不擔心?昨天晚上,杜郎還帶著孩子去興慶宮轉了半夜,也不管人今天就要動身啟程。」王容直接把杜士儀賣了,這才笑著說道,「只不過崔十一郎還是三年前述職的時候回來過一趟,敬老總要大過愛幼。更何況,杜郎和崔十一郎既是郎舅,也是兄弟。」
聽著妻子這解釋,杜士儀登時笑了。他沒有一母同胞的兄弟,卻有能夠作為臂膀的堂兄弟,更有勝似兄弟的知己!
午後時分,一行風塵僕僕的人從長安西邊那條通衢大道疾馳而來,遠遠看見長安城的時候,為首的老者登時面色振奮。等到了城前,他放慢速度往明德門那邊走,卻是東張西望找尋著應該會到這裡來迎接自己的那個身影,可眼看已經離明德門不遠了,他卻依舊沒找到人,心下不禁又失望,又狐疑。這時候,他身後一騎人便策馬上前說道:「阿爺,剛剛不是還在路上和華陽王一行擦肩而過嗎?說不定阿娘一早送了人,身上疲憊,所以來不了。」
儘管長子崔朗如此解釋,可崔儉玄仍舊心中不安。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正要揮鞭打馬立刻進城,突然只聽到耳畔傳來了一個聲音。
「崔十一!」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崔儉玄已經很少再聽到這個稱呼了。他下意識地抬起頭來,很快就發現了不遠處阿姊的熟悉身影。然而,等到他的目光瞥見阿姊身邊另外一個人時,他登時瞳孔猛地一收縮,竟是翻身下馬快步趕了過去,那敏捷勁頭竟是絲毫不遜年輕人。
大庭廣眾之下,崔儉玄不敢太過失態,目光立時往四周圍掃去,希望能夠看到大批的隨扈。發現絲毫沒有那番跡象,他登時惱將上來,衝著杜士儀低聲說道:「你來幹什麼?不怕有刺客!」
「你這個敢孤身去南詔平蠻,又狠狠坑了吐蕃人一把的崔節帥尚且不怕刺客,我不過出城幾步接一接我的妹夫,哪裡就需要杯弓蛇影?」
杜士儀反諷了一句,見崔儉玄又懊惱又歡喜,突然不管不顧給了自己一個大大的熊抱,他方才笑了起來。
除了郎舅至親之外,他們曾經是同窗同門,曾經彼此扶助,曾經同地為官,儘管崔儉玄還比他大一歲,可因為他重活一世的經歷,總是不自覺地將其當成弟弟。此時此刻,他們就仿佛是很尋常的久別重逢老友,在這人來人往的長安城下,毫不起眼。
好一會兒,崔儉玄方才鬆開了手,打量著杜士儀那張滿是皺紋的臉,突然又退後幾步仔細瞧了瞧,登時壞笑道:「怪不得你敢這樣出來,你也老了,哪怕這會兒我高喊一聲,也不會有人認出當年那白衣翩翩的杜十九郎了。」
「你還好意思說我?當年是誰男生女相,讓無數人死盯著移不開眼,現在卻變成死老頭子的?」
崔儉玄登時為之語塞,隨即惡狠狠地說:「杜十九,有沒有人對你說過,一遇杜郎誤終身?我本該是一個託庇於家族羽翼之下,恣意妄為,老來一事無成的紈絝子弟,結果卻被你硬生生害得四處奔波,幾十年來都沒好好歇過!早知道你會有今天,我就只當個清閒的崔駙馬,現在肯定還是風儀翩翩人人愛!」
聽到兩人這般互損,在旁邊看熱鬧的王容和崔五娘不禁一愣,隨即忍俊不禁。杜士儀也為之大笑,甚至笑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了。當年登封縣廨初遇,緊跟著崔儉玄傻呆呆主動送上門,他順勢就拉著人去滅蝗,甚至引誘得這傢伙平生第一次吃了蝗蟲。崔儉玄明明不想去嵩山求學,卻被他硬是拉到了那裡,拜入盧鴻門下,而後又硬著頭皮學從前最討厭的經史……現如今,當年的崔十一郎卻名揚天下,整個清河崔氏也把他當成了家族之傲!
而曾經名動京華的京兆杜十九郎,如今又何止建立起不世之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