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4頁
賀蘭進明只覺得渾身汗毛根都立了起來。他噌的起身,快步到了外頭,見廊下院內都無人,他方才稍稍放下一點心,畢竟,李璬最忌諱的便是別人提到他如何得位的問題。等到重新回到座位上,他搶過那令史手中的幾張紙,一目十行匆匆掃了一遍,登時想到了當年則天皇后武氏執政期間,那些大唐宗室因反對和叛亂而遭到的殘酷清洗。
難不成現如今當年那場慘劇又要重演?不,當年和現在情勢不同,現在的情勢更糟糕!
「先不要奏報,等十六王宅那邊有結果再說。」
賀蘭進明終於做出了決定,吩咐那令史注意搜集這方面的所有消息,管控中書門下五房的輿論,他方才把人打發了下去。可是,有這樣一個壞的不能再壞的消息橫插一腳,他再也沒心思算計房琯何時去職,更多的是擔憂時局。可就在他枯坐等消息,度時如日甚至如年的時候,等來的卻是房琯因為沒請得聖命在杜幼麟那碰了個釘子回來,又被李璬召去了紫宸殿的消息。
這一次,作為始作俑者的他即便再希望房琯滾蛋,自己能夠援引盟友入政事堂,卻不得不硬著頭皮前去雪中送炭。因為他很清楚,如果房琯真的因為自作主張而被罷相,又或者是遭到更嚴厲的處分,但使眾多被流放的宗室四面亂寫信亂發檄文的消息傳開,李璬勃然大怒,未必會按照自己的心意往政事堂裡頭加設一個人,到時候難不成他這個宰相一個人頂缸?此時此刻,他唯一慶幸的是李璬登基之後就大多呆在大明宮,自己從政事堂趕過去路途不長。
即便這段路不算最長,可宮中不得騎馬,當他最終來到紫宸殿,已經是大約兩刻鐘之後的事了。在那高高的台階前,他迎面撞上了兩個臉上帶著幾分煙燻火燎的焦黑,衣衫上還有斑斑血跡的男子下來,看那服色,他立刻認出是楚王李仿和齊王李代。儘管在從前,宰相的實際地位往往高過親王,可李璬這些兒子趾高氣昂驕橫跋扈,沒有一個省油燈,賀蘭進明不得不在禮數上更恭敬一些,可李仿和李代卻連還禮都不屑,只微微頷首就撂下他揚長而去。
賀蘭進明好歹也是士林中有名的人物,受到這樣的輕視,他只是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隨即便招手叫來一個內侍,低聲問道:「兩位大王這是從十六王宅回來見陛下的?」
「是。」那內侍見楚王和齊王都已經走得遠了,這才敢悄聲多解釋兩句,「御史台大牢已經被填滿了,陛下大發雷霆,可兩位大王卻一意孤行……這裡來了兩位大王,御史台那邊還有三位大王。唉,怪不得御史中丞年前換人,換上的都是這些大王的應聲蟲啊!」
賀蘭進明只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但更多的還是悲哀。李璬這天子當得實在是太窩囊了。既然有君臨天下的名分,真的痛下決心收拾幾個逆子,振臂一呼就會應者雲集,用得著如今這樣只能在宮中跳腳?他沒有再問什麼,撩起袍角就開始沿著一級級台階上去,等到了紫宸殿外,他便聽到了裡頭房琯那招牌大嗓門。
「陛下若是再姑息下去,沸騰的絕不只是十六王宅和百孫院,而會是長安城內幾十萬軍民百姓!」房琯見李璬仍只是雙手掩面不做聲,他簡直急得快瘋了,「陛下,剛剛楚王和齊王都已經說了,御史台中關了一二十宗室!除了當年則天皇后諸武專權的時候,大唐何曾有過這樣的先例!」
「住口,不要再說了!」李璬終於勉強恢復了過來,瞪著房琯怒喝道,「你不得朕命便擅自去飛龍廄調飛龍騎,你眼裡還有沒有朕這個天子?下去,朕現在不想聽你這些利弊之說,這是朕的家事,不用宰相插嘴!」
這不是家事,是國事!
房琯很想來上這麼一句當頭棒喝,可是眼前發黑,渾身無力。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出紫宸殿的,心裡第一次體味到李适之當年的感受。直到被冷風迎面一激,他腦袋稍稍清醒了幾分,這才注意到身邊扶了自己一把的,赫然是同在政事堂卻不怎麼和睦的賀蘭進明。
「我正好進殿,陛下卻沒心思說話,我見房公你臉色不好,便索性拽了你出來。」賀蘭進明壓根不提是自己打的小報告,又如同摯友似的寬慰了房琯好一番話,見對方情緒稍好,一回到政事堂,他就把那個沒有稟報上去的超級重量級大消息給抖露了出來。下一刻,他就只見房琯面如死灰,若不是他還幫扶了一把手,只怕這位侍中轉瞬之間就會坐到地上去。
「陛下真的是做錯了!現在他處置幾位大王,大不了幽禁,最多奪爵便可以平息眾怒,可一旦民憤由天下各處席捲而來,到那時候,縱使金枝玉葉也將碎為齏粉!陛下啊陛下,為何如此執迷不悟!」
賀蘭進明見房琯竟是如此情緒激動,他登時眉頭大皺。現在要緊的不是悲憤,而是想出辦法來!可是,等到房琯終於平靜了下來,他與其相對而坐的時候,來自樞機房的消息接踵而至,卻全都是糟糕得無以復加。房琯雙手顫抖地看過了這些急報,最後抬頭看著賀蘭進明說道:「陛下既然是執迷不悟,那麼,就把這些東西送去給楚王齊王等這幾位大王去看。知道天下民怨沸騰,民心不穩,他們怎麼也應該知道利害才對!」
儘管賀蘭進明很懷疑這樣做是否有用,可眼下死馬當做活馬醫,主意又是房琯出的,他想想沒有更好的辦法,也就默然點了點頭。他就只見房琯把所有文書一股腦兒全都揣在了懷裡,竟是親自往外走去,分明是打算和楚王李仿等人來上一場正面交鋒。儘管往日很討厭這個執拗的老頭,可此時此刻,賀蘭進明卻忍不住為房琯默默禱祝了一聲。
難不成現如今當年那場慘劇又要重演?不,當年和現在情勢不同,現在的情勢更糟糕!
「先不要奏報,等十六王宅那邊有結果再說。」
賀蘭進明終於做出了決定,吩咐那令史注意搜集這方面的所有消息,管控中書門下五房的輿論,他方才把人打發了下去。可是,有這樣一個壞的不能再壞的消息橫插一腳,他再也沒心思算計房琯何時去職,更多的是擔憂時局。可就在他枯坐等消息,度時如日甚至如年的時候,等來的卻是房琯因為沒請得聖命在杜幼麟那碰了個釘子回來,又被李璬召去了紫宸殿的消息。
這一次,作為始作俑者的他即便再希望房琯滾蛋,自己能夠援引盟友入政事堂,卻不得不硬著頭皮前去雪中送炭。因為他很清楚,如果房琯真的因為自作主張而被罷相,又或者是遭到更嚴厲的處分,但使眾多被流放的宗室四面亂寫信亂發檄文的消息傳開,李璬勃然大怒,未必會按照自己的心意往政事堂裡頭加設一個人,到時候難不成他這個宰相一個人頂缸?此時此刻,他唯一慶幸的是李璬登基之後就大多呆在大明宮,自己從政事堂趕過去路途不長。
即便這段路不算最長,可宮中不得騎馬,當他最終來到紫宸殿,已經是大約兩刻鐘之後的事了。在那高高的台階前,他迎面撞上了兩個臉上帶著幾分煙燻火燎的焦黑,衣衫上還有斑斑血跡的男子下來,看那服色,他立刻認出是楚王李仿和齊王李代。儘管在從前,宰相的實際地位往往高過親王,可李璬這些兒子趾高氣昂驕橫跋扈,沒有一個省油燈,賀蘭進明不得不在禮數上更恭敬一些,可李仿和李代卻連還禮都不屑,只微微頷首就撂下他揚長而去。
賀蘭進明好歹也是士林中有名的人物,受到這樣的輕視,他只是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隨即便招手叫來一個內侍,低聲問道:「兩位大王這是從十六王宅回來見陛下的?」
「是。」那內侍見楚王和齊王都已經走得遠了,這才敢悄聲多解釋兩句,「御史台大牢已經被填滿了,陛下大發雷霆,可兩位大王卻一意孤行……這裡來了兩位大王,御史台那邊還有三位大王。唉,怪不得御史中丞年前換人,換上的都是這些大王的應聲蟲啊!」
賀蘭進明只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但更多的還是悲哀。李璬這天子當得實在是太窩囊了。既然有君臨天下的名分,真的痛下決心收拾幾個逆子,振臂一呼就會應者雲集,用得著如今這樣只能在宮中跳腳?他沒有再問什麼,撩起袍角就開始沿著一級級台階上去,等到了紫宸殿外,他便聽到了裡頭房琯那招牌大嗓門。
「陛下若是再姑息下去,沸騰的絕不只是十六王宅和百孫院,而會是長安城內幾十萬軍民百姓!」房琯見李璬仍只是雙手掩面不做聲,他簡直急得快瘋了,「陛下,剛剛楚王和齊王都已經說了,御史台中關了一二十宗室!除了當年則天皇后諸武專權的時候,大唐何曾有過這樣的先例!」
「住口,不要再說了!」李璬終於勉強恢復了過來,瞪著房琯怒喝道,「你不得朕命便擅自去飛龍廄調飛龍騎,你眼裡還有沒有朕這個天子?下去,朕現在不想聽你這些利弊之說,這是朕的家事,不用宰相插嘴!」
這不是家事,是國事!
房琯很想來上這麼一句當頭棒喝,可是眼前發黑,渾身無力。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出紫宸殿的,心裡第一次體味到李适之當年的感受。直到被冷風迎面一激,他腦袋稍稍清醒了幾分,這才注意到身邊扶了自己一把的,赫然是同在政事堂卻不怎麼和睦的賀蘭進明。
「我正好進殿,陛下卻沒心思說話,我見房公你臉色不好,便索性拽了你出來。」賀蘭進明壓根不提是自己打的小報告,又如同摯友似的寬慰了房琯好一番話,見對方情緒稍好,一回到政事堂,他就把那個沒有稟報上去的超級重量級大消息給抖露了出來。下一刻,他就只見房琯面如死灰,若不是他還幫扶了一把手,只怕這位侍中轉瞬之間就會坐到地上去。
「陛下真的是做錯了!現在他處置幾位大王,大不了幽禁,最多奪爵便可以平息眾怒,可一旦民憤由天下各處席捲而來,到那時候,縱使金枝玉葉也將碎為齏粉!陛下啊陛下,為何如此執迷不悟!」
賀蘭進明見房琯竟是如此情緒激動,他登時眉頭大皺。現在要緊的不是悲憤,而是想出辦法來!可是,等到房琯終於平靜了下來,他與其相對而坐的時候,來自樞機房的消息接踵而至,卻全都是糟糕得無以復加。房琯雙手顫抖地看過了這些急報,最後抬頭看著賀蘭進明說道:「陛下既然是執迷不悟,那麼,就把這些東西送去給楚王齊王等這幾位大王去看。知道天下民怨沸騰,民心不穩,他們怎麼也應該知道利害才對!」
儘管賀蘭進明很懷疑這樣做是否有用,可眼下死馬當做活馬醫,主意又是房琯出的,他想想沒有更好的辦法,也就默然點了點頭。他就只見房琯把所有文書一股腦兒全都揣在了懷裡,竟是親自往外走去,分明是打算和楚王李仿等人來上一場正面交鋒。儘管往日很討厭這個執拗的老頭,可此時此刻,賀蘭進明卻忍不住為房琯默默禱祝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