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茹還抽空畫了很喜慶的‘星星’,‘月亮’‘太陽’‘樹葉’,Q版的‘小貓’,‘小狗’,‘喜鵲’‘熊貓’等小動物,和瓜果蔬菜之類的圖案,讓柳家的鐵匠給打了一堆金錁子,銀錁子,通通塞進荷包裡面,分發給婆婆和樓易他們,過年的時候,送個禮,賞個人,這東西就很體面。

  剩下的些金銀邊角料,小茹也沒讓浪費,那些不規則的金銀片子,鑽個孔串起來,掛在燈籠之類的物件兒下面做吊墜兒,也挺好看。

  大年三十

  樓家今年的除夕,是多年來過得最熱鬧的一次,天還沒黑,小茹就把院子裡,屋檐下,樹丫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燈籠,纏繞上許多五彩繽紛的碎布頭攢成的花朵,映照得夜晚一片霞光,喜氣洋洋。

  親手把禮物交給親朋好友,小茹自己,也得到樓易送的羊脂白玉的釵子兩隻,婆婆給繡的送子觀音的荷包,公孫止老爺子給的筆洗,孟妮兒和曉燕合送的用金線繡成‘百年好合’四個大字的掛簾,還有福兒歪歪扭扭,遠看像貓,近看像老鼠的所謂‘少夫人畫像’一幅。

  唐老爺子是家大業大,過年當然不能再呆在樓家了,不過,臨走之前,他還是送了小茹一盒十分精緻的銀針,連高然這麼個不理世俗的都送了禮物,不過,他給樓易,樓老夫人,小茹,和醫館裡的幾個夥計,家裡的使女丫頭送的禮品全一樣——各種各樣的甜品點心年糕,據說,這些都是他的女病人們送來的,高然已經連續吃了半月,吃得他一看見甜食就想吐。

  所以,樓易他們也就很好心地接收了,萬一要是醫館的坐堂大夫過個年,再因為腸胃原因請了病假,小茹的麻煩可不小。

  除夕夜,皇宮裡聖上要宴請百官,當然,有資格列席的都是天子近臣,公孫止老爺子算一個,不過,老爺子也知道在皇宮裡過年沒什麼意思,特別許了樓易和丁峰不跟去。

  所以,老爺子離開後,是樓易帶頭接下宮裡賞下來的酒席,這東西看著外表鮮亮兒,其實全是冷的,要真吞肚子裡,說不定這大過年的,一家子都得喝幾天苦湯藥,好在,東西賞到就成,至於樓易感恩戴德的接下來之後,是吃下去還是供起來,傳旨的公公就管不著了。

  不過,那位公公居然特地召了小茹偏廳說話,到是讓樓老太有點兒憂心。

  樓易給自家娘親使個讓其安心的眼色,便領著自家媳婦隨著公公進入偏廳,眼見著這位甚得皇帝信眾的王公公一臉微笑,捧出個百寶盒子,遞給小茹:“夫人,這是敬妃娘娘的賞賜,娘娘還特意囑咐小的,要替娘娘對您道一聲謝。”

  小茹懵了半天,才急忙行禮,先謝過敬妃,恭恭敬敬地接了禮物,再給王公公塞了個荷包,等到把人送走,樓易和自家娘子面面相覷,誰都不明白敬妃這是想幹什麼,她一個後宮妃子,隨便給個命婦送禮……雖不能說私相授受,畢竟送禮的是皇帝派來的太監,可總是不太合乎規矩。

  想了半天,倆人都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小茹一皺眉,擺擺手道:“想不出來就算了,這大過年的,咱們費這個心思幹嘛,沒準兒人家敬妃娘娘是真心感激我救了她。”

  兩夫妻都不是喜歡杞人憂天的人,重新擺起笑臉兒,一塊兒走出去和大夥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

  小茹讓孟妮兒點起爐火,曉燕帶著一眾廚娘,把熱乎乎,香噴噴的年夜飯擺放在園子裡,她們家的飯菜,除了油炸,清蒸的各類常備食物,饅頭年糕甜點之外,還有為數不多的,從小茹的暖房裡弄出來的青菜,嫩綠的小油菜,鮮亮的西紅柿和黃瓜,加上花生拌醬,蔥油餅卷了驢肉和鮮嫩的魚肉,只是看,就讓人口水直流了,借著月光燭火,主人家三人加上丁峰圍坐一桌,孟妮兒曉燕福兒和她們帶著的幾個大丫鬟圍坐一桌,剩下的下人使女,家丁護院,也分男女,分家戶,各自圍坐。

  一家子熱熱鬧鬧,推杯國盞行酒令的有,有些才氣的,如江雨之類,也即興賦詩幾首,甚至連幾個識字的丫頭也念了幾句喜慶的打油詩湊湊熱鬧,因為樓老太沒有覺得睏倦,小茹索性拉著婆婆,帶著孟妮兒曉燕,外加個小豆丁福兒,拿出盒自製的木頭跳棋,來了場大混戰。

  樓易拽著丁峰拼酒,不過,倆人是照著往年常例,樓易喝兩杯,人家丁峰抿一口,就算這樣,喝到半夜,樓易沒事人一樣,丁峰卻不得不連灌了三碗醒酒湯。

  乖乖,多多和小盼幾個,也有些人來瘋,居然沒有小茹的指示,就自個兒來了段兒漂亮的雜耍,乖乖的一本正經,小盼的憨態可掬,多多的古靈精怪,都引得喝彩聲一片。

  守到子時,樓易和丁峰吩咐下人們把庫房的煙火炮竹拿出來,一時間,整個夜空被紛繁的煙花染出亮麗的色彩。

  在炮竹轟轟聲下,小茹帶著曉燕和孟妮兒開始下餃子,一盤又一盤雪白的餃子端出來,小茹先給婆婆和福兒夾了幾個,又給樓易添了一小碗兒,結果,婆婆吃出三個代表吉祥如意的銅錢,福兒吃出來兩個紅棗,一個銅錢。

  等樓老太把自己盤子裡的餃子分別放進兒子媳婦碗裡,樓易和小茹便也各吃出個銅錢。

  吃完餃子,小茹見大傢伙都玩累了,便送了婆婆和福兒回去休息,又讓江天把略帶醉意的丁峰送回家,自己也跟著樓易回屋睡下,至於滿院子的狼藉,當然只能勞動孟妮兒她們一群丫頭下人收拾。

  初一一大早兒,小茹早早地起身,穿戴一新,先跟著樓易到婆婆屋裡拜年,樓老太起的更早,坐在主位上,讓小茹和樓易磕了頭,分別塞了紅包過去,笑道:“行了,快起來吧,呵呵,一會兒小樓哥兒帶著你媳婦去給老爺子拜年去,他是你們的長輩,可不能等到明天再去……對了,你的‘名刺’備好了沒有,可不要失了禮。”

  “娘請放心,準備妥了。”這些分發‘名刺’拜年的事情,有管家們統一包辦,每年都一樣,他和丁峰從不費心。

  樓老太又拉著小茹說了會兒話,等福兒她們過來給老太太拜年的時候,才放了倆人出門。

  樓易剛扶了小茹登上馬車,打算去國師府走一趟,卻沒想到,外面忽然傳來一陣馬蹄聲,居然是國師府的周管家親自騎馬過來。

  周管家是國師府的總管,今年已經六十四,早就不管事兒了,他老人家是看著樓易和丁峰長大的,為人謹慎,又是老人,在府里很得敬重,所以,樓易一看到他,就忍不住皺了皺眉,高聲道:“周叔,您怎麼過來了?”

  第64章 樓成

  招呼周管家在花廳里坐下,小茹吩咐孟妮兒奉上茶水,見老管家面露難色,便給樓易使了個眼色,退了出去。

  花廳一時變得靜謐非常,樓易摸了摸腦袋,拿起腰間的紫金葫蘆,灌了口酒,這酒是小茹專門替他配製的藥酒,一開始喝不慣,總覺得有股怪味兒,現如今到是越來越適應了。

  “周叔,您是看著小樓長大的,有什麼事兒,您就直說吧,這大過年的,我還想早點兒帶小茹去給老爺子拜年。”

  周管家苦笑了聲,遲疑半晌,終於開口道:“小樓,你知不知道壽州民亂的事兒?”

  樓易一時有些摸不到頭腦,眨眨眼,“我還當周叔是要說什麼新鮮事兒,前一段時間壽州民亂,還是我和丁峰查訪出苗頭兒來的,當初我們之所以會去武昌,和這事兒多少還有點兒關係……壽州安鄉侯李廣平魚肉鄉里,以至於激起民變,聖上大怒,遣趙庭將軍,帶神機營前去平亂,順便帶李廣平回京治罪,趙將軍離京時,小樓還曾去相送……前幾天不剛傳回消息,說是李廣平畏罪自殺,趙將軍已經平了叛亂,年後便會返京,我還聽說,咱們趙大將軍把事兒辦得挺利落,五千神機營士兵,他就帶走了兩百個,進入壽州的,頂頭兒只有八十……難不成傳言有誤,出了岔子?”

  樓易皺眉,不應該啊,趙庭雖然年輕,可帶兵的經驗十分豐富,壽州的事兒不過是有一小撥亂賊鼓動老百姓造反,只要解決了李廣平這個根源,哪個老百姓會莫名其妙跟朝廷做對,這麼件兒算不上叛亂的叛亂,趙庭解決起來,用兩分力氣足夠了。

  老管家苦笑了一聲,搖頭道:“趙將軍沒出什麼亂子,是你們樓家有事兒……昨夜老爺子剛從宮裡回來,就接到趙將軍六百里加急的信件,說是他在審問亂黨頭目的時候,遇見了個叫樓成的,一開始,趙將軍還以為是同名同姓,沒想到一追問,那個樓成今年五十,祖籍雲南,身邊還帶著個小他十幾歲的夫人——尤氏,有一子兩女,還有兩個孫子……趙將軍嚇了一大跳,這不,當天就寫信回來,準備先跟你通通氣,好歹做下準備……”

  樓易的臉上瞬間一青,隨即又恢復正常,只是很冷淡地一揚眉,道:“什麼樓成李成的,既然是逆賊,帶回來交給皇上聖裁就是,趙庭也真是,哪有那麼多廢話!”

  “小樓,那畢竟是你親爹,他可以對你刻薄,但你不能擔上個不孝的罪名……再說,趙將軍信上說,樓成只是被蠱惑了,罪過並不大,而且,這事兒法不責眾,咱們走走關係,應該不會被罰得太重……”

  “周叔,刑部的羅大人精明幹練,自然會依法判刑,這事兒,可不歸我一個御前侍衛管,您不用跟我說,天兒不早了,我還要帶小茹去見老爺子,正好一起走吧。”樓易冷冷地打斷老管家的話,站起身,走了出去。

  周管家看著他明顯表現出一副不想再說的模樣的背影,嘆了口氣,只好跟上,現在只希望老爺子能勸勸小樓,雖然他對那個不負責人,不著調的樓成也很看不上眼,可是,哪怕暗地裡整死他,明面上也不能讓小樓為了這麼個混帳東西,擔了不孝的名聲。

  樓易逕自出門,小茹已經帶著禮物等在馬車裡了,小猴子多多蹲在車窗上面,爪子裡攥著一堆瓜子和炒花生,嘴裡還叼著只半隻饅頭。

  “怎麼了?”小茹一轉頭,見樓易臉色有些不對,不由問道。

  “沒事兒……走吧。”

  這不算小的突發事件,此時並沒有給樓家帶來太大的變動,小茹跟著小樓,去國師府拜見了公孫止,老爺子果然塞了紅包給樓易和丁峰,當然,也有小茹的份兒,而且,他們倆一人五十,小茹卻一個人獨得一百兩,惹得丁峰笑言了好幾句自家老爺子偏心眼兒。

  初一這一天,樓易和小茹在國師府呆了一整個上午,公孫止也沒有單獨和小樓說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