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頁
採薇也只好覷他一眼,苦笑搖頭,這些年,衛藥兒和封平安之間的關係也是時好時壞,前年還因為南路王家的長公主因為難產去世狠狠地打了一架……
封平安還好,衛藥兒功夫比較高,下手有分寸,他到傷得不重,只是衛藥兒就慘了,一是封平安火氣大,較為衝動,二來他以為自己的功夫比不上衛藥兒,下手就稍稍狠厲了些,沒曾想,衛藥兒本身病著,又因為公主早亡,心裡鬱結難舒,隱約也存了死志,這一通架打了一天一夜,打完之後,衛藥兒強撐著走出幾步,便吐血暈厥,頃刻間沒了氣息,結果,把一代神醫嚇得除了呆著什麼都不知道了,要不是採薇得到消息,恰巧趕了過去,用身邊帶的藥丸勉強保了衛藥兒一口氣,這事件,恐怕還真要發展成戴卓那小子想要的悲劇!
最後,衛藥兒只管昏迷,封平安卻要費盡心思,辛辛苦苦熬了幾個晝夜,還親自到李府求了採薇一顆五百年的上好人參,才勉強救活了他。
這事兒被舒文拿來當笑話說給採薇解悶,採薇聽了,也僅僅翻了個白眼,只說了倆字兒——活該!
可不是活該,大夫本應最討厭不拿自己的命當回事兒的病人,封平安更是個中極品,要是有人在他這裡求醫過後,轉眼便去打殺受傷,他便一輩子都不肯再給此人看病,這下好了,他自己把人打個半死,事後又後悔,倒霉受累的還是他自己,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
談了一會子話,西山的日出,果然讓人陶醉,等到日上半空,採薇逕自回家,留下戴卓一個人享受溫泉,那個傢伙卻是一時感慨,哀怨自己見不到溫泉水滑洗凝脂的美景,讓採薇當頭一壺熱酒澆下,沒有入浴,先洗了酒澡!
這一日的見面無人知道,只是,第二日開始,京城忽然四處傳揚一種對疫病特別有效的藥方,而且用的藥材不算昂貴,大多便宜,封平安為首的民間大夫和皇宮裡的御醫,都認為此藥方十分有效,於是,又一輪辛辛苦苦地熬藥贈藥活動開始了,這一次,不知道是天氣轉涼,瘟疫本就容易控制,還是這次的藥方的確高明,轟動京城瘟疫終於被壓制下去。
就在京城老百姓們歡欣鼓舞的時候,西山的園子裡,採薇一家人卻兩耳不聞屋外事,只顧著過自己的小日子,李遠飛告假歸家,雖然幼子李文病癒,卻也不說離開,只悠閒地呆在家裡讀書,偶爾陪老婆和兒子遊玩,兩夫妻的日子近日著實有幾分蜜裡調油的味道。
採薇對他改變莫名其妙,一開始還稍微提醒他好歹去兩位姨娘那裡看看,省得兩個大美人掉進醋罈子裡出不來,只是,見他眉宇間對那兩位姨娘,總有些說不清楚的厭惡,也不知為何。只好猜測這個男人大約是厭倦了,想著是不是再為他納一兩個年輕貌美的進門,畢竟,那兩位姨娘不再是花季少女,只是,每一次來不及說,就被他引開話題。
相處了幾日,李遠飛忽然發現自家娘子居然也是個愛看書的,而且堪堪當得起‘博學多才’這四個字,便愛上了拿一本閒書,泡一杯溫茶或者溫一壺好酒,和妻子一起在園中樹下小坐,看書的時候誰也不打擾誰,看書的間隙,到可以談論下書里的內容,也不是多麼嚴肅的討論,只挑著有趣的,好玩的說說,若是觀點不同,兩個人還能稍稍辯論一下,不過,辯論起來,到是採薇輸多贏少,每每弄得李遠飛得意洋洋,採薇手段高妙,縱然相讓,這位李相公也絕看不出來……
西山園子裡的這對夫妻,在外人看來,到多少有了幾分琴瑟和諧的意味!
番外 十八
日子一日接一日地過去。
李遠飛工作順利,才學日趨高深,翰林院上上下下,對他也頗多讚譽,便是皇上,也早去了昔年對他的芥蒂,時不時便委以重任,沒過幾年,就把編寫先帝起居錄這樣重大的差事託付給他,而李遠飛為人謙虛細心,做事認真,雖然這樣的工作極為繁複,卻很少出錯,慢慢地,李遠飛便做到翰林大學士的位置,比起父親來,還要高出一階,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李善和李文漸漸長大,李善一心向學,十三歲那年參加科舉,得了殿試十九名,雖然不是什麼狀元榜眼探花,可在他這個年紀,也算是著實不錯了,李老爺子大喜,張羅著開了好一場盛大的慶祝酒宴,整個李府都掛上了紅燈籠,顯得喜氣洋洋。
只是,對於李善是留京還是下地方這樣的選擇上,李老爺和李遠飛都拿不定主意,頗有些頭痛,老夫人不願意孫子遠走,可李遠飛卻覺得從地方做起更合適。
後來,還是採薇徵詢了李善自己的意見,便與皇上商量著讓他去了一個算不上太偏僻,可也不大的地方做知縣,雖然說不能留在京城,可能一開始的時候仕途會進步慢一些,可勝在不扎眼,不至於惹來嫉恨,而且,更容易積累官聲名望和處理事務的經驗,要知道李善雖然聰明,才學也不錯,總是年紀小,還有不少稚嫩之處,讓他打理一縣政務,縱使出了錯,憑著採薇的地位,也能幫他擺平,也可以讓他吸取教訓,促使他耐下性子來,認真學習。
所以,雖然老夫人一千個捨不得,採薇還是收拾行禮送他出京了。
只是,孩子多年承歡膝下,這驟然離去,哪怕是採薇,也免不得覺得有幾分寂寞惆悵。
封平安還好,衛藥兒功夫比較高,下手有分寸,他到傷得不重,只是衛藥兒就慘了,一是封平安火氣大,較為衝動,二來他以為自己的功夫比不上衛藥兒,下手就稍稍狠厲了些,沒曾想,衛藥兒本身病著,又因為公主早亡,心裡鬱結難舒,隱約也存了死志,這一通架打了一天一夜,打完之後,衛藥兒強撐著走出幾步,便吐血暈厥,頃刻間沒了氣息,結果,把一代神醫嚇得除了呆著什麼都不知道了,要不是採薇得到消息,恰巧趕了過去,用身邊帶的藥丸勉強保了衛藥兒一口氣,這事件,恐怕還真要發展成戴卓那小子想要的悲劇!
最後,衛藥兒只管昏迷,封平安卻要費盡心思,辛辛苦苦熬了幾個晝夜,還親自到李府求了採薇一顆五百年的上好人參,才勉強救活了他。
這事兒被舒文拿來當笑話說給採薇解悶,採薇聽了,也僅僅翻了個白眼,只說了倆字兒——活該!
可不是活該,大夫本應最討厭不拿自己的命當回事兒的病人,封平安更是個中極品,要是有人在他這裡求醫過後,轉眼便去打殺受傷,他便一輩子都不肯再給此人看病,這下好了,他自己把人打個半死,事後又後悔,倒霉受累的還是他自己,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
談了一會子話,西山的日出,果然讓人陶醉,等到日上半空,採薇逕自回家,留下戴卓一個人享受溫泉,那個傢伙卻是一時感慨,哀怨自己見不到溫泉水滑洗凝脂的美景,讓採薇當頭一壺熱酒澆下,沒有入浴,先洗了酒澡!
這一日的見面無人知道,只是,第二日開始,京城忽然四處傳揚一種對疫病特別有效的藥方,而且用的藥材不算昂貴,大多便宜,封平安為首的民間大夫和皇宮裡的御醫,都認為此藥方十分有效,於是,又一輪辛辛苦苦地熬藥贈藥活動開始了,這一次,不知道是天氣轉涼,瘟疫本就容易控制,還是這次的藥方的確高明,轟動京城瘟疫終於被壓制下去。
就在京城老百姓們歡欣鼓舞的時候,西山的園子裡,採薇一家人卻兩耳不聞屋外事,只顧著過自己的小日子,李遠飛告假歸家,雖然幼子李文病癒,卻也不說離開,只悠閒地呆在家裡讀書,偶爾陪老婆和兒子遊玩,兩夫妻的日子近日著實有幾分蜜裡調油的味道。
採薇對他改變莫名其妙,一開始還稍微提醒他好歹去兩位姨娘那裡看看,省得兩個大美人掉進醋罈子裡出不來,只是,見他眉宇間對那兩位姨娘,總有些說不清楚的厭惡,也不知為何。只好猜測這個男人大約是厭倦了,想著是不是再為他納一兩個年輕貌美的進門,畢竟,那兩位姨娘不再是花季少女,只是,每一次來不及說,就被他引開話題。
相處了幾日,李遠飛忽然發現自家娘子居然也是個愛看書的,而且堪堪當得起‘博學多才’這四個字,便愛上了拿一本閒書,泡一杯溫茶或者溫一壺好酒,和妻子一起在園中樹下小坐,看書的時候誰也不打擾誰,看書的間隙,到可以談論下書里的內容,也不是多麼嚴肅的討論,只挑著有趣的,好玩的說說,若是觀點不同,兩個人還能稍稍辯論一下,不過,辯論起來,到是採薇輸多贏少,每每弄得李遠飛得意洋洋,採薇手段高妙,縱然相讓,這位李相公也絕看不出來……
西山園子裡的這對夫妻,在外人看來,到多少有了幾分琴瑟和諧的意味!
番外 十八
日子一日接一日地過去。
李遠飛工作順利,才學日趨高深,翰林院上上下下,對他也頗多讚譽,便是皇上,也早去了昔年對他的芥蒂,時不時便委以重任,沒過幾年,就把編寫先帝起居錄這樣重大的差事託付給他,而李遠飛為人謙虛細心,做事認真,雖然這樣的工作極為繁複,卻很少出錯,慢慢地,李遠飛便做到翰林大學士的位置,比起父親來,還要高出一階,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李善和李文漸漸長大,李善一心向學,十三歲那年參加科舉,得了殿試十九名,雖然不是什麼狀元榜眼探花,可在他這個年紀,也算是著實不錯了,李老爺子大喜,張羅著開了好一場盛大的慶祝酒宴,整個李府都掛上了紅燈籠,顯得喜氣洋洋。
只是,對於李善是留京還是下地方這樣的選擇上,李老爺和李遠飛都拿不定主意,頗有些頭痛,老夫人不願意孫子遠走,可李遠飛卻覺得從地方做起更合適。
後來,還是採薇徵詢了李善自己的意見,便與皇上商量著讓他去了一個算不上太偏僻,可也不大的地方做知縣,雖然說不能留在京城,可能一開始的時候仕途會進步慢一些,可勝在不扎眼,不至於惹來嫉恨,而且,更容易積累官聲名望和處理事務的經驗,要知道李善雖然聰明,才學也不錯,總是年紀小,還有不少稚嫩之處,讓他打理一縣政務,縱使出了錯,憑著採薇的地位,也能幫他擺平,也可以讓他吸取教訓,促使他耐下性子來,認真學習。
所以,雖然老夫人一千個捨不得,採薇還是收拾行禮送他出京了。
只是,孩子多年承歡膝下,這驟然離去,哪怕是採薇,也免不得覺得有幾分寂寞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