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頁
沈三爺幾個年長有身份的負責壓陣,讓人不好太灌五郎喝酒。至於吳家興、王幼恆等幾個跟五郎同輩、年紀輕的,那就負責幫著五郎擋酒。這個所謂擋酒,不是沈三爺那種擋酒。沈三爺往五郎身邊一站,只真的能擋住人不來灌酒。吳家興、王幼恆等人的擋酒,就只能替五郎喝酒了。
除了這些人,沈六還親自上陣,陪著五郎敬了一桌的酒。
“娘,我沒喝多,大傢伙幫我擋了不少的酒。”五郎就笑著道。不說別人,吳家興酒量那麼好的人都醉倒了,還有兩個給五郎擋酒的同窗也都醉了。
張氏見五郎雖臉上微紅,但言談舉止都和平常沒什麼區別,也就放了心。雖是如此,張氏還是立刻就讓人送了醒酒湯上來,看著五郎喝了,就往外攆五郎。
“去吧,陪你媳婦去,我們這說話,你在這我們還不方處。”張氏就道,五郎還是笑著不肯走,張氏乾脆就叫了人來,吩咐將五郎送到新房去,硬是將五郎給攆走了。
雖屋裡大多為五郎的長輩,不過五郎在的時候,大家還是收斂了許多。等張氏將五郎給攆走了,一屋子的人就又說笑起來。
“五郎啊,長大成人了。”李氏就跟張氏感嘆,“這日子過的多快,你也做婆婆了。五郎是個好孩子,往後啊,肯定能孝順你。我呀,總算是不用再惦記你了。”
“娘啊,我大姐早都不用你擔心惦記了。”胡氏陪著李氏坐在旁邊,就笑著道,“我大姐這叫苦盡甘來,往後的日子,都是甜的。”
“今天做了婆婆,再過十個月,那就做奶了。”吳王氏在旁邊也笑道。
連蔓兒和連枝兒,連葉兒也在一邊坐著,聽著眾人說笑,連蔓兒就朝連枝兒和連葉兒使了個眼色,三個人站起身。
“娘,我們上我那屋說話去。”連蔓兒對張氏道。
“去吧。”張氏點點頭,她們說的高興,一些話題也不大方便讓小姑娘聽著,連蔓兒姐妹幾個自去說話,大家都方便。
連枝兒還帶著大寶,連蔓兒就抱了大寶,領著連枝兒和連葉兒到西屋坐了。
“這屋裡,變了不老少。”姐妹三個坐下,連枝兒四下打量了,就說道。
在和吳家興成親之前,連枝兒跟隨一家人來府城,也在這個屋子裡住過一段時間。那個時候,這宅子剛買下來沒多久,裝飾的也簡單。如今,這屋裡裝飾改了,還添了許多好東西。
“這不是給我哥準備親事,這宅子都收拾了一遍,這屋子也跟著收拾了。我本來不想擺這些個東西,是咱娘說的,白放在庫房裡也是放著,還不如挑一些擺出來。”連蔓兒就笑著道。
屋中的古董玩器,有他們自家看中了買下的,也有人送的禮,再有,就是這次皇帝和皇后賞賜下來的。
沈謹除了送了許多的衣裳首飾給連蔓兒,還挑了些精巧的古董送了過來。這些東西,連蔓兒本來說收著就好,是張氏勸她挑喜歡的擺出來。
“……也是昭顯皇上和皇后的隆恩……”當時張氏還這樣說道。這樣文縐縐的話,並不像張氏能說出來的,連蔓兒就知道,這是那些太太、奶奶們勸張氏的話。
沈三奶奶也向連蔓兒說過類似的話。
連蔓兒想了想,也就點了頭。如今她身份不同,是縣主,起居坐臥之處太簡了,別人看著也不像。
連枝兒曾在這屋中住過,還覺得新鮮,連葉兒第一次來,更是覺得眼花繚亂。大寶吃飽喝足,剛才還睡了一覺,這個時候也格外精神,看著什麼都覺得新奇。
連蔓兒就抱了大寶,挑那些出色的擺設,給連枝兒、連葉兒和大寶說了一遍。連枝兒和連葉兒都聽得入神,大寶還不大懂這些。只是看見了喜歡的,就想摸。
“可不能給你碰,”連枝兒就教育大寶。“這些都是金貴的東西,你又拿不穩,摔了怎麼辦?”
“這有什麼,大寶稀罕,就讓大寶抱著玩。除了御賜的,擔著干係,別的東西,摔了就摔了。小孩子,誰沒摔過幾件東西。”連蔓兒就笑道。
“他小孩子,不能養成這個脾氣。”連枝兒頗為不贊同地說道,“在家裡,我們也是這樣。”
大寶是吳家一家人的寶貝,不過連枝兒在這方面卻做的很好,就是不肯溺愛大寶。因此,大寶雖年紀小小,卻相當懂事,也就更招人喜歡了。
果然,連枝兒這麼說,大寶就安靜了,雖然面上還有些委屈,卻不再要那些東西玩了。
連枝兒這樣,連蔓兒暗暗地點頭。如果換做她,對自己的孩子也會這樣。但是大寶是她外甥,她就難免會心軟。
連蔓兒就叫了小丫頭過來,將大寶喜歡的物件一樣樣拿過來,讓大寶摸。
“這些東西沉,你抱著不好玩,姨再給你找更好玩的東西。”然後,連蔓兒又笑著對大寶道,就叫吉祥打開她的箱子,翻出兩個銀質透雕的玲瓏球來,給大寶玩。
大寶得了玲瓏球,喜笑顏開,連蔓兒就讓吉祥和善喜在旁邊帶著她玩,自己和連枝兒、連葉兒安靜地說話。
“蔓兒是縣主了。”連枝兒和連葉兒就都感嘆道。
關於這個消息,連家並沒有特意地告知,但是這樣的大事,人們口耳相傳,就像長了翅膀一樣,轉眼就傳遍了遼東府。別說連家的眾親眷,整個三十里營子,就是整個錦陽縣都轟動了。
“……咱們知縣大人特意下鄉來,你們都在府城,就上我們家去了。我聽你姐夫說了兩句,好像是想建廟建祠啥的。”連枝兒就告訴連蔓兒道,“這不,五郎成親,知縣大人也來隨禮了。估計,就得跟咱爹和五郎商量這件事。”
“這樣……”連蔓兒略一沉吟,就道,“那我得早點跟咱爹和哥通了個氣,我才多大,什麼廟和祠堂這些,我可禁受不起。而且,又耗費人力物力的,縣衙出錢,那也是大傢伙交的賦稅。”
不管是莊戶人,還是買賣人,為謀生計都十分辛苦。他們從嘴邊省下來的銀錢交了賦稅,這些錢,應該用來做那些更有益於國和民的事情。要用大家的血汗錢給自己建那些無謂的建築,連蔓兒無論如何不能認同。
“我估摸著,你都不用跟咱爹和五郎通氣。”連枝兒就道,“知縣跟他們說了,他們也不能答應。”
“那倒是,”連蔓兒又想了想,笑著點頭,“那這事我不用著急了。”
五郎自不必說,就說連守信。連守信或許不懂什麼利國利民的大道理,但是他卻一直執有著質樸的信念。雖然身上有官銜,但他一直都不覺得自己是官,他是老百姓,並且是個日子過的不錯的百姓,因此就更加憐恤那些日子過的一般的。
百姓們生存不容易,亂花費百姓的血汗錢,是要遭天打雷劈的。不用連蔓兒說,連守信也不會答應知縣用縣衙的錢給連蔓兒建那些個東西。
以後的事情也證明,連枝兒和連蔓兒料想的不錯。知縣找了連守信和五郎,這爺倆個很堅決地拒絕了。
第一千零二章消息
連枝兒和連蔓兒就都笑了,一家人,往往性格上總有些相似之處,而且相互了解,言行上自然而然地就有了默契。
“知縣大人那天來的時候,可熱鬧了,還請了我爹過去。”連葉兒在旁也笑著說道,“知縣大人還辦了酒席,我和我娘都去吃了。”
“大傢伙都跟我說,往後我也是縣主的妹子啦。”連葉兒就嗤嗤地笑。
連枝兒和連葉兒兩個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告訴了連蔓兒當天是如何的熱鬧,大傢伙是如何的高興等。
“老太太都跟著你沾光了。”連葉兒又往連蔓兒跟前湊了湊,略壓低了聲音說道,“知縣大人到咱三十里營子,還去村里看她來著,還給她送了東西。”
連蔓兒哦了一聲,並沒再多說什麼。畢竟,這種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啊,這麼大的福,她也享的不舒坦就是了。”連葉兒語氣一轉,又說道。
“怎麼回事?”連蔓兒聽得連葉兒話裡有話,忙就問道,一邊又看了連枝兒一眼。
連枝兒就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她又鬧騰了?”連蔓兒就又問了一句。五郎成親,家裡來了不少人。都只說家裡一切都好,並沒有說別的。可聽連葉兒這樣說,似乎發生了什麼嚴重的事情,而且還事關周氏。
連蔓兒心中不由得就猜疑,難道是周氏出了什麼事?大傢伙故意瞞著不說,只怕觸了五郎親事的霉頭。一眾親眷有這番好意,並不是什麼意外的事。但同時,也證明,應該並沒有太過嚴重的事情發生。畢竟,這個年代的習俗規矩在那擺著,而且,這一家親眷都是處事穩當靠譜的人。
“應該不是啥大事吧……”連蔓兒就將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
“大傢伙商量了,說不是大事,就沒告訴你們。知道你們忙,好幾件喜事連在一起了。”連葉兒就湊在連蔓兒的耳邊,低低的聲音說了幾句。
“哦。”連蔓兒輕輕地哦了一聲,目光不由得黯了一黯,不過隨即就恢復了正常。
“就是這麼個事。”最後連葉兒又道,“沒告訴你們就對了,我在家的時候就跟我娘說了……”
說到這,連葉兒又四下看了一眼,屋裡並沒有別的丫頭伺候。只有吉祥和善喜兩個在另一角逗大寶玩耍。
連葉兒就又壓低了聲音。
“沒錯,她是做老人的。可是,這老些年了,她做的哪件事能讓人把她當老人尊重?一件好事都沒做過,對咱們也一點感情都沒有。可但凡咱們遇上點啥好事,她那就非得折騰折騰,故意的不讓人舒坦。”
“好像咱過好了,心裡高興了,她就受不了似的。這哪是長輩親人啊,這比仇人還仇人那。”
“大喜的日子,咱別提她了,咱高興的事還說不完那。”連枝兒在旁就說了一句。
“姐/枝兒姐說的對。”連蔓兒和連葉兒就都笑道。
姐妹三個又說連蔓兒做了縣主,並且和沈六定親的事,之後,就又說到今天的宴席,還有新娘子秦若娟身上。
“……蔓兒姐那回說的真不是哄我們,五嫂子人長的真好看,說話聲音也好聽,”連葉兒就興沖沖地道,“就是說話聲有點小,細聲細氣的似的。”
原來,今天在宴席的間隙,連蔓兒已經帶著連枝兒和連葉兒幾個去了一趟新房,看過了秦若娟,還陪著秦若娟坐了好一會,說了半天的話。
除了這些人,沈六還親自上陣,陪著五郎敬了一桌的酒。
“娘,我沒喝多,大傢伙幫我擋了不少的酒。”五郎就笑著道。不說別人,吳家興酒量那麼好的人都醉倒了,還有兩個給五郎擋酒的同窗也都醉了。
張氏見五郎雖臉上微紅,但言談舉止都和平常沒什麼區別,也就放了心。雖是如此,張氏還是立刻就讓人送了醒酒湯上來,看著五郎喝了,就往外攆五郎。
“去吧,陪你媳婦去,我們這說話,你在這我們還不方處。”張氏就道,五郎還是笑著不肯走,張氏乾脆就叫了人來,吩咐將五郎送到新房去,硬是將五郎給攆走了。
雖屋裡大多為五郎的長輩,不過五郎在的時候,大家還是收斂了許多。等張氏將五郎給攆走了,一屋子的人就又說笑起來。
“五郎啊,長大成人了。”李氏就跟張氏感嘆,“這日子過的多快,你也做婆婆了。五郎是個好孩子,往後啊,肯定能孝順你。我呀,總算是不用再惦記你了。”
“娘啊,我大姐早都不用你擔心惦記了。”胡氏陪著李氏坐在旁邊,就笑著道,“我大姐這叫苦盡甘來,往後的日子,都是甜的。”
“今天做了婆婆,再過十個月,那就做奶了。”吳王氏在旁邊也笑道。
連蔓兒和連枝兒,連葉兒也在一邊坐著,聽著眾人說笑,連蔓兒就朝連枝兒和連葉兒使了個眼色,三個人站起身。
“娘,我們上我那屋說話去。”連蔓兒對張氏道。
“去吧。”張氏點點頭,她們說的高興,一些話題也不大方便讓小姑娘聽著,連蔓兒姐妹幾個自去說話,大家都方便。
連枝兒還帶著大寶,連蔓兒就抱了大寶,領著連枝兒和連葉兒到西屋坐了。
“這屋裡,變了不老少。”姐妹三個坐下,連枝兒四下打量了,就說道。
在和吳家興成親之前,連枝兒跟隨一家人來府城,也在這個屋子裡住過一段時間。那個時候,這宅子剛買下來沒多久,裝飾的也簡單。如今,這屋裡裝飾改了,還添了許多好東西。
“這不是給我哥準備親事,這宅子都收拾了一遍,這屋子也跟著收拾了。我本來不想擺這些個東西,是咱娘說的,白放在庫房裡也是放著,還不如挑一些擺出來。”連蔓兒就笑著道。
屋中的古董玩器,有他們自家看中了買下的,也有人送的禮,再有,就是這次皇帝和皇后賞賜下來的。
沈謹除了送了許多的衣裳首飾給連蔓兒,還挑了些精巧的古董送了過來。這些東西,連蔓兒本來說收著就好,是張氏勸她挑喜歡的擺出來。
“……也是昭顯皇上和皇后的隆恩……”當時張氏還這樣說道。這樣文縐縐的話,並不像張氏能說出來的,連蔓兒就知道,這是那些太太、奶奶們勸張氏的話。
沈三奶奶也向連蔓兒說過類似的話。
連蔓兒想了想,也就點了頭。如今她身份不同,是縣主,起居坐臥之處太簡了,別人看著也不像。
連枝兒曾在這屋中住過,還覺得新鮮,連葉兒第一次來,更是覺得眼花繚亂。大寶吃飽喝足,剛才還睡了一覺,這個時候也格外精神,看著什麼都覺得新奇。
連蔓兒就抱了大寶,挑那些出色的擺設,給連枝兒、連葉兒和大寶說了一遍。連枝兒和連葉兒都聽得入神,大寶還不大懂這些。只是看見了喜歡的,就想摸。
“可不能給你碰,”連枝兒就教育大寶。“這些都是金貴的東西,你又拿不穩,摔了怎麼辦?”
“這有什麼,大寶稀罕,就讓大寶抱著玩。除了御賜的,擔著干係,別的東西,摔了就摔了。小孩子,誰沒摔過幾件東西。”連蔓兒就笑道。
“他小孩子,不能養成這個脾氣。”連枝兒頗為不贊同地說道,“在家裡,我們也是這樣。”
大寶是吳家一家人的寶貝,不過連枝兒在這方面卻做的很好,就是不肯溺愛大寶。因此,大寶雖年紀小小,卻相當懂事,也就更招人喜歡了。
果然,連枝兒這麼說,大寶就安靜了,雖然面上還有些委屈,卻不再要那些東西玩了。
連枝兒這樣,連蔓兒暗暗地點頭。如果換做她,對自己的孩子也會這樣。但是大寶是她外甥,她就難免會心軟。
連蔓兒就叫了小丫頭過來,將大寶喜歡的物件一樣樣拿過來,讓大寶摸。
“這些東西沉,你抱著不好玩,姨再給你找更好玩的東西。”然後,連蔓兒又笑著對大寶道,就叫吉祥打開她的箱子,翻出兩個銀質透雕的玲瓏球來,給大寶玩。
大寶得了玲瓏球,喜笑顏開,連蔓兒就讓吉祥和善喜在旁邊帶著她玩,自己和連枝兒、連葉兒安靜地說話。
“蔓兒是縣主了。”連枝兒和連葉兒就都感嘆道。
關於這個消息,連家並沒有特意地告知,但是這樣的大事,人們口耳相傳,就像長了翅膀一樣,轉眼就傳遍了遼東府。別說連家的眾親眷,整個三十里營子,就是整個錦陽縣都轟動了。
“……咱們知縣大人特意下鄉來,你們都在府城,就上我們家去了。我聽你姐夫說了兩句,好像是想建廟建祠啥的。”連枝兒就告訴連蔓兒道,“這不,五郎成親,知縣大人也來隨禮了。估計,就得跟咱爹和五郎商量這件事。”
“這樣……”連蔓兒略一沉吟,就道,“那我得早點跟咱爹和哥通了個氣,我才多大,什麼廟和祠堂這些,我可禁受不起。而且,又耗費人力物力的,縣衙出錢,那也是大傢伙交的賦稅。”
不管是莊戶人,還是買賣人,為謀生計都十分辛苦。他們從嘴邊省下來的銀錢交了賦稅,這些錢,應該用來做那些更有益於國和民的事情。要用大家的血汗錢給自己建那些無謂的建築,連蔓兒無論如何不能認同。
“我估摸著,你都不用跟咱爹和五郎通氣。”連枝兒就道,“知縣跟他們說了,他們也不能答應。”
“那倒是,”連蔓兒又想了想,笑著點頭,“那這事我不用著急了。”
五郎自不必說,就說連守信。連守信或許不懂什麼利國利民的大道理,但是他卻一直執有著質樸的信念。雖然身上有官銜,但他一直都不覺得自己是官,他是老百姓,並且是個日子過的不錯的百姓,因此就更加憐恤那些日子過的一般的。
百姓們生存不容易,亂花費百姓的血汗錢,是要遭天打雷劈的。不用連蔓兒說,連守信也不會答應知縣用縣衙的錢給連蔓兒建那些個東西。
以後的事情也證明,連枝兒和連蔓兒料想的不錯。知縣找了連守信和五郎,這爺倆個很堅決地拒絕了。
第一千零二章消息
連枝兒和連蔓兒就都笑了,一家人,往往性格上總有些相似之處,而且相互了解,言行上自然而然地就有了默契。
“知縣大人那天來的時候,可熱鬧了,還請了我爹過去。”連葉兒在旁也笑著說道,“知縣大人還辦了酒席,我和我娘都去吃了。”
“大傢伙都跟我說,往後我也是縣主的妹子啦。”連葉兒就嗤嗤地笑。
連枝兒和連葉兒兩個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告訴了連蔓兒當天是如何的熱鬧,大傢伙是如何的高興等。
“老太太都跟著你沾光了。”連葉兒又往連蔓兒跟前湊了湊,略壓低了聲音說道,“知縣大人到咱三十里營子,還去村里看她來著,還給她送了東西。”
連蔓兒哦了一聲,並沒再多說什麼。畢竟,這種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啊,這麼大的福,她也享的不舒坦就是了。”連葉兒語氣一轉,又說道。
“怎麼回事?”連蔓兒聽得連葉兒話裡有話,忙就問道,一邊又看了連枝兒一眼。
連枝兒就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她又鬧騰了?”連蔓兒就又問了一句。五郎成親,家裡來了不少人。都只說家裡一切都好,並沒有說別的。可聽連葉兒這樣說,似乎發生了什麼嚴重的事情,而且還事關周氏。
連蔓兒心中不由得就猜疑,難道是周氏出了什麼事?大傢伙故意瞞著不說,只怕觸了五郎親事的霉頭。一眾親眷有這番好意,並不是什麼意外的事。但同時,也證明,應該並沒有太過嚴重的事情發生。畢竟,這個年代的習俗規矩在那擺著,而且,這一家親眷都是處事穩當靠譜的人。
“應該不是啥大事吧……”連蔓兒就將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
“大傢伙商量了,說不是大事,就沒告訴你們。知道你們忙,好幾件喜事連在一起了。”連葉兒就湊在連蔓兒的耳邊,低低的聲音說了幾句。
“哦。”連蔓兒輕輕地哦了一聲,目光不由得黯了一黯,不過隨即就恢復了正常。
“就是這麼個事。”最後連葉兒又道,“沒告訴你們就對了,我在家的時候就跟我娘說了……”
說到這,連葉兒又四下看了一眼,屋裡並沒有別的丫頭伺候。只有吉祥和善喜兩個在另一角逗大寶玩耍。
連葉兒就又壓低了聲音。
“沒錯,她是做老人的。可是,這老些年了,她做的哪件事能讓人把她當老人尊重?一件好事都沒做過,對咱們也一點感情都沒有。可但凡咱們遇上點啥好事,她那就非得折騰折騰,故意的不讓人舒坦。”
“好像咱過好了,心裡高興了,她就受不了似的。這哪是長輩親人啊,這比仇人還仇人那。”
“大喜的日子,咱別提她了,咱高興的事還說不完那。”連枝兒在旁就說了一句。
“姐/枝兒姐說的對。”連蔓兒和連葉兒就都笑道。
姐妹三個又說連蔓兒做了縣主,並且和沈六定親的事,之後,就又說到今天的宴席,還有新娘子秦若娟身上。
“……蔓兒姐那回說的真不是哄我們,五嫂子人長的真好看,說話聲音也好聽,”連葉兒就興沖沖地道,“就是說話聲有點小,細聲細氣的似的。”
原來,今天在宴席的間隙,連蔓兒已經帶著連枝兒和連葉兒幾個去了一趟新房,看過了秦若娟,還陪著秦若娟坐了好一會,說了半天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