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頁
在路上紫成問我:「師父,你昨天晚上提到的,兩年多前在杭州靈隱寺,法澄大師曾經敲過風師祖腦門一記。那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正想告訴你進廟門的規矩,那就先跟你講講這個故事吧……」
兩年前的五月,風君子到杭州出差,順道去了靈隱寺遊玩。在山門外受不了小販的騷擾,花二十塊錢買了一捧香燭,其實他本來就是想去看一看沒打算燒香拜佛,無奈那個賣香燭的小姑娘纏的太緊了牽著他的衣角不放。進了山門後一路燒香點蠟,供香的時候是要拜的。風君子身邊的人都在拜,他也跟著拜了。舉香過眉拜天,平香胸下拜地,然而當中卻不拜佛。他本來就不信奉佛家,封印神識之後也一樣不願拜佛。
他是個散客,一路亂逛,還時不時插到旅遊團隊中聽導遊講解兩句,一直到最後一進藥師佛大殿,他手裡的香燭還有一半沒有供奉。結果他倒好,像完成任務一樣全部點了,蠟燭在燭架上插好,一大把香燒著了順手就往香爐里一放背著手就離開了。他跑到佛殿去看熱鬧,有不少信徒排隊到佛像前的蒲團上磕頭。風君子也排到隊伍裡面去了。
輪到他站在蒲團前面,他居然沒有跪下,更別提磕頭了。他就那樣站在那裡面帶微笑的鞠了一個躬,鞠躬的時候還賊頭賊腦的抬頭看佛像,然後就在旁人驚異的眼光當中轉身跨出了門檻。他自以為很瀟灑,走下大殿的台階剛來到院中就出變故了。他就聽見腦門正中當的一聲金鐵鳴響,正在翩然行走的身形被憑空定在當地。人是被留住了,鼻樑上帶的金絲變色鏡卻嗖的飛了出去落在幾米外的石板地上——因為慣性的作用。
風君子當時被撞懵了,好半天才反應過來。如果有旁觀者看見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這個人從殿前台階上大步走下來,然後一頭就撞在院子正中的香爐飛檐上。這個大肚香爐有一人多高,上面還有像小亭子一樣的四角飛檐向外伸出一截,風君子的腦門正好撞在上面。可風君子自己卻覺得更奇怪,他走路又不是沒長眼,那麼大一個香爐怎麼會看不到?感覺自己明明撞不到,香爐的飛檐一角突然就像長出來一截迎在他的腦門上。
這沉重的撞擊之下他卻毫髮無傷,落地的眼鏡也沒碎。風君子揀起眼鏡,又摸了摸腦門,看了看香爐突然又回頭看見了大殿中端坐的佛像。他露出了一絲疑惑,也有一絲恍然的神色,苦笑著離開了靈隱寺。這個頭磕地夠重的!
後來有一次他回蕪城找同學一起喝酒,閒聊中講起了此事。我一聽就覺得有問題,難道是哪位小心眼的菩薩和他開玩笑?這也不是不可能。我曾經就見過關大嫂街邊賣棗。借著酒勁我仔細追問當時的情形。——他腦門被砸的時候都看見了什麼?風君子說:「當時眼前金光亂閃,我恍惚看見了一個東西,就像是和尚化緣用的缽,從我眼前飛走了!……很可能是幻覺,如果不是幻覺肯定是UFO!」
我讓他仔細描述一下當時恍惚看見的那個迷你型UFO是什麼樣子?他越說我感覺越熟悉,那就是法澄的紫金缽。當世高人之中,有這麼高深的修為,又有這麼滑稽的舉止,既敢出手戲弄風君子,又能做出這麼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恐怕只有法澄了。昨夜親眼看見法澄的紫金缽從空中飛來,鐺的一聲將胡館主打落在地,我可以確定當時他也是這麼去砸風君子的腦門的。
我對丹紫成講了這段「公案」,丹紫成眼角眉梢都在笑,卻又不敢笑出聲來顯得對師祖不敬。我彈了他的腦門一下:「你先別笑,知道進廟門的規矩嗎?」
丹紫成:「要磕頭嗎?否則會挨砸?」
「你我並非佛門弟子,但為師也曾與佛家高人有緣,應有的尊重還是要有的。相當年蕪城廣教寺葛舉吉贊活佛招集修行同道叫我去廣教寺問話,那是我第一次進寺廟。我進門之後也曾對佛禮拜,以示禮數和尊重。但我沒有焚香叩首,因為我非佛門中人。……你可以不信奉它,但你不能不尊重它,進了佛門就要那樣,否則就不要進去。」
丹紫成:「明白了。燒香磕頭就規規矩矩地燒香磕頭,要麼就老老實實做個遊客。想和菩薩打招呼,就要有禮貌,最起碼不能在人家門口耍怪。」
「知道就好,少林寺到了,我們進去吧。」
少林寺的山門與電影電視中所見一模一樣,康熙御筆所書的黑漆方匾高懸。如果說與其它寺廟有什麼不一樣,那就是工作人員不一樣。這裡的收票員、景點的看護員不是和尚,而是穿著制服的保安。
走過山門,是一條向上的坡道,兩旁有歷代碑刻。丹紫成對這些碑刻很感興趣,拉著我的手問這問那,我一邊走一邊慢慢地講解給他聽。比如《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宋蘇東坡觀音贊》等等。這裡的碑刻不僅有重要的文化、歷史、宗教價值,還很有書法價值。這裡不僅有蘇東坡、趙孟頫、董其昌等歷代名家書寫的碑刻,我們居然還發現了北宋權臣蔡京的題碑。
「蔡京不是個大奸臣嗎?他題的碑怎麼會在這裡?字寫的還挺好看!」看過《水滸傳》的人恐怕都知道蔡京。丹紫成很好奇地問。
我答道:「不僅僅是好看。蔡京這廝是個書法家,才學也是不錯的,不過終究是個奸佞小人。……說起才學,汪精衛也是很有才學,可惜他仍然是往古今來天下第一大漢奸。」
「我正想告訴你進廟門的規矩,那就先跟你講講這個故事吧……」
兩年前的五月,風君子到杭州出差,順道去了靈隱寺遊玩。在山門外受不了小販的騷擾,花二十塊錢買了一捧香燭,其實他本來就是想去看一看沒打算燒香拜佛,無奈那個賣香燭的小姑娘纏的太緊了牽著他的衣角不放。進了山門後一路燒香點蠟,供香的時候是要拜的。風君子身邊的人都在拜,他也跟著拜了。舉香過眉拜天,平香胸下拜地,然而當中卻不拜佛。他本來就不信奉佛家,封印神識之後也一樣不願拜佛。
他是個散客,一路亂逛,還時不時插到旅遊團隊中聽導遊講解兩句,一直到最後一進藥師佛大殿,他手裡的香燭還有一半沒有供奉。結果他倒好,像完成任務一樣全部點了,蠟燭在燭架上插好,一大把香燒著了順手就往香爐里一放背著手就離開了。他跑到佛殿去看熱鬧,有不少信徒排隊到佛像前的蒲團上磕頭。風君子也排到隊伍裡面去了。
輪到他站在蒲團前面,他居然沒有跪下,更別提磕頭了。他就那樣站在那裡面帶微笑的鞠了一個躬,鞠躬的時候還賊頭賊腦的抬頭看佛像,然後就在旁人驚異的眼光當中轉身跨出了門檻。他自以為很瀟灑,走下大殿的台階剛來到院中就出變故了。他就聽見腦門正中當的一聲金鐵鳴響,正在翩然行走的身形被憑空定在當地。人是被留住了,鼻樑上帶的金絲變色鏡卻嗖的飛了出去落在幾米外的石板地上——因為慣性的作用。
風君子當時被撞懵了,好半天才反應過來。如果有旁觀者看見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這個人從殿前台階上大步走下來,然後一頭就撞在院子正中的香爐飛檐上。這個大肚香爐有一人多高,上面還有像小亭子一樣的四角飛檐向外伸出一截,風君子的腦門正好撞在上面。可風君子自己卻覺得更奇怪,他走路又不是沒長眼,那麼大一個香爐怎麼會看不到?感覺自己明明撞不到,香爐的飛檐一角突然就像長出來一截迎在他的腦門上。
這沉重的撞擊之下他卻毫髮無傷,落地的眼鏡也沒碎。風君子揀起眼鏡,又摸了摸腦門,看了看香爐突然又回頭看見了大殿中端坐的佛像。他露出了一絲疑惑,也有一絲恍然的神色,苦笑著離開了靈隱寺。這個頭磕地夠重的!
後來有一次他回蕪城找同學一起喝酒,閒聊中講起了此事。我一聽就覺得有問題,難道是哪位小心眼的菩薩和他開玩笑?這也不是不可能。我曾經就見過關大嫂街邊賣棗。借著酒勁我仔細追問當時的情形。——他腦門被砸的時候都看見了什麼?風君子說:「當時眼前金光亂閃,我恍惚看見了一個東西,就像是和尚化緣用的缽,從我眼前飛走了!……很可能是幻覺,如果不是幻覺肯定是UFO!」
我讓他仔細描述一下當時恍惚看見的那個迷你型UFO是什麼樣子?他越說我感覺越熟悉,那就是法澄的紫金缽。當世高人之中,有這麼高深的修為,又有這麼滑稽的舉止,既敢出手戲弄風君子,又能做出這麼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恐怕只有法澄了。昨夜親眼看見法澄的紫金缽從空中飛來,鐺的一聲將胡館主打落在地,我可以確定當時他也是這麼去砸風君子的腦門的。
我對丹紫成講了這段「公案」,丹紫成眼角眉梢都在笑,卻又不敢笑出聲來顯得對師祖不敬。我彈了他的腦門一下:「你先別笑,知道進廟門的規矩嗎?」
丹紫成:「要磕頭嗎?否則會挨砸?」
「你我並非佛門弟子,但為師也曾與佛家高人有緣,應有的尊重還是要有的。相當年蕪城廣教寺葛舉吉贊活佛招集修行同道叫我去廣教寺問話,那是我第一次進寺廟。我進門之後也曾對佛禮拜,以示禮數和尊重。但我沒有焚香叩首,因為我非佛門中人。……你可以不信奉它,但你不能不尊重它,進了佛門就要那樣,否則就不要進去。」
丹紫成:「明白了。燒香磕頭就規規矩矩地燒香磕頭,要麼就老老實實做個遊客。想和菩薩打招呼,就要有禮貌,最起碼不能在人家門口耍怪。」
「知道就好,少林寺到了,我們進去吧。」
少林寺的山門與電影電視中所見一模一樣,康熙御筆所書的黑漆方匾高懸。如果說與其它寺廟有什麼不一樣,那就是工作人員不一樣。這裡的收票員、景點的看護員不是和尚,而是穿著制服的保安。
走過山門,是一條向上的坡道,兩旁有歷代碑刻。丹紫成對這些碑刻很感興趣,拉著我的手問這問那,我一邊走一邊慢慢地講解給他聽。比如《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宋蘇東坡觀音贊》等等。這裡的碑刻不僅有重要的文化、歷史、宗教價值,還很有書法價值。這裡不僅有蘇東坡、趙孟頫、董其昌等歷代名家書寫的碑刻,我們居然還發現了北宋權臣蔡京的題碑。
「蔡京不是個大奸臣嗎?他題的碑怎麼會在這裡?字寫的還挺好看!」看過《水滸傳》的人恐怕都知道蔡京。丹紫成很好奇地問。
我答道:「不僅僅是好看。蔡京這廝是個書法家,才學也是不錯的,不過終究是個奸佞小人。……說起才學,汪精衛也是很有才學,可惜他仍然是往古今來天下第一大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