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六殿下未到而立之年,他作為人家政敵手下的核心干將之一,這輩子都別想翻身了。

  馬唐心情抑鬱,每日流連酒肆,醉後不免抱怨幾句,這些話落在有心人耳中,很快便生出幾個精彩的八卦版本,核心人物就是白茯苓、陸英。

  有說陸英在北關城擁兵自重、大肆斂財的,有說陸英結交蠻族通敵賣國的,至於說白茯苓的則更是難聽,說她水性楊花,與陸英關係曖昧,與武林盟主婚約未成,又去勾搭蠻族酋長,再加上有人傳出楊珩登基期間,白茯苓曾經入宮小住,這小住的幾天究竟都幹了什麼?不免讓人浮想聯翩。

  白常山高調復出,本就惹了不少人嫉恨,與楊珩作對的幾個皇子現在只是被半軟禁著,他們不甘心失敗又沒有造反的能耐與膽氣,只能想方設法找楊珩的不痛快。

  這樣的流言一次把讓他們恨得牙痒痒的楊珩、陸英、白常山等人一網打盡,他們自然樂於出力散播。

  為了擴大影響,四皇子聯合另外幾兄弟,借親信屬下女眷之口,在京城顯貴的圈子裡大肆宣揚各種不利於白茯苓的謠言,就是吃定了女人之間的口舌是非,楊珩與白常山等就算知道了也不便下手處置。

  白常山與白丑今日赴宴也聽到了一些風聲,兩父子臉色都不甚好看。一家人連夜把陸英請過來商議,決定仍是用上次的方法,如果流言無法平息,那就加把勁把事情鬧大,把水搞得越混越好,搞得所有人都認為這些流言是假的,那就再也不能構成傷害了。

  白果最是興奮,第二天一早就去找白前,決定用心挖掘那些說白茯苓是非的夫人小姐們的八卦隱私,先把她們的名聲弄臭了再說。

  白茯苓作為當事人,反而一副萬事不關心的姿態,只要爺爺與陸英不受影響便好,她一個快掛掉的人,還在意名聲做什麼?

  不過這件事終究是打亂了他們一家返回北關城的計劃,白茯苓如果此時離開京城,只怕更要坐實了她的風流韻事,在別人看來,這分明是心虛了要避風頭。

  木佩蘭本就不願離開京城,她心裡還存著萬一的希望,京城這裡離幡幢山很近,說不定地藏王菩薩會再賜神恩,讓她的女兒繼續好好活下去。

  白茯苓沒說什麼,不過心裡隱約有感覺,自己多半是活不過那日的,只是不願在最後的日子裡逆了父母的心意。

  十五年前,地藏王菩薩顯靈的日子是十一月初九,白茯苓三歲生辰之前數天,白家三口子商量過決定十一月初三便離開京城,暫住到幡幢山下,對白常山則推說是一家人打算到海州避冬,如果白茯苓能平安無事,那一切好說,如果不成,便先瞞著白常山,把女兒送回百里山安葬。

  這些日子,甘遂幾乎夜夜潛到國公府來找白茯苓,次數多了身邊的人也有所察覺,不過白丑夫婦現在是只想著女兒喜歡就好,乾脆吩咐在女兒身邊伺候的白果等人詐作不知。

  流言事件爆發沒多久,京城裡出了幾單大案,城裡城外一共八處宅院農莊半夜裡起火,將院子裡的人盡數燒死,竟然無一生還!八起火災共死傷人數更多得離譜,足有三百多人!

  死者身上並無傷口,現場也找不到縱火痕跡,但是人人都覺得這事透著古怪。

  屋裡的人就真的睡得這麼死?竟然一個都沒能逃出來?而且附近的居民記得,出入這些宅院農莊的,幾乎都是青壯男子,並無老弱婦孺,按說逃生能力應該不弱才是。

  五城兵馬司反覆查了好一陣都查不出端倪,只得作失火意外處理。

  幾個皇子忽然出奇老實,一個個閉門在家誰也不見,而本來針對白家的種種流言也很快消失得乾乾淨淨。

  千曉樓事後送來的消息,那八處宅院農莊都是幾位皇子的暗宅,裡面住的全是他們的心腹下屬與死士。

  下手這麼很辣的,不必說就是甘遂。

  楊珩知道此事,與列當相對苦笑,他們之前也曾讓甘遂儘快收服清理幾個兄弟暗下的殘餘勢力,甘遂一直懶得動手。

  沒想到這次幾個兄弟好死不死惹到白茯苓頭上,甘遂連商量都省了,直接下手殺滅,一個活口都不肯留,也難怪他那些兄弟們被嚇破膽。

  白家的大人們皺了眉頭,覺得甘遂行事太過偏激兇狠,白常山有些難以接受,白丑與木佩蘭當年也是殺人不眨眼的人物,心裡對甘遂的行為牴觸相對要小一些,甚至暗自叫好。

  白茯苓很無語,這幾天甘遂與她見面的時候一切正常,她還天真地以為他不知道這些事。現在只希望這三百多條人命千萬別算到她頭上。

  甘遂手段過激,但不得不說,這麼幹確實效果立竿見影。

  當晚甘遂照舊夜訪國公府,白茯苓看著他欲言又止,甘遂難得見到她這樣,笑問道:「怎麼了?有話想對我說?」

  「是啊!不過說了你也不一定會聽……」白茯苓有些無奈地說道。

  「說來聽聽?」

  「我讓你不要隨意殺人你會聽嗎?」

  甘遂一臉無辜道:「我什麼時候隨意殺人了?」

  白茯苓瞪他:「你是想告訴我,最近幾起大火都跟你沒關係?」

  甘遂攬住她的腰肢,哼道:「是我做的,不過是楊珩指使的!」

  「你會聽他的話?!」白茯苓不屑他這種一把年紀還裝嫩耍賴的行為,一邊說一邊伸出手指去戳他的鼻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