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盛昌侯想了想,把盛樂郝找了來,問盛樂郝:「誠哥兒跟在你去,你可能照顧好弟弟?」

  原本盛樂郝很戒備誠哥兒,不喜歡這個弟弟。

  可是誠哥兒沒皮沒臉的,總是往盛樂郝院子跑,奶聲奶氣喊著大哥,愣是把盛樂郝的心就拉了回來。

  盛樂郝本來就是個心地柔軟善良的孩子,他只是敏|感多心,並不曾有過什麼邪念。看著誠哥兒那麼可愛懂事,盛樂郝漸漸也把誠哥兒看成親人。

  盛昌侯問他,他忙道:「我定會照顧好誠哥兒。再說。去的又那麼多管事,誠哥兒不會有事的,祖父放心。」

  在盛昌侯面前,盛樂郝還是不自然。

  盛昌侯也不喜歡他。吩咐了幾句,就讓他出去了。

  最後,誠哥兒還是去了。盛昌侯派了自己身邊兩個得力的管事跟著誠哥兒。保護他。

  金陵一行,因為盛樂郝事事照應,誠哥兒也聽話,沒有出任何岔子,安全送親,安全返回。

  到了盛樂芸三朝回門的時候,盛樂郝和誠哥兒跟在周家的人一起回了盛京。

  東瑗和盛夫人頭一次見到盛樂芸的夫婿周經年。

  周經年面相斯文。並非八面玲瓏,卻也不露怯,靦腆笑著。盛昌侯不管問他什麼,他回答都是非常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錯。

  看得出。他平日裡絕對不是個張狂的紈絝子弟。

  盛昌侯對他期望也不高,只要不是狂妄之徒,他就很滿意了。

  盛夫人和東瑗更是滿意。周經年一看就是那種細心的人,這樣的男人,會心疼女人,芸姐兒嫁給他,也不虧了芸姐兒。

  盛樂芸在一旁,嬌羞紅了臉。

  在盛京住了五天,盛樂芸就和周經年回了金陵。沒過三個月。就傳來消息說盛樂芸有了身子。

  盛夫人和東瑗很高興,讓家裡管事給盛樂芸送去了補品。

  盛樂芸出嫁這件事很順利,盛夫人就提起盛樂郝的親事。

  他也快十八了。

  盛昌侯對盛樂郝的事比較冷心,道:「當初不是說好,等郝哥兒中了進士,再說婚事嗎?」

  盛夫人一口氣被堵了口氣。她心裡也在默默祈禱。都說功名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哪裡是那麼容易考中的?

  有些讀書人讀白了頭,都沒有中個秀才。

  盛家又不是只有科考這一條路。

  盛昌侯不鬆口,盛夫人就找盛修頤和東瑗商議。

  東瑗也覺得盛夫人考慮得對。這個年代的進士,比後世考北大清華還要難百倍,簡直是各種綜合因素,祖墳冒綠煙,才能考中。

  這就要耽誤盛樂郝的親事,總歸不妥。

  盛修頤聽了半晌不說話,只道:「這件事我放在心上,倘若有了合適的人家,再來告訴娘。」

  盛夫人見他鬆口,很是高興,連聲道:「你可要用心訪啊。」

  盛修頤道是。

  當天晚上,他就去了外院,和盛樂郝談心。說起婚事,十八歲的盛樂郝不再似孩子般患得患失,他不同意現在成親,對父親道:「還等下一科的考試。倘若還是不能中,孩兒就聽從父親安排。」

  盛修頤微微頷首,把這件事告訴了盛夫人。

  盛夫人雖然不甘心,可這是盛樂郝自己的決定,盛修頤和盛昌侯都贊同,盛夫人一個人反對也沒用,只得嘆氣。

  天慶七年的春闈,盛樂中了郝丙子科三甲九十六名,終於選了進士,是年二十三歲,是很年輕的進士。

  盛修頤很是高興,上下活動,把盛樂郝選在吏部。

  這年的春天,盛家闔府歡喜,盛夫人就提出去涌蓮寺上香。

  這個提議一出,眾人附議,眾人都說好。

  東瑗見盛昌侯也不反對,就定下了這件事,著手準備。到了四月初八這日,天色微亮,盛昌侯府門口懸掛著高高的燈籠,把四周氤氳的晨曦照成了暗紅色,一片喜氣。

  人群里,小孩子的笑聲,僕婦的腳步聲,熱鬧非常。

  東瑗不由想起十幾年前她隨著薛家去涌蓮寺替薛老侯爺的壽辰祈福之事。再看著九歲的誠哥兒煞有介事帶著七歲的盛樂嘉和盛樂瑩,還有三爺的兒子、六歲的盛樂淳,五歲的盛樂敏,東瑗不由唇角微翹。

  清晨的風涼涼拂面,她滿心的清澈明亮。

  「敏姐兒先上……」東瑗聽到誠哥兒厲聲呵斥孩子們。

  東瑗安排家裡的孩子們乘坐一輛馬車。

  盛樂瑩很不滿意親哥哥對盛樂敏最好,讓她先上馬車,就在旁邊叫道:「三哥,怎麼是敏姐兒先上?我要先……」

  誠哥兒像拎小雞一樣揪住盛樂瑩的衣領,把她提到身後,道:「敏姐兒最小,你不得讓著她?前幾日給你讀的孔融讓梨,還沒學會?你若是喊敏姐兒叫姐姐,你就先上……」

  盛樂瑩被誠哥兒教訓得臉色微紅,眼淚就在眼眶裡打轉。

  三奶奶看著,上前見盛樂敏已經上車了,六歲的盛樂淳也要上去,就道:「淳哥兒讓姐姐先上吧。」

  盛樂淳的性格有些像三奶奶單嘉玉,文靜膽小。他看了眼母親,又看了三哥和四姐,輕輕頷首,小聲道:「四姐姐你先……」

  誠哥兒不幹了,對盛樂淳道:「讓你上就你上,哪裡那麼多廢話?」然後又對三奶奶道,「三嬸,我娘說這裡規我管,您別插手行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