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十一妹在宮裡,相見著實不易;其他姊妹還來不及有什麼交情,她們就出嫁了只剩下五姐……

  當年薛江晚挑撥東瑗和十一妹的感情時,五姐做過和事佬,東瑗出嫁時,她也陪過那些記憶,放佛就是姊妹的一生,彌足珍貴

  聽說她要回京,東瑗忍不住高興

  「三皇……」盛修頤見東瑗高興,頓了一頓才說道

  三皇,就是盛貴妃娘娘誕下的皇元昌帝走得急,甚至沒能給年幼的三皇封王

  「三皇……怎麼了?」東瑗仔細看盛修頤的臉色,小心翼翼問道

  盛修頤則笑起來:「陛下封了他南昌王下個月,他就要去南昌,聽說太妃娘娘也要同去……」

  太妃娘娘,就是三皇的母親、盛修頤的姐姐

  東瑗聽到這裡,拉了盛修頤的,道:「這不是好事嗎?太妃娘娘一輩在宮裡過著拘束的日如今隨了王爺去南昌,雖然苦了些,可萬事自己做主,不是很好嗎?」

  盛修頤笑,反握了東瑗的:「我知道,我今日還見到了太妃娘娘,她也是很高興的雖說前朝有過這樣的特例,可說到底是陛下和太后娘娘的恩典只是……以後娘相見太妃娘娘一面就不容易了……」

  見東瑗微愣擔憂,盛修頤又笑:「來日方長總歸是好事」

  東瑗連忙點頭:「的確是好事,你告訴娘了嗎?」

  「明日再說吧」盛修頤有些疲憊,起身去了淨房,「三弟也見了太妃娘娘可能他告訴了娘呢」

  次日東瑗去給盛夫人請安,果然見盛夫人情緒有幾分異樣

  三奶奶也來請安

  盛夫人很喜歡三奶奶那份嫻靜不爭,說話也不像以前避開二奶奶那樣避開三奶奶,跟東瑗妯娌道:「……聽說了嗎?三皇封了南昌王,月底就要去江西了太后娘娘特意恩准太妃娘娘同去」

  東瑗笑著安慰盛夫人,又把昨晚安慰盛修頤的話說了一遍

  三奶奶也在一旁道:「我聽我娘家大嫂說,宮裡規矩多她每次進宮給太后娘娘請安,總是小心謹慎,生怕錯了一步我想著,太妃娘娘整日在宮裡,更是不易去了江西,沒什麼規矩,活得也自在,是不是娘?」

  盛夫人連連頷首拉了三,笑道:「說的對,我的兒」然後又對東瑗道「玉兒生了副七竅玲瓏心……」

  東瑗也笑

  單嘉玉雖然靦腆,說話行事卻是十分惹人憐愛

  盛夫人很喜歡她,東瑗也覺得她很親熱

  聽到盛夫人誇讚,單嘉玉微微垂了首,臉頰染了紅潮:「我總怕嘴笨,說得不得法,叫娘聽著笑話」

  盛夫人就輕摟了她:「我的兒,你還是嘴笨的?那我們都是不會說話的了」

  說得東瑗和滿屋服侍的丫鬟們都笑起來

  東瑗和三奶奶請安後,各自回了自己的院

  盛夫人還在想太妃娘娘和南昌王的事,等東瑗和三奶奶單嘉玉走後她跟康媽媽兩人嘮嗑:「我也不能離了這宅,將來見一面也難不過孩們說得對,可喜太妃娘娘能自在過些日她從進太府那天,就沒有舒心過今日有太后娘娘和陛下的這番恩典,也是福氣,我應該高興的……」

  「是應該高興」康媽媽笑著道

  盛夫人莞爾

  她心裡還是捨不得

  說著說著話題就越來越輕鬆,從南昌王和太妃娘娘身上繞到了誠哥兒身上,又從誠哥兒身上繞到懷著身的兩位兒媳婦身上

  「當初阿瑗進門,海哥兒媳婦就跟她不對付,兩人一直不溫不火的;玉兒一進門,阿瑗對她親熱不已可見兩個人的情分如何,要看緣分阿瑗和玉兒那孩有緣分」盛夫人想著兩個兒媳婦的和睦,不免笑道

  想到這裡,她覺得二奶奶跟著二爺回了徽州府也好

  二性格有些好強,她和東瑗一直不怎麼親熱要是讓她看到單嘉玉進門就和東瑗親近,只怕心裡懷疑這兩妯娌合夥孤立她,又要鬧事

  如今這樣,最是如意了

  康媽媽沒有盛夫人想的那麼多,她也喜歡兩位少奶奶和睦,就笑著對盛夫人道:「大性格和三奶奶有些像,兩人都不是那斤斤計較之人既是妯娌,就是有緣分的」

  盛夫人點點頭

  沒過幾日,關於南昌王的事,京城都傳遍了

  不過又傳來另一個消息:五皇封了成禧王,他並不跟南昌王去江西,而是留在京都

  太妃娘娘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就反悔,不肯跟南昌王走,要留下來陪著成禧王

  畢竟成禧王才滿兩歲,南昌王已經快十四歲了,總得取捨一個

  南昌王和陛下年紀相仿,他能留在陛下眼皮底下,陛下也放心可想著先帝臨終前反覆念叨過要好好待南昌王,為了先帝的遺願,陛下才開恩往南昌王帶著盛太妃離京

  只要南昌王走就行,盛太妃去不去,陛下和太后娘娘無所謂

  唯一想要太妃娘娘走的,只有南昌王他年紀小,從來沒有離開過太妃娘娘聽說太妃娘娘不去,他就哭著找了盛修頤,讓盛修頤勸太妃娘娘

  最後鬧成了太妃娘娘不走,南昌王也不走的尷尬境地

  陛下只得又開一恩,讓南昌王爺留在京都他每個月從內務府領取月俸,另外在山東有幾千畝良田

  但是南昌府的封地就收回了

  對這件事,盛昌侯氣得不行,罵南昌王沒用,只比陛下小几個月,居然因為捨不得娘親,就放棄封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