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況且東瑗陪嫁豐厚,這些東西雖然精貴,卻也入不了她的眼。

  皇后娘娘賞賜東西,無非是提醒東瑗該找個理由進宮去看望娘娘了。有了這次賞賜,東瑗難道不該進宮去謝恩?

  皇后大約還是想知道太子選妃的最新進展。

  東瑗也不知道。

  回到靜攝院,東瑗讓薔薇把這個手爐里添了新炭,擺在炕几上比較明顯的地方。而她自己,繼續替盛樂郝坐著馬褂。

  晚夕盛修頤回來,見她埋頭做針線,就問她做什麼。

  「天氣冷了,給娘和孩子們做些小東西。」東瑗頭也不抬回答道,「去年我懷著誠哥兒,也沒有精力做這些,心裡一直過意不去的。」

  盛修頤見她一直垂首,就伸手把她的針線奪過來,道:「歇會吧,脖子不酸麼?」

  他一說,東瑗真的覺得脖子酸的厲害。

  她抬頭晃了晃脖子,輕輕捶了幾下後頸,很聽話的放了針線。而後,就把皇后娘娘今日賞的手爐拿出來捧在手裡,還問盛修頤:「這個手爐好看麼?」

  盛修頤沒有發現這個手爐和家裡的有什麼不同。他看了看,問道:「誰給的?手爐而已,花這麼多心思……」

  他是說這個手爐的裝飾太過於豪華,刻紋又太過於精緻,有些本末倒置。手爐不過是用來暖手的,差不多就行。

  「娘娘賞的。」東瑗笑著,把今日皇后娘娘賞賜東西的事說了一遍,又道,「我明日遞牌子,進宮去謝恩。」

  盛修頤頓時明白皇后的用意,也明白東瑗想問什麼。

  他猶豫片刻才道:「太子選妃的事,只怕暫時定不下來……」

  東瑗問:「不是說陛下很著急此事麼?怎麼到現在還是定不下來?陛下和朝中大臣的意思呢?」

  「還在商榷。」盛修頤道,「這其中關係頗大。我只是太子少師,陛下若是問我,我自然會推薦薛家小姐。只是……」

  東瑗微微沉默。

  「陛下要學前朝,撤了太傅之職,組內閣輔政……」盛修頤半晌才道,「薛老侯爺不同意。薛老侯爺的意思是,每次的改變必然有動盪。陛下身子不好,太子年幼。倘若陛下百年,主少臣疑,朝政不穩。這個當口若是撤太傅、組內閣,只怕……」

  原來還有這件事攙和其中。

  東瑗雖然不太懂政治,卻也明白一件事:革新制度十分艱難。又是在陛下身子如此不好的情況下,就更加艱難了。倘若陛下突然駕崩,新主在老臣面前沒有威信,朝中局勢面臨癱瘓。

  薛老侯爺歷經三朝,他所經歷的事非元昌帝可比。

  這件事未定,朝中形勢不明,後族的選擇也變得更加艱難。

  可皇后娘娘她是否知道這些?

  東瑗有些頭疼。

  想了半晌,她才道:「我明白了。我會跟娘娘說,你一直站在薛家這邊,聽從祖父的安排。祖父若是同意瑞姐兒為太子妃,你自然會助力;祖父若是不同意,你也無能為力。」

  盛修頤猛然抬眸看著東瑗。

  不是怕得罪皇后麼?怎麼現在又願意替他在皇后面前說這樣的話?

  東瑗看著他的眼睛,心裡一動,笑道:「天和,我想要的,是和你站在一起,而不是依靠著你。不管將來如何,你不是都會保護我麼?娘娘想要的,遠遠比不上祖父想要的。朝政若是不能安穩,瑞姐兒做了太子妃、做了皇后又能如何?」

  看著妻子明艷臉上的果決,盛修頤突然心頭激盪。

  他起身,把東瑗抱在懷裡。

  「總想讓你少些擔憂。」他喃喃道,「是我對不起你,沒有好好對待你。」

  東瑗笑起來:「哪裡話?皇后娘娘是我的堂姐,這難道也是你的錯麼?」

  這般故作輕鬆安慰他,令盛修頤更加感激。他緊緊抱著東瑗,把頭擱在她的肩膀上,呢喃喊著阿瑗。

  第二天,東瑗進宮去,把這番話告訴了皇后。

  皇后娘娘當即就有些懵了。她不太明白東瑗此話何意,讓東瑗退了出去,而後就叫內侍去打聽薛老侯爺最近在忙什麼。

  得知薛老侯爺極力鼓動陛下讓文靖長公主的嫡長孫女成為太子妃,皇后娘娘只差一口鮮血噴出來。

  祖父難道老暈頭了麼…

  第216節私情(1)

  第216節私情(1)

  東瑗進宮,把盛修頤願意跟隨薛老侯爺腳步的話,告訴了皇后娘娘。

  盛修頤是不會忤逆皇后的。盛家只會跟隨薛老侯爺,不管朝中風向偏向哪裡,盛修頤都會跟著薛老侯爺。皇后娘娘若是對朝政不滿,也怪不到盛修頤頭上。

  盛修頤只是太子少師,只是跟隨薛家而已。

  從此後,皇后娘娘的確不曾在召東瑗進宮。

  她大約也明白了這件事。

  元昌帝怕自己命不久矣,急著替太子鋪平道路,所以力主革新。他以為肯定會得到薛老侯爺的支持。

  畢竟他認為,這樣的革新對太子絕對有利。

  可薛老侯爺是反對聲音中最堅定的。

  薛老侯爺比元昌帝更加清醒,現在的革新不會讓太子爺將來安穩,而是給太子爺留下無窮的後患。

  好不容易恢復了些許的元昌帝被氣得又是吐血,昏迷過去。而後,他的神志越發不清晰,再也無力上朝。

  不僅僅太子選妃之事耽擱,朝政也全部交到了薛老侯爺和秦尚書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