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東瑗搖頭笑了笑:「天和,我們家的事,我比你更加清楚,你不用安慰我。祖父不管做什麼,作為小輩都不敢非議。況且,我並不覺得祖父做錯了什麼。大伯封了侯,自然是二伯繼承家業。祖宗的規矩便是如此,我不曾多想。」

  可能五夫人和五房覺得薛老侯爺不給他們體面,可東瑗沒有這種感覺。

  五爺耳根軟,又沒太大的見識;而五夫人無知又愚昧霸道,要是薛家的祖業傳到五夫人手裡,只怕百年名聲都要敗光。

  到那時,東瑗才是真正的沒了體面。

  東瑗的生父薛子明是薛淑妃娘娘的生父,而薛淑妃娘娘受寵已久,倘若要給五爺爵位,大約早就給了。

  薛淑妃東姝對五爺和五夫人是什麼樣的感情,東瑗太清楚了。薛淑妃是鎮顯侯府的小姐進宮的,將來她所依仗的,是鎮顯侯爺。不管鎮顯侯是誰,都會願意成為她的靠山,從而享受她帶來的榮華,和她相互依靠。

  她沒有必要給五爺另外的爵位,謀求另外的靠山。

  東瑗此刻甚至揣度,陛下沒有單獨封賞五爺,是不是薛淑妃從中作梗?比起東瑗,身為庶女、和被五夫人害死的十妹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了十幾年的淑妃娘娘,沒有祖母可以依仗的淑妃娘娘,成長過程中忍受嫡母迫害、生父冷漠的淑妃娘娘,她對五爺和五夫人的恨意,比東瑗來得更加強烈。

  每個妃子都想娘家顯達,成為自己的依仗。可東瑗覺得,淑妃娘娘大約從未把五爺當成她的娘家。

  她只是把鎮顯侯府作為依靠罷了。

  從來不曾對我好,卻要讓我給你帶來榮華富貴?

  淑妃娘娘豈會甘願?

  東瑗設身處境的想,她活了兩世的人,都沒辦法對甘願。

  「明日我和娘要去看望老祖宗,你讓外院的管事再備一份賀儀,我給三哥三嫂送去。」東瑗對盛修頤道,而後又問他,「你去不去?」

  第200節 恭賀(2)

  第200節 恭賀(2)

  「明日我去不成,太子少保近來傷了腰,可太子的武藝不能荒廢。我除了要給太子講學,還監督他習武,只怕不得空閒。」盛修頤笑笑,「過幾日抽空,我單獨去恭賀不遲,反正華軒不是外人。」

  他自從做了薛家的女婿,就跟東瑗的堂兄弟關係都很不錯。

  東瑗沒有多想,笑著說行,又隨口問他:「太子也練武啊?他資質如何?」

  盛修頤蹙眉看著她,很不解。

  東瑗恍然想起筋骨奇才等說法,貌似來自後世的武俠小說。她忍不住吐吐舌頭,笑道:「我是問,太子習武可上心?」

  「習武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太子自然上心。他學習都很努力刻苦。」盛修頤說起太子,語氣里很欣慰。

  每個師傅都喜歡努力上進又聰慧的弟子,盛修頤也不另外。太子學習刻苦,又聰明,讓盛修頤這個做師傅的很有成就感。提起他,盛修頤的神色總是很愉悅。

  東瑗就抿唇笑。

  九月初十那日,天下起毛毛細雨,有些寒意。東瑗換了薄夾棉褙子,襴裙里套了件襯裙。在東次間走了走,仍覺得寒意滲人,又進內室添了見中衣。

  盛修頤瞧著她要過冬似的,忍不住在一旁笑:「這要是冬天,你如何是好啊?」去年冬天,他不在家,不知道東瑗是如何過冬的。瞧著她剛遇寒流就全副武裝,盛修頤不免想調侃她幾句。

  東瑗撇嘴,不滿的嘀咕道:「冬天穿棉衣啊。我是女人,女人不能凍著。」

  盛修頤就哈哈笑起來,覺得她嘟嘴說話的模樣,孩子也似。明明是調侃的話,她非要一本正經的解釋,讓盛修頤忍俊不禁。

  兩人吃了早飯,看了誠哥兒,就去了盛夫人的元陽閣。

  盛夫人穿的更多,東瑗和盛修頤行禮後,她拉了東瑗坐在她身邊,往她身上摸了一把,嗔怪道:「如今變天了,怎麼還穿得這樣單薄?」

  東瑗見屋裡只是服侍的丫鬟和盛修頤,就笑著跟盛夫人耳語:「裡頭穿了兩件中衣,一點也不冷,您摸摸我的手,暖和著呢。」

  盛夫人握著她的手,果然暖暖的,就笑著不再多說什麼。

  秋雨淅淅瀝瀝的下著,細如髮絲的斜密雨絲打濕了雕花欄杆,青石地面亦泛著淡淡水光。丫鬟婆子們簇擁著東瑗婆媳二人出了垂花門,一行人的紅綠衣衫映得地面溢彩絢麗。

  盛修頤送東瑗和盛夫人上了馬車,才動身去了太子府。

  乘著東瑗婆媳的華蓋折羽流蘇馬車,往鎮顯侯府而去。

  到了府門口,正好遇著了另外一處馬車。

  東瑗先下了車,丫鬟薔薇幫著她撐傘,她自己則轉身去扶盛夫人。盛夫人在東瑗和婆子的攙扶下,也下了馬車。

  同盛府馬車一處停下的,是一輛簡易的青布馬車。馬車上下來的婦人,中等身量,穿著絳紫色妝花褙子,打扮簡易又不失莊重,笑容慈祥,是東瑗的舅母韓大太太。

  東瑗和盛夫人看到韓大太太的同時,韓大太太也瞧見了她們。

  幾個人紛紛行禮,彼此問安。

  「許久不曾來給老夫人請安,今日正好得閒,就來瞧瞧。」韓大太太問盛夫人的來意,盛夫人不提給世子爺薛華軒送賀儀之事,只說來看薛家老夫人。

  韓大太太笑道:「我也是來給老夫人請安,真是巧,咱們趕到一處了。」然後問東瑗,「怎麼也不去我那裡坐坐?我時常一個人在家,也想著你們去頑頑。」一句不提鎮顯侯府新世子爺之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