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聽得耳里,紛紛暗中留心。

  注意力不由自主集中到楊大夫人那句「至今還有一個女兒未出閣」這句話上。因為盛家的三爺盛修沐是如今京都最有身價的年輕一輩,既有爵位,又是個四品御前行走,為人不紈絝不荒唐,誰家有女不想攀上這門親事?

  只是主動上門說這件事的,稍微有點體面的人家還是做不出來。

  畢竟抬頭嫁女兒,哪有求著把女兒嫁出去的道理?

  楊大夫人一開口,雖沒有主動說要把女兒嫁給盛修沐,眾人卻下意識這樣以為。盛夫人也不例外。

  於是她對楊大夫人就格外小心,生怕中了對方的言語計謀,答應了不該答應的話。

  她心裡微微有些不虞。倘若楊大夫人真的這等場合說起兒女親事來,怎麼好拒絕呢?

  可沐哥兒的親事,自有侯爺做主的。

  她說不上話,也不太想管。

  京都各家朝中勢力太複雜,她又不是薛家老太君,能做鎮顯侯爺的小張良。她對朝中各方勢力不太清楚,唯一知道曾經蕭太傅對他們家不利,薛老侯爺態度不明而已。

  其他的,她記不住。

  她本就是這樣淡薄的性格。

  楊大夫人的話,讓閣樓里微微靜了靜。

  盛夫人停頓了片刻才接話:「什麼好福氣,左不過是孩子們大些罷了。說起福氣,還是您家的老祖母有福氣……我婆婆便沒有這樣的福,走得早,看不到四代同堂……」

  說罷,語氣有些傷感。

  這樣的話,楊大夫人就不好再把話題引到盛修沐身上了。

  說罷,眾人都在想怎麼接口安慰她,盛夫人自己已笑道:「瞧我,大喜的日子說這等晦氣話」

  東瑗笑著給她斟酒:「娘,您再吃一杯暖暖身子。」

  盛夫人就著她的手喝了。

  東瑗放了酒盞,依舊笑道:「娘,您的確是好福氣。郝哥兒都快十二了,是到了說親的年紀。過幾年大了,娶了孫兒媳婦,您不就是可以抱重孫了嗎?」

  薛家世子夫人忙接口:「是這話呢親家夫人,您可有好看的孩子?」

  這話繞到了盛樂郝身上。

  可終究還是在說兒女親事,盛夫人很怕楊大夫人一個拐彎,話題又扯到三爺盛修沐身上,心裡對東瑗提起這話就有些不滿。

  可微微一思量,盛夫人頓時明白了東瑗的用意,心中又是暗喜,笑著對薛家世子夫人道:「我們家裡,孩子們說親這等大事,都是爺們拿主意,哪裡輪得到我一個婦道人家做主?我看好了不中用的。就像當初幾個孩子,都是侯爺定的。」

  盛夫人「不想管女兒親事」這話,終於自然不著痕跡說了出來。

  倘若楊大夫人再提,也太不識趣了。

  盛夫人心裡贊東瑗急智,也感激薛家世子夫人的問話能湊到點子上。

  楊大夫人果然笑了笑:「如今都是這樣,兒女親事,外頭爺們好看的,咱們輪到咱們做主?」

  正好一齣戲唱畢,薛家三夫人不顧大家低聲說話,忙起身高聲對指了台上的小旦:「那孩子模樣真好,唱的也好。快領來我瞧瞧。」

  她大大咧咧,把兒女親事這個話題就徹底打斷了。

  盛夫人心裡明鏡也似,心想薛家這三夫人,瞧著是個心裡不管事的性格,實則明白著呢。

  她這樣一嚷,二奶奶葛氏就忙下去,喊了那班主,讓把剛剛辦小旦的孩子領過來。

  薛三夫人瞧了一回,問他:「多大年紀?」

  「十三。」那孩子恭敬道。

  薛三夫人就嘖嘖稱讚:「這么小的年紀,唱的這樣好賞」

  二奶奶葛氏就忙替她拿了銀錁子賞這個小旦。

  「我家三弟妹愛聽戲。」世子夫人榮氏笑著解釋,「哪裡有唱得好的名角,她都要捧捧。如今又瞧上這孩子了。」

  「這孩子資質好,將來定要成家的。」薛三夫人呵呵笑,「誰沒有點喜好,難道不准我愛聽戲?」

  說罷,眾人都笑。

  話題就漸漸偏離了,再也扯不到三爺頭上,盛夫人才徹底鬆了口氣。

  眾人說笑一回,一頓飯漸漸到了尾聲。

  從楊家兩位夫人不請自來開始,盛夫人就提著心,真怕會說什麼話來。此刻到了散席處,她就故意裝作有些醉態。

  東瑗和二奶奶葛氏就幫著送客。

  楊二夫人說要去如廁。

  一旁的薔薇忙領了她去。

  送走了薛家的人,又送走了盛家二房、三房的眾人,東瑗回到元陽閣的花廳時,盛夫人歪在炕上,裝作睡熟,一旁的丫鬟陪著楊大夫人坐,在等如廁楊二夫人。

  片刻,楊二夫人才出來。

  二奶奶葛氏要和東瑗一起送,楊二夫人笑道:「二奶奶服侍親家夫人去吧,我們這裡大奶送送就成。」

  二奶奶笑著應是,給她們行禮作辭。

  東瑗就送她們出了元陽閣。

  婆子們拉了青幃小油車過來,楊大夫人笑道:「我也多吃了幾杯酒,頭暈的很。坐車回去,怕是要吐的,心裡饞一口醒酒湯喝。」

  東瑗聽在耳里,豈有不明白她話中之意,笑道:「您若不嫌棄,到我那裡坐坐,讓丫鬟們煮了醒酒湯給您喝。」

  繞了半日,原來是有話跟東瑗說啊。

  楊大夫人眉梢就有了笑:「如此,叨擾大奶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