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棋道雖小,實於兵合。高手對壘,三十六般陰謀算計。圍棋高手,必定熟讀兵書。

  鎮顯侯又不好在孫女婿回門的時候問人家用兵之道。

  兵者凶危,大喜的日子談兵事,不吉利。

  可老侯爺看得出盛修頤習武。

  既習武,又不是行走江湖的,自然會些兵道。老侯爺年輕時帶過兵,他可以從旁人的三言兩句中,看得出一個人對兵道的領悟。而他又精通圍棋,更知棋道即兵道。

  他有心考一考盛修頤,想看看他是紙上談兵,還是胸有丘壑。

  「國手當不起,平日裡喜好罷了。天和,今日就算了,他日咱們祖孫切磋切磋。你既會些皮毛,我來問你,棋道何以求勝?」鎮顯侯老淡然含著,望著盛修頤。

  眾人看得出老侯爺要考盛修頤。

  只是拿圍棋做考題,真夠刁鑽的。

  圍棋複雜詭變,盛修頤又是庸名再外,真是故意刁難。

  薛家世子爺薛子侑很怕盛修頤當著薛家眾人的面被老侯爺問得啞口無言。正好世子爺亦會些棋道,所以暗暗警惕,幫著盛修頤想好答案,再不時提點幾句。

  老夫人可是最疼愛九姑娘東瑗的。

  要是她的夫婿在回門時落丑,老夫人肯定不悅。

  大喜的日子,何必惹得老人不高興?

  老侯爺的題目一出,薛府世子爺薛子侑心中微駭:老侯爺也太狠了,出手就是狠招。這樣的題目,最是難解。

  何以求勝?

  這題目廣而泛,只怕半天也說不清楚。世子爺薛子侑也很無奈。

  題目他解不了。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懂棋道的都一瞬間目露驚詫,把目光投向薛老侯爺,心想怎麼開口就為難新姑爺;不懂棋道的,則把目光投向盛修頤,想看看他會如何回答。

  東瑗看了眼老侯爺,又看了眼盛修頤。

  只見他沉吟須臾,才抬眸,聲音堅毅洪亮,道:「祖父,孫婿以為,棋道不在於求勝,而在於變通。躁而求勝者多敗,廉而持重多勝。變則通,通則久,方是常勝之道。此孫婿拙見。」

  東瑗和不懂棋道的人一樣,等盛修頤答完,立馬轉眸看老侯爺的反應。

  只見薛老侯爺亮光驟然而亮,臉上就有了笑意,不懂棋道的人才明白盛修頤回答不錯,各自對他刮目相看。

  而懂得棋道的,只感覺心靈一震。如此簡練的話,居然概括大成,把棋道的精髓包涵其中,這個盛修頤不簡單。他對圍棋的修為,不能稱國手,至少也能稱高手吧?

  薛老侯爺更是歡喜,盛修頤沒有讓他失望。

  他又問:「你說的也對。古人云,圍棋若兵道,人定勝天,計謀深便贏,算計淺便輸。天和以為此言如何?」

  盛修頤這次只是若微沉吟,便恭敬答道:「此言不錯,只是不算高明。」

  聽到他這話,薛府世子爺薛子侑就吸了一口氣:豎子好大口氣看他如何往下接。

  就聽到盛修頤侃侃而談:「棋道亦合天道。棋子三百六十,乃周天之數目,一黑一白,似陰陽之極化;棋枰若地,方而靜,巋然不動;棋子如天,圓而滾,瞬息萬變。人定勝天,乃是小勢所得;順應天情,才是大勢所趨。」

  「好」世子爺薛子侑不等老侯爺反應,情不自禁大笑起來,「答得好。賢婿所言,字字錙銖,振聾發聵。我等是小見識,賢婿才是大抱負」

  東瑗則望向老侯爺。

  老侯爺也忍不住眼角堆滿了笑。他緩緩起身,喊了管家來問:「前頭宴席準備妥當了嗎?」

  管家忙道已經準備好,只等眾人開席。

  老侯爺朗聲道:「去,把後院埋得那兩壇梨花香搬出去。今日是九姑爺回門,乃第一大喜事,要好酒待佳婿。」

  管家和知情的人都微微一愣。

  那兩壇梨花香是太上皇賞給老侯爺的,在後院埋了三十多年。哪怕是薛子明中了狀元郎,老侯爺都不曾提起此酒。

  今日卻要開來款待盛修頤。

  老夫人不禁心中鬆了口氣。

  且不說此人對瑗姐兒如何,至少不是外界傳說的庸才。他說的棋道,老夫人也懂,言辭精煉,句句都是金玉之言。且他胸有大計,心懷蒼生,不以個人私利而求勝。

  所以老侯爺才這樣高興。

  盛修頤沒有年輕人的狂妄與求勝心切。他冷靜自持,穩重內斂,卻又是滿腹才華。

  年紀輕輕有如此才華,已經夠令人驚艷;卻有如此心地和見識,才令人佩服。

  盛昌侯盛文暉擋了盛修頤的路,這是老夫人此刻得出的結論。

  回過神來,管家忙道是,去了後院拿酒。

  老侯爺起身,讓盛修頤跟在他身邊,世子爺薛子侑陪同,去了前面廳堂坐席;東瑗則被薛家女眷圍在老夫人身邊,也去了前邊坐席。

  隔著屏風,亦能聽到那邊男人桌上老侯爺不時的笑聲。

  世子夫人就故意高聲道:「咱們九姑奶奶嫁了個好女婿,看侯爺高興的。今日姑奶奶也要多吃幾杯。」

  眾人就輪流著給東瑗敬酒。

  只是坐在二夫人身邊的五姑娘薛東蓉臉色微白。她似乎受了很大的刺激,呆呆望著東瑗。東瑗亦注意到她的反常,回望過去的時候,兩人目光一撞。

  薛東蓉的臉更加蒼白。她倏然一笑,笑容詭異又絕望,令東瑗心中一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