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侯爺見她們姊妹進來,目光便在東瑗身上打了個圈兒,然後才慈祥笑了笑。

  東瑗心中咯噔一下。

  她和薛東姝給老侯爺請安,才坐在席位上,陪著老侯爺和老夫人默默吃了晚飯。

  席間,老夫人笑容有些淡。

  吃了飯,丫鬟們上了茶,老夫人就對薛東姝道:「姝姐兒,你先去歇了。」

  薛東姝忙起身,恭敬道是。

  等薛東姝一走,老夫人便望向東瑗,目光不似下午的冷漠疏離,而是多了份親昵的憐憫,道:「瑗姐兒,以後不要提玉佩的事了,旁人問起,只說存放在我這裡!」

  東瑗見老夫人不再懷疑她,亦不似下午的惴惴不安,抬眸望著老夫人,問道:「祖母,您知道我玉佩的下落?」

  老侯爺卻接住了東瑗的話,道:「瑗姐兒,你不要多問。回去歇了吧!」

  老夫人嘆氣,微微頷首道:「去吧瑗姐兒。」

  東瑗心中微動,不再說什麼,扶著橘紅回了拾翠館。

  她心中明白:皇上為何突然封她郡主,跟她的玉佩有關,且老侯爺和老夫人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卻不能對她講。

  倘若沒有猜錯,她那日在榮德閣門口遇到的小太監,就是元昌帝!

  皇帝看上了她,太后卻不喜她,最後皇帝妥協,封了她為郡主,這些話的確不好對她一個未出閣的姑娘講。

  為何封郡主?這後面,定要牽扯出一件大事!

  第036節紅顏福薄

  東瑗一走,老侯爺便對老夫人道:「你太疼瑗姐兒了!」

  老夫人聽著這話,心裡就不舒服,斜睨了老侯爺:「瑗姐兒不是那等輕浮算計的!」

  老侯爺見老夫人微惱,忍不住笑起來:「我是怕你惱了她。出了這樣的事,旁人總是以為女人輕狂不端莊,才被人惦記。」

  老夫人冷哼一聲:「女人都是該死的麼?莫說瑗姐兒向來磊落,就算她真的工於心計,陛下可是穿著太監的衣裳來的。瑗姐兒還有通天眼不成?她難道能認出陛下,勾引陛下?那個小丫鬟也說,是她走到陛下身邊時膝蓋發酸的。侯爺,陛下幼時受九門提都陳發山指點的武藝,暗器傷了小丫鬟,拿瑗姐兒的東西,他做不出來麼?」

  語氣里對聖主有些大逆不道的不滿。

  倘若是普通人家,這樣欺負她的瑗姐兒,老夫人定是要上門罵一番,討回一個公道。

  如今看在封賜了東瑗一個郡主的份上,又是天子,老夫人只得忍下這口氣。

  下午時,她的確有些氣瑗姐兒,明明發生了那麼大的事,居然瞞了她這麼久!後來又是薛東婉的歿,又是進宮,等忙完了,就到了過年,老夫人亦習慣了她不戴玉佩,居然忘了這件事。

  可轉念思慮,一個無依無靠的未出閣姑娘家,最貼身的東西被人偷了,誰不在心裡害怕?

  倒是老夫人苛責了東瑗。

  心思兜兜轉轉一下午,老夫人終究想起東瑗降地就喪母,又被父親記恨,後母算計,最後於心不忍,氣也消了。

  「瑗姐兒長得打眼,容易被人惦記。」薛老侯爺雖沒有明著指責皇帝對東瑗輕薄,卻也同意老夫人的話,卻是皇帝欺負了東瑗。

  他下午叫了人去打聽,才知道皇帝在薛府內宅偶遇薛東瑗之後,居然拿到了她隨身佩戴的玉佩。

  不僅僅如此,他還畫了東瑗的肖像,放在御書房,時常拿著肖像和玉佩枯坐到半夜三更,有些茶飯不思的恍惚。

  宮裡的內侍把皇帝好幾日沒有臨幸娘娘們的事告訴了太后。

  太后等皇帝上朝後,把御書房的太監們都尋了去,仔細問皇帝最近反常的原因。

  那些太監們不敢隱瞞,就把東瑗的肖像和玉佩交了上去。

  太后娘娘見了大怒,叫宮中女官燒了那肖像,又把那湖水綠岫巖玉佩砸成兩瓣。

  第二天,太后娘娘就下了懿旨,讓薛家和盛家、蕭家的嫡女進宮。

  如今想來,太后娘娘最想見的,大約是東瑗。同時讓蕭家和盛家的嫡女進宮,是為了掩人耳目吧?

  東瑗的姿容,只怕比肖像上更加濃艷嫵媚,太后娘娘就鐵了心不准她進宮去。

  只是見了一面,皇帝就茶飯不思,倘若這個女人進了宮,後|宮只怕要尊卑失序了!

  皇帝對她的恩寵,定是要無邊無沿的。

  封了郡主是第一步,尋個合適的人家把她指婚了,才算真正讓皇帝死心吧!

  「侯爺覺得,皇上最終會把瑗姐兒賜給誰?」老夫人聽著老侯爺的分析,亦同意封郡主只是一個開始,後面肯定還有後招。

  「皇上大約誰都不想賜!」老侯爺睿智的眸光微閃,「聖旨的意思,全都是太后的意思!咱們應該想想,太后會怎麼辦!知道皇帝痴迷一個女人,定不會讓這個女人在皇帝眼皮底下,要麼賜死,要麼賜婚。」

  老夫人頷首,這是合乎邏輯的想法。

  「瑗姐兒是我的孫女。如今新帝才作踐三年,大權旁落在蕭太傅手裡,而蕭太傅是個良臣謀將,卻不是忠臣。我雖無實權,可門生遍朝野,皇上和太后都不會得罪我,還指望我幫他們扳倒蕭太傅呢。太后自然不敢處死瑗姐兒。

  那麼,只剩下賜婚。賜婚給誰?我前不久才向皇帝說要同盛貴妃的娘家結親,咱們有個女兒要嫁到盛家。既然要賜婚,太后自然不會忘了這件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