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算國朝再有征戰,他也不會再出征。

  “我總該留下點什麼,證明……證明你岳母沒有看錯我。”

  迎娶趙太后這樣千古少有的女子,顧衍的負擔也很重啊,總不能讓後世人只當他是出賣色相的人,這不僅僅是看輕了他,更侮辱了趙太后的眼光。

  蕭陽苦思良久,同顧明暖商量夜,最終派顧衍領兵,私心上講,蕭陽把最關鍵,最出風頭的仗交給了岳父。

  令顧衍封狼居胥,建立任何人無法否定的功績。

  開疆拓土,剿滅蠻夷,令朝廷對顧王爺賞無可賞。

  等顧衍班師回朝,手中仍然握有重兵,頗有言不合就顛覆朝廷的意思,朝臣們再不敢敢對太后下嫁了,甚至牙牙學語的小皇帝都在太傅等人的攛掇下,跪請太后娘娘下嫁顧王爺。

  蕭陽扯了扯嘴角,切都按照原定計劃進行得很順利。

  同時,這場傾國之戰還湧現了不少的年輕將軍,其中蕭燁頗為引人側目,蕭陽給了他十足的信任,他也沒有辜負蕭陽,征戰時勇猛強悍,奇謀迭出,徹底擺脫蕭越對其不良的影響。

  按軍功,蕭燁被封為忠勇侯。

  只是他拒絕回京,上書用永鎮邊關。

  當然他也沒有見啼哭哀求的母親殷茹。

  拿不到子女們原諒書的殷茹,憔悴蒼涼如同老婦,再沒有往日的絕代風華。

  翻過年,趙太后為楚帝守孝年後,頂華麗至極的花轎從慈寧宮抬出來,通過皇宮正位宮門,在百官注視下,花轎抬往顧衍的王府。

  綾羅綢緞,布匹珍玩數之不盡,前面更有堆砌的銀票,足以證明趙太后這些年的私藏到底有多豐厚。

  她這還是嫁了個女兒顧明暖剩下的私藏。

  當然用於她拉攏朝臣的消耗同樣不少,可就算如此,趙太后依然有副令人咋舌的嫁妝。

  顧明暖估計錯誤,以為娘親不會用皇族或是楚帝送的東西,在趙秀兒看來,有何用不得?

  她連國朝江山都陪送給外孫了,些珍玩飾還會留給旁人?

  自然能帶走的東西都帶走了。

  看著娘親豐厚的嫁妝,顧明暖搖頭嘆息,還是小看了娘親的心胸氣魄,娘親是真真不在意楚帝了。

  顧明暖握住蕭陽的手,低聲道:“我娘是最出色的女人,對吧?!”

  蕭陽眼看著岳父岳母拜堂,眸子閃過玩味,“咱們也算是見證了奇蹟,誰家親生女兒看父母成親?”

  千古少有的女人自然會做名垂千古的事。

  岳母路走來著實不容易,也令男人汗顏,心生佩服,然而蕭陽卻對岳母親近不來,永遠也無法有愛慕情緒。

  他只喜歡顧明暖。

  哪怕她平庸,沉默,好似和其她女子沒什麼不同。

  他也樣喜歡!

  今生趙太后得到了幸福,他蕭陽樣再無任何遺憾。

  同顧衍成親後,趙秀兒並沒放棄輔政之心,蕭陽撒手不理朝政,帶著顧明暖遊山玩水,甚至把兒子都扔給岳母和姜太夫人照顧。

  顧誠明擺著支持堂弟堂弟妹,也不是專權的輔,做出沒有趙秀兒,天下便有可能大亂的姿態。

  再加上趙秀兒原本的死忠鐵桿湊在起鬧事,朝政還是牢牢掌握在她手中。

  只是不好在用太后娘娘稱呼趙秀兒。

  稱呼問題難煞了不少的朝臣,有人提議用女主,剛提出來,就有人反對,有女主必然有男主,稱呼女主還不如直接讓她稱女帝。

  趙秀兒表示只是自己不反對,稱孤道寡也挺帶勁的。

  朝臣們聽差點把提出用女主的人掐死,他們還不想被徹底釘在恥辱柱上頭,還不想此時當個女帝的臣子。

  雖然也是在名分上有所差別而已。

  實際上趙秀兒就是這片偌大江山的主人。

  沒有最後向女帝俯稱臣,朝臣們覺得自己維護了男人的尊嚴。

  後來還是顧衍說了句,“攝政王!女人也不是不能做王爺。做皇帝,你們不願意,做王爺,總沒意見了吧。”

  朝臣們商討了半晌,對攝政王的接受程度較高。

  有人戲言,趙秀兒是攝政王,顧衍雖然有親王爵,不過最顯赫的爵位只有個‘攝政王妃’!

  畢竟攝政王可是越所有親王的爵位。

  顧衍家裡女強男弱的風氣是改不過來了,顧衍這個提議,徹底奠定趙秀兒的地位,也讓朝臣們覺得痛快,畢竟顧衍是娶了太后的男人。

  再不齒顧衍的人都在心裡隱隱羨慕著。

  國朝出了個女攝政王,出了個男王妃。

  攝政王沒有辜負追隨者的信任,配合顧誠等朝廷上重臣把天下治理得極好,可以說國朝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堂堂上邦的驕民。

  以然自豪之姿迎接來朝拜的番邦。

  國朝的領土比開國時擴展備有餘,在趙秀兒手中實現開國太祖許下的宏願,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五年後,蕭陽帶著顧明暖歸來,順便帶回了十幾個紅頭,藍眼睛的使臣,他們管蕭陽叫聖主,稱顧明暖為聖后。

  趙秀兒眼見著女兒紅潤幸福的面色,也不由得想到是不是她也撇下繁瑣的朝政出門走走?

  沒有掌權時,時刻都想著權柄在握,真正掌握權柄,她也覺得自己太操勞了,比雞起得早,比狗睡得晚,連同顧衍行房都不夠盡興。

  趙秀兒借著蕭陽帶著天大的功勞回京當口,直接讓小皇帝寫下禪位詔書,把自己嫡親外孫蕭顧輔上皇位。

  本以為會有番波折的趙秀兒沒想到朝臣們個個緊跟著上了賀表,而皇族也沒人跳出來煞風景。

  小皇帝禪位,蕭顧登基就在片賀喜中進行了。

  朝臣們早已習慣不把小皇帝當回事,蕭陽的功勞太大,不用皇位酬謝,用什麼?

  似蕭陽這樣的人不當皇帝,難不成朝臣們輩子都得在女攝政王的統治之下?

  外孫是皇帝,趙秀兒總不會再把持朝政不撒手。

  何況如今是盛世,百姓不願意再起戰爭,就算同情小皇帝的朝臣也不願意破壞好不容得來的太平。

  蕭顧成為新帝以前就隱隱有風聲的。

  吹了這些年,朝臣們還覺得遲了呢。

  更何況不知從哪裡傳出,蕭家撫育英宗皇子的消息。

  誰最有可能是英宗的皇子?

  還用說嗎?

  自然是蕭陽!

  哪怕他依然姓蕭,此生此世從未改過姓氏,但是後事人,甚至在史書上的記載了他乃英宗之子,養在蕭家而已。

  另個作證就是蕭顧登基後並沒有改變國號,對蕭家的封賞也多是按照軍功,而且蕭家子弟幾乎無人被冊封王爵。

  他對安樂王以及皇室子弟都極是善待,只要他們乖乖的,蕭顧不介意讓他們錦衣玉食,享受輩子太平富貴。

  在蕭顧十六歲時,攝政王還政,輔顧誠請辭養老,朝廷順勢完成權力的過渡,其實早在蕭顧十三歲時,趙秀兒幾乎就不管朝政了,只是照看著尚顯得稚嫩的蕭顧。

  泰山之巔,顧明暖從封禪泰山的兒子身上收回目光,靠在蕭陽身上,眺望雲海,日出,輕聲道:“蕭陽,謝謝你。”

  謝謝你的愛,亦謝謝你堅持。

  晨曦映襯蕭陽唇邊淡淡的笑容,真正該說謝得是他啊。

  (正文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