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亦或是蕭爺那雙斥責他的眼睛?

  楚帝打了個機靈,仿佛蕭爺那雙眼睛很熟悉,在哪裡見過?

  一直在蕭家葬魂谷訓練死士的蕭爺,楚帝怎麼可能見過。

  “我今日上朝除了拒絕同長公主的婚事外,還有一事……”

  蕭爺上前一步,目光透著一抹陰冷,“陛下何時準備好祭奠英宗的祭品?您再拖延下去,會讓天下人看出您根本無心祭奠英宗,陛下,江山是英宗打下來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忘記英宗的豐功偉績,唯有你不能忘!”

  顧明暖目光閃了閃,又輕言曼語的安慰著喜極而泣的長公主,卻把蕭爺方才說的話一句一句記在心上,回去要好好再思考一番。

  不僅是她,蕭陽和蕭越同樣記下了。

  蕭越甚至覺得蕭爺不似蕭家人。

  “安樂王是英宗唯一的骨血,他今年不小了,經過蕭陽和顧衍的教導,我看他正常許多,即便無法領差,也該成親了。他當初是摔壞了腦子,並不是摔壞了身體,為英宗延續香火,也是他的責任。”

  正因為如此,楚帝才不敢讓安樂王成親,摔壞腦子不會遺傳給下一代,一旦他生出個聰明伶俐的兒子,對楚帝來說麻煩絕不小。

  “母后一直很疼安樂王,想給他尋個好姑娘。”

  “紀太后眼光可不怎樣,交給她,一輩子都未必能找到適合安樂王的妻子。”

  蕭爺回頭看了一眼顧明暖,“相反燕王妃賢惠聰明,同北地閨秀和南邊的世家貴女都有交情,又同安樂王情同兄妹,此事就交給燕王妃吧。”

  “陛下您就不必再為安樂王操心了,他的婚事,我會幫忙操辦。”

  蕭爺也不等顧明暖答應,背對著楚帝揮了揮手,“我想走了。”

  邁著四方步,走出金鑾殿。

  第五百九十三章

  不過一會功夫,蕭爺的身影就消失在眾人面前,融入外面的陽光中。

  楚帝沉默無聲,滿朝文武眼中有驚訝,有憤怒,更多得是深思,早就聽說蕭爺對安樂王極好,沒想到今日他竟然當庭說起安樂王的婚事。

  對紀太后多有輕蔑之色,教訓起楚帝猶如教訓一個晚輩。

  雖說蕭家囂張,但是無論是蕭越,還是蕭陽起碼在朝臣面前給楚帝留了些許的顏面,從未像蕭爺這般不客氣。

  楚帝下不來台,又在記憶中仔細思索是不是見過蕭爺那雙眼睛……神色肅穆,面沉如水,又略顯心不在焉。

  蘇公公識趣的說道:“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按說國事上不可能沒一點事情需要承奏楚帝決斷,尋常時,靜北侯蕭越也會找點事給楚帝做,但是今日所有朝臣都沒了回事的興致,齊齊躬身道:“恭送陛下。”

  楚帝站起身,深深凝視蕭越一眼,“靜北侯御書房候駕。”

  “臣遵旨。”

  蕭越正有話同楚帝單獨說,楚帝身上龍袍微抖動,邁出金鑾殿,直奔後宮而去。

  “小叔看蕭爺方才有點不妥?”

  “他一向看重安樂王,曾效忠於先帝的臣子大多無法忘記先帝的雄才大略。”

  蕭陽眼裡閃過一抹遺憾,可惜自己生不逢時,只能從文獻上和旁人口中知曉先帝的事跡,有不少文獻還被剛登基的楚帝篡改過。

  蕭越笑容有幾分勉強,“我總覺得他不大妥當,莫非是我多心了?小叔,他可是掌握著蕭家最為精銳的死士,萬一哪一日突然投靠安樂王,對我蕭家的影響著實太大了。即便安樂王指望不上,他的兒子呢?”

  同楚帝有著相同的心思,蕭越並不怎麼期望安樂王娶妻生子。

  他壓低聲音道:“我同小叔縱然有矛盾,我們都是正統的蕭家子嗣,蕭爺……來歷神秘,平時又不露真容,就算有人假冒他,怕是咱們一時也分辨不出。”

  “從頭到尾都是他,誰能假冒得了?”

  蕭陽不在意的淡笑,柔軟白皙的手按了按蕭越的肩膀,“一個人衣服,容貌都可能改變,不過他身上的功夫卻是做不得假的。蕭越,你可知你最大的短處是什麼?除了自私忘本外,有時不夠自信啊。”

  一旁的顧明暖正好聽到這句話,嘴角抽動,眼看著蕭越變了臉色,合著在蕭陽眼中蕭越就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沒有一點的可取之處?

  實話也太傷人了。

  “他訓練出來得是蕭家死士,即便他將來背叛蕭家,這群人也不可能同他一起離開,是蕭家的東西,誰也奪不走。別說安樂王如同孩童,就算他將來有個聰明非常的兒子,你這麼大人了還擔心一個辱臭未乾的孩子?”

  蕭越眉梢一挑,其實他不是不懂得蕭陽所說的道理,只想試試看能不能挑撥一下蕭陽和蕭爺之間的關係,或是從蕭陽隻字片語中看出一些端倪來。

  小叔說話滴水不漏,還被警告了一番,他略覺心塞,幾次同小叔爭鋒他都占過便宜,這輩子是不是永遠都要被小叔壓在頭上?

  蕭陽沒心思理會蕭越的心情,彈了彈手指道:“既然他把安樂王的婚事交給你嬸子,我對英宗也多有敬意,自然不忍心他血脈凋零,在此事一定盡力,你政務繁忙,此事你就不必管了。”

  “長公主殿下。”顧明暖眼珠一轉,輕聲說道:“我認識的閨秀不夠多,經歷的事少,閱歷不足,更沒做過保媒的事兒,您是安樂王的嫡親姑姑,可否幫著我為王爺選一名適合的王妃?”

  給長公主找點事做,許是可以沖淡她的心結,這次她差一點血染金殿,紀太后和楚帝心中未必對她就沒有記恨,再居住在皇宮裡,長公主對至親只會更加絕望。

  顧明暖眼角餘光撇過顧征,打長公主主意的男人可不止顧征一個,最讓她想不到得是,以前顧征對表妹歐陽氏說不上多好,但他們夫妻也是相敬如賓,夫唱婦隨的,怎麼突然顧征就有停妻再娶的心思?

  歐陽氏不夠聰明伶俐,對顧征卻是實心實意的。

  “安樂王需要一個長輩照顧生活起居,他身邊竟是些僕從,他們再盡心,同長輩還是有所區別的,他已經漸漸懂事了,孩童的性情最時敏感。”

  顧明暖看出長公主心軟了,再接再厲的說道:“安樂王府也需要一個主持大局的女子,他和我爹總是胡鬧,伯祖母忙著郡王府已經很頭疼了,實在無暇照料安樂王府。長公主將來再嫁,有兒女尚好,倘若無法誕下子嗣,親侄子也是一個依靠。王爺心思純淨,善良孝順,您還可以慢慢教導他曉得人情世故。”

  以長公主此時的身份,再想避去寺廟顯然不大現實。

  何況娘娘最近正忙著,沒空陪伴長公主,萬一被長公主發現端倪,那可就是天大的麻煩了,長公主隨著侄子安樂王居住是最好的選擇。

  大不了顧明暖讓父親少去王府,同安樂王一起玩時,把人從王府接出來就行了,長公主對父親也應該死心了,以長公主的人品自然不會再糾纏父親的。

  長公主感激的說道:“你為好,我是明白的。”

  冷靜下來的她並不愚蠢,縱然她是天之驕女皇宮也很難有自己的容身之地了,拉著顧明暖的手,低聲道:

  “我最對不起的人就是大皇兄,當年我還小……做了許多錯事,如今能照顧大皇兄唯一的血脈,將來見到他,我也算有個交代了。不求安樂王將來孝順我,只希望他能過上正常人的日子,太平富貴。”

  顧明暖笑著點頭,就然她能改變長公主的命運,上輩子活得艱辛苦澀的安樂王這輩子一定會無憂無慮,有著正常的人生。

  只是他的妻子還真不好找啊。

  蕭爺是不是再故意報復她?

  後宮中,楚帝一臉嚴峻的詢問紀太后,“皇兄臨終前,他身邊還有誰?蕭爺有沒有可能是皇兄的什麼人?他為何在意安樂王?”

  “除了安樂王之外,皇兄真沒別的皇子流落民間?”

  第五百九十四章

  以往楚帝是不在意這些事情的,他不承認,就算當日皇兄果真有皇子送出宮外,又能如何?蕭家會為不知從哪冒出的皇子撐腰不成?

  今日蕭爺的一番說辭,是不是再表明蕭家的態度?

  這些事楚帝不得不深想,好在蕭越對安樂王沒有太多的關注,對先帝也只是口中恭敬而已。蕭陽教導安樂王怕還是看在其岳父顧衍的面子上,以蕭陽那般驕傲的人,連親侄子蕭越都容不下,又怎麼會主動輔佐安樂王。

  楚帝更關心得是蕭爺的身份!

  “母后,您好好想一想,當年我們有沒有……殘留下的人?”

  先帝過世後,除了當時主動退出朝堂京城的蕭老侯爺外,先帝的親信以及扶持起來的重臣陸陸續續或是貶謫,或是消失。

  畏懼楚帝的狠辣手段,朝廷上不再有任何人懷疑他弒兄奪位,不過勛貴武將心裡對楚帝還是牴觸的,楚帝也無法全然相信他們,因此才會有楚帝親征北伐的慘敗。

  將帥不和打不了勝仗,君臣相互猜忌懷疑,楚帝又一意孤行,他兵敗被俘也不奇怪了,只是他那一戰打沒了英宗積攢下的家底,使之皇權旁落,養出了蕭家這樣的權臣!

  紀太后為封口,後宮中無聲無息消失的人更多,其中大部分侍奉過英宗的妃嬪,女官以及宮女內侍被逼為先帝殉葬。

  原本英宗在位時已經廢除殉葬制度的,可紀太后想著越過孫子扶小兒子登基,只能用殉葬滅掉先帝的人。

  “哪裡還有留下的人?都死了!他們都死了!”

  紀太后面色略顯蒼白,精力不濟,最近一段日子她時常夢見大兒子來看望自己,原本是很高興的事,可長子默然和仇恨的目光讓她很是不好受。

  她的確有私心,也偏疼小兒子,國賴長君,英宗的皇子年歲最大的不過七八歲,怎能把朝政教到孩子手上?

  “皇帝不必疑心蕭爺的身份,該死的都死了,即便有僥倖逃脫也不會去蕭家……”

  紀太后望著暴躁又多疑的小兒子,不由得想到驚才絕艷的長子,長子無論何時都很冷靜,從不讓她擔心,她能從坐到太后的位置,還是長子登上皇帝位置後冊封而來的。

  可惜長子太過冷靜睿智,根本不讓她插足朝廷,連國戚紀家都不肯提攜照顧,只讓她在慈寧宮容養,她又豈會甘心?

  大事管不了,她為自己娘家和親族謀劃點好處還不成?

  紀家在先帝手中過得很憋屈,楚帝登基後,紀家才重新富貴尊榮起來,後來紀太后在姜氏的幫助下守住京城,又採納姜氏的建議以金銀等貴重物品換回楚帝,楚帝為表孝心,甚至准許有一支聽命紀太后的衛軍常住皇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