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則消息是多日來難得的好消息。

  “朕會封賞顧衍!”

  楚帝招手讓蘇公公把顧明暖的摺子送過來,吩咐道:“把摺子謄寫兩遍,一份放到朕的寢宮,一份放到朕的御書房。”

  “朕要隨時隨地都能看到,記住今日之恥。”

  第四百四十九章

  楚帝幾乎是咬牙切齒的說出這番話的。

  上一個讓楚帝如此憤恨的人是周家,最後周家被楚帝滅了滿門。

  馮信一點不擔心顧明暖有所不測,她身後站著皇后娘娘,站著蕭陽!

  況且顧明暖也不是狂妄的周首府輔。

  顧明暖又有讓人最忌憚的玄門秘法,馮信能感覺到楚帝色厲內荏,怕是連他都不信顧明暖好對付。

  不過楚帝最擅長忍耐,不知這次他能忍多久?

  重新寫了聖旨,楚帝不知該讓誰去宣讀旨意,他目光在朝臣身上掃過,這些人一個一個都很興奮,此番去宣讀聖旨可是能示好蕭陽和顧衍的。

  這等美差誰不想要!

  “馮信,你去代替朕宣旨意。”

  “臣——”

  馮信遲遲不敢應承,他是很想親眼見到顧衍封王,卻也不願意捧著聖旨去冊封顧衍。

  他倒不是怕別人發現什麼,他是太監,不適合冊封顧衍。

  “不如選個的德高望重的人去冊封顧衍,如此也可讓顧衍感念皇恩,更為忠陛下。”

  馮信的建議並沒被楚帝採納,他就是要寒磣顧衍。

  “派你去北地,一來朕只相信你,二來朕另有要務交給你去做。”

  楚帝漸漸明白,蕭陽逼迫他還都之心不死,今日皇宮起火,明日皇陵被劈,後日楚帝猜不到蕭陽又會做出什麼大事。

  他硬挺著不肯還都作用不大,不如主動一些,效果反倒會更好。

  “陛下,天雷天火示警怕,一封冊封的聖旨遠遠不夠,臣以為陛下親筆寫一封罪己詔,以安功臣百姓之心。”

  首輔單獨一人奏請。

  罪己詔?

  楚帝在兵敗時候都沒寫罪己詔,僅憑顧明暖一封摺子,他就告訴天下百姓,他做錯了?!

  顯然楚帝很是不樂意,太抬舉顧明暖。

  “此事容後再說。”

  “陛下。”

  首輔叫住楚帝,朗聲說道:“懇請陛下以天下為重,以安百姓之心。”

  他只挺挺跪在楚帝面前,徹底擋住楚帝都退路。

  噗通,噗通,又有十幾個人跪下來,高聲唱諾:

  “懇請陛下以天下為重,懇請陛下加封此戰臣顧衍,恩情陛下厚賞深明大義,敢於直言的嘉寧郡主。”

  “你們是朕的臣子,還是蕭陽的部屬?”

  真正蕭陽的人齊齊翻了個白眼,陛下的眼神不大好,那些人明明是在為嘉寧郡主揚名。

  應該是顧家的人吧。

  馮信眯起眼睛,這些人中有顧家人,更有——皇后娘娘的人!?

  他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皇后娘娘為什麼這麼抬舉顧明暖?

  “臣是陛下的臣子,正因此才上諫言。”

  楚帝氣結,一個個說的好聽,肯定被蕭陽和顧家收買過去的。

  他會懷疑任何人,唯一沒有懷疑過只能依附她生活的趙皇后。

  楚帝不肯下罪己詔,一連幾日朝臣堵在後宮門口勸諫懇求楚帝。

  換作往常,楚帝早下令東廠和錦衣衛收拾這群不知好歹的朝臣了,廷杖,詔獄等等足以讓朝臣不敢在宮門口請命。

  楚帝現在不能順著自己的性子懲罰這些朝臣。

  沉默避讓的楚帝助長了朝臣的氣焰,短短兩日,跪在宮門口的朝臣多了一倍不止。

  在楚帝的御書房中堆了厚厚半人高的奏表,除了為顧明暖請求表彰外,更多的人上摺子建議楚帝效仿先帝英宗,廣開言路,重視御史和言官。

  楚帝只想超過英宗,並不想效仿他病逝的皇兄。

  不知是不是錯覺,楚帝感覺英宗被幾次提起,甚至在他寵幸妃子時也總覺得有人站在他床邊。

  有幾次窗前或是床前閃過人影,楚帝差一點失手把承寵的妃嬪掐死。

  他疑神疑鬼,卻總也找不到明明看到的人影。

  當紀太后向他哭訴,夢見長子英宗時,楚帝臉色煞白,深一腳淺一腳迅速離開慈寧宮。

  紀太后對長子是有愧的,準備祭品遙祭先帝英宗,並把安樂王叫到跟前,好吃好喝的款待安樂王。

  自從顧衍走後,安樂王變的沉默,蔫蔫的,沒什麼精神。

  往常喜愛的玩具遊戲,他全然沒了興趣。

  “我要顧衍,顧衍!”

  安樂王坐在慈寧宮打滾,哭鬧:“顧衍不在,妹妹也不在,沒人陪我玩了。”

  紀太后眼看著似孩童般胡鬧的二十多歲的青年,無奈的嘆息,不是她不肯把皇位交還給長子英宗之子,安樂王根本沒有辦法治理江山。

  向北方安葬英宗的皇陵,紀太后雙手合十,默默念叨了幾句。

  紀太后知曉輕重,此時斷然不能把安樂王送去北地。

  顧衍也好,顧明暖也罷,都不適合再同安樂王一起玩耍了。

  “選妃罷。”

  紀太后好不容等到安樂王哭累了,睡著了,她自信摩挲安樂王的額頭,孫子同長子眉眼很像。

  只是安樂王純真爛漫,而長子英宗卻是孤傲冷靜。

  “皇祖母,什麼是選妃?”

  安樂王睜開眼睛,很是困惑的哼哼:“王妃不好吃,不好玩。”

  “有了王妃,再那幾個側妃,她們可以陪你玩。”

  紀太后耐著性子哄著安樂王,“她們不是吃的,有她們陪著你,比你同顧衍玩還有趣兒。”

  “我不要王妃,只要顧衍,顧衍!”

  紀太后額頭再次疼痛起來,有眼色的宮女陪著安樂王玩鬧,讓紀太后慢慢的脫身。

  跟在紀太后身邊的尚宮道:“給安樂王殿下選妃,是不是先問過陛下?”

  “不用!”

  紀太后果決的搖頭,“給哀家的皇孫選妃這點小事就不必再麻煩陛下了。”

  話鋒一轉,紀太后遺憾嘆息:“哀家知曉陛下最近幾日心緒不寧,早早安排好安樂王的婚事,先帝知道安樂王過的好,也不會再來尋哀家和陛下。”

  “本來最適合安樂王的人選該是顧明暖——她爹同安樂王相處的好。想來她同安樂王也適合,雖是安樂王若孩童,堂堂皇族王爺也不算委屈她。”

  紀太后身邊的尚宮敷衍的應著。

  倘若紀太后給安樂王賜婚顧明暖,天下立刻打亂,顧衍不會同意,蕭陽有可能因奪妻之恨興兵,楚帝也不會讓嘉寧郡主配安樂王。

  “太后娘娘的好心想來先帝是明白的,只是殿下兒時是何等的聰明伶俐?只是摔壞了腦子才如同七八歲孩童,奴婢覺得王妃是要好好選的,您在,安樂王無憂,以後安樂王也不能全靠太后娘娘。”

  第四百五十章

  身邊人的一句話提醒了紀太后,安樂王並非天生就是傻子。

  他在六七歲以前是個聰明伶俐的孩童,不是摔壞腦子,他現在比蕭陽等卓越的英才也差不到哪去。

  一旦他娶王妃,生出來是女孩兒還好,萬一生出聰敏伶俐的男孩子,又是一番折騰。

  也不知怎麼回事兒,最近帝都金陵總是提起從未到過南方的先帝英宗。

  很多人都在說英宗是千年難見的明主。

  紀太后不信背後沒人操縱,稱咋案英宗又把楚帝至於何處?

  楚帝昏庸,得位不正的言論已經漸漸興起,安樂王已經很惹人側目。

  紀太后望著嬉笑打鬧的安樂王,嘆息一聲,不再提給他娶王妃的事兒。

  同跟前的人念叨一句:“顧明暖看著安分,卻是個愛出風頭的。”

  言下之意顧明暖不適合做安樂王王妃,結果這話傳到趙皇后耳中,也傳到了外面去,紀太后不得意嘉寧郡主顧明暖。

  原本顧明暖就不喜歡紀太后,聽了這些話一笑了之,並沒放在心上。

  而趙皇后卻讓紀太后連續做了一個多月的噩夢,顧明暖這還算愛出風頭?

  在趙皇后眼中蕭暖哪裡都好,像上摺子這事,就該多做幾次。

  嘉寧郡主因一份摺子名揚天下,震動帝都金陵,趙皇后最為高興。

  自然背後少不了趙皇后和蕭陽的推波助瀾。

  顧明暖負責點火,而他們兩個使勁的添柴火,原本只是星星之火,愣是燃燒成漫天大火。

  楚帝怎麼做都無法撲滅烈火,趙皇后使人逼著楚帝下罪己詔,以此讓小暖名聲響亮,地位遠超世俗貴女。

  同時她希望能喚醒顧明暖的野心,畢竟倘若她能成功的話,小暖是她唯一的繼承人。

  她不像姜太夫人,始終認為兒子才能繼承一切。

  女兒為何就不行?

  而蕭陽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逼楚帝還都的安排上。

  有關英宗的事情,就是蕭陽讓人傳播的。

  “別傷到安樂王殿下。”

  顧明暖也時刻注意著金陵的動向,在蕭陽來看望她時,主動說道:“他是英宗最後的一點骨血——”

  可能英宗還有一個皇子健康的皇子活著,只是不知如今他在何處。

  蕭陽並未因顧明暖這句話而生出嫉妒和不滿來,點頭道:“蕭家世代忠於先帝,自當不會虧待英宗唯一的血脈。”

  莫非蕭陽沒有看到書中的紙張?

  顧明暖心頭閃過一絲狐疑,倘若英宗還有個健康的皇子,蕭家還想著某朝篡位嗎?

  起碼蕭越不會放棄野心,顧明暖最關心蕭陽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她現在無法確定皇子在何處,也只呢個暗自派人傳播英宗還有皇子在世的消息。

  蕭陽問道:“怎麼了?你哪裡不舒服?”

  開始顧明暖專注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柔情似水,宛若明媚的春光般溫柔,還麼等蕭陽得意,她的目光變了,多了一分無奈和內疚。

  顧明暖扯了嘴角笑著搖頭,望向蕭陽堅毅的下巴,“燕王殿下?”

  蕭陽暗罵江恩大嘴巴,馮信捧著聖旨已經出京了,他早晨得到的消息,不過一頓早膳的功夫,就傳到了顧明暖耳中。

  靜北侯蕭越用了渾身解數都無法打聽出蕭陽的消息,顧明暖卻可輕易得到。

  還不都是他縱容的,蕭陽本性高冷孤傲,心機頗深,他不介意把好的,壞的都攤開,讓顧明暖更了解更安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