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夏蘇知道,卻做不到,以欺侮家人換自己活好。她只能選擇最沒出息的做法,忍辱負重,積蓄逃跑的力氣,等待逃跑的機會。

  她不想同閔氏多費唇舌,因為再論過去誰是誰非,已毫無意義。她亦不問閔氏有無湊足五千兩,湊足自無需她關心,湊不足她也沒能力幫,那位總是動著腦子轉著心思的厲害大姐,定有法子脫困。

  「可認識劫你的漢子?」趙青河又問。

  閔氏下意識捉緊銀票,神情驚惶,「之前從不曾見過,想是我一路兜畫,落了賊人眼。」

  這時外頭的動靜引來了僧人,聽說有賊入室搶銀,趕緊去報官府。

  官差們來後,自然認得趙青河和喬生,熱絡打招呼的樣子盡落閔氏的眼,心中自又一番唏噓。

  而那賊漢,承認暗中跟了閔氏數日,見她獨自一人兜賣古畫,故而起了賊心,今日成交大筆銀兩,才最終動手。

  只是他運氣十足差,不但閔氏頑強,還遇到趙青河和夏蘇。

  過兩日,趙青河同夏蘇說起那案子結了,閔氏已趕往揚州替劉莉兒贖身。他又道閔氏臨走前,感激他們相助,因此發誓不對劉莉兒提及半點杭州事。

  夏蘇淡然之極,「閔氏待我大姐如親女,你覺得她會幫我不幫大姐麼?這世上,親人都不可靠,還是別指望不相干的人了。」

  趙青河但笑,「我也不過幫她轉達。你大姐若是有腦子的,就該知道元氣大傷之後,要找個好地方養著,否則尋人晦氣,就是尋自己晦氣,只會更倒霉而已。」

  「隨她吧。」夏蘇自覺沒那個腦力預測劉莉兒的動向。

  ----------------------------------------

  今天第一更!

  ☆、第117片 溪山數珍

  「你這兩日都跑衙門,可是那樁沉船案有了進展?」夏蘇覺得,比起陳年舊事,不如聽些新鮮的。

  趙青河也顯得起勁些,「不錯。杭府仵作確有些本事,拼屍結果證實少一人,死者皆被毒劍刺中要害,毒為七步倒。而林總捕沿岸部署也有發現,有人在年夜那晚目擊到了貨船,當時船上有燈光無人影,不遠處卻有一條搖櫓,往蘇州城的方向去。」

  「你猜得都對了。」夏蘇但嘆,「只是竟還有比窮凶極惡之徒更狠的人,你今後……」

  頓時消音,暗道差點。

  趙青河的眉毛又囂抬起來,「多謝妹妹記掛,我今後會更加小心的。」

  夏蘇撇撇嘴,這人皮厚,她也不是第一天見識,最好別理,越理越起勁。

  「但我覺得這主謀之人似乎無意再殺我滅口,至少是不心急了。那馮保是自己吃不得虧,想拿你尋我晦氣,而鬍子是自作主張,自找死路。怎麼看,都是他們自己人殺自己人,且毫不容情。我就奇怪一件事,幹這無本買賣的主謀到底手下多少兵,能讓他這麼辣手懲戒,一殺一船。」

  夏蘇想都不想,信口胡說,「許是錢賺夠了,打算金盆洗手,過往的功臣反而礙手礙腳……」一路說到開國皇帝去。

  趙青河一怔,漸漸得,神情認真,來回踱起步子,一個人喃喃著,也不知說什麼,末了拍手一喝,「妹妹好聰明。」

  「呃?」夏蘇反愣,不知道他怎麼得出這個結論。

  「先讓我窺見一斑,滅口不成,又因妹妹一雙好眼,破了他的障眼法,再來桃花樓命案,馮保敗露,引得官府介入,案子不但結不了,反而越查越深。這時本該萬分小心,偏偏蠢手下做蠢事,又主動把賊船奉到我們跟前,逼得他下定決心自斷手腳。妹妹一語中的,恐怕那人真要收手了。試想,一夥窮凶極惡之徒難找,一夥訓練有素的偷盜團伙更需要精心培養,就拿魯七夫婦來說,兩人蟄伏趙府多年,連他們都成了無用的棋子,再不全盤棄局,那人的真面目絕對藏不了多久。」趙青河說得好不激動,「妹妹真是太聰明了。」

  雖然被連夸兩回聰明,夏蘇自知,這個聰明人可不是她。

  「接下來麻煩了啊。」趙青河無意識地自言自語,「他一旦收手,如同死無對證,哪怕今後面對面,也難知他罪惡累累,就算知道,亦沒有證據。妹妹說,如何是好?」

  「……」夏蘇覺得,她最聰明的做法,還是閉嘴。

  「妹妹……」

  夏蘇又不好罵他把妹妹這個詞念成了咒,弄得她腦瓜子都要裂開了,就從書架上拾起新買的那本冊子,往桌上一放,同時攤開手心。

  「一兩銀子。拿來。」

  她不聰明,不過忍耐了很多年後的現今,她決定,吃什麼都行,就是不能吃虧,尤其面對——

  好欺負的人。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這日,黃昏近晚,柳梢倒是長齊全了,月卻好似一片新葉,柔弱垂在枝頭。

  西湖畔的涵畫館已下了門板,三月春好的後館,花兒吐芳葉紛綠,平日人來人往,這時只有約客,正好一男一女。

  應得一時好景,應不了詩中真意,二人正說一樁交易。

  女子面貌清秀,談吐頗有大家風範,只是裝束樸素,甚至看得出家境困窘。

  「家祖生平無他好,傾盡家財收藏古畫,前些日子他過世,我才繼承了開箱鑰匙,一經整理,竟發現他將《溪山先生說墨笈》里江南卷中所提到的八幅畫都集全了。溪山先生是北方鑑藏大家,見識廣博,他用十年走遍大江南北,將遺落在民間的珍畫記載了下來。因其中多數作品不為人知,此書一出版,就遭到了同行不少質疑,然,事實勝於明辨,好幾幅說墨笈中的畫作現世之後,經鑑藏大家和名畫家們的認定,確為滄海遺珠。故而,越來越多人認可了此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