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可惜,沒找到病因,治標不治本,藥不對症,自然惘效。

  聽到這,雲初的神色緩和了不少,點頭說道:

  「如七爺的病因果如徐先生所言,徐先生用藥自然沒錯,只因您未找到病因,藥不對症,自然無效!」

  徐太醫眼前一亮,急聲問道:

  「以董夫人之言,七爺病因在哪?」

  「七爺是因為肚子裡生了蟲子,才會如此,如不先將蟲子驅除,再好的方子也是枉然。」

  本以為雲初會說出什麼高深的道理,不想竟說出這麼膚淺的話,徐太醫立時沒了熱情,眼裡閃過一絲輕蔑,畢竟在官場混跡多年,也知雲初是他得罪不起的,思索了片刻,耐著性子說道:「老夫祖上幾代從醫,自己也行醫半世,從沒聽說過蟲子可以在人肚子裡生長,老夫倒是聽說過黎國西部流傳著一種蠱術,可以在人體內種蟲,但那中蠱之人的脈象、里症卻全不是七爺這樣!」

  說著,搖搖頭,又肯定地說道:

  「七爺絕不是中蠱!」

  什麼叫沒聽說過?

  電腦你聽過嗎?網絡你聽過嗎?B超、CT,汽車、火車、輪船啦,你聽過嗎?沒聽說過的事兒多了去了,不等於沒有!聽了這話,看著徐太醫一副酸腐固執的模樣,雲初氣的直咬牙,暗暗腹排了半天。

  大概欒國那些絛蟲、蛔蟲病人都這麼被治死了,自然沒人見過他們肚子裡的活蟲子!

  端起茶喝了幾口,順了順氣,雲初這才淡淡地說道:「俗話道,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醫道本就博大精深,徐先生沒聽過的不止這些,您沒聽過,不代表就沒有!」

  最後一句話,雲初說的極慢,徐太醫的臉騰的一下漲的通紅,雖然對雲初口中的「世界」是什麼迷惑不解,但也明白雲初是譏笑他孤陋寡聞,嘴唇哆嗦了半天,開口說道:「董夫人說的是,老夫孤陋寡聞了,只是老夫自認對《魏氏百草》、《中藥志》、《藥經》等都倒背如流,卻沒發現上面記載過董夫人說的蟲子,更沒見過董夫人藥方里的檳榔,至於那南瓜子,老夫也從沒聽說過他還可以入藥!」

  氣憤已極的徐太醫,早忘了雲初比他高好幾個官品,又是董國公的兒媳婦,語氣漸漸地也不善起來。

  董國公臉色變了又變,終是沒有開口,只端茶喝了起來。

  徐太醫說的那幾本書都是欒國歷代流傳下來的醫藥聖典,有如雲初前世的《本草綱目》《黃帝內經》之類的著作,這些雲初還是知道的,她前世學醫,這一世自然對醫學感興趣,這些日子學欒文,她每天就看這些東西,別的不說,那本《魏氏百草》她可是倒背如流,聽了徐太醫的話,看著他和董國公勉強克制的怒意,雲初心一顫,恍然間明白過來,以徐太醫的酸腐固執,想要說服他接受她的觀點,無異於說服太太讓她改嫁一樣,一個字,「難」,再辨下去,怕是到天黑,也沒個結果。

  為今之計只有刺激他讓自己儘快給董和治病,然後用事實說話,由不得他不信。想到這,雲初在心裡計較了一番,開口說道:「徐先生說的《魏氏百草》,我也略知一二,先生剛剛說旱蓮草,《魏氏百草》可有?」

  「這旱蓮草性甘酸,涼,味咸,入腎、肝、大小腸經。是鄭鯉發現,記載在他的《本草經》中,他的《醫方集解》也有提到此物,鄭鯉是文帝12年生人,在魏橋山魏氏之後,《魏氏百草》上自然沒有。」

  「既然徐先生也知,繼魏氏之後,後世人又陸續發現許多可入藥的植物,這在當時,都是魏氏沒見過或沒發現的,正如這檳榔,興許就是後世人發現,只魏氏不知罷了,徐先生自稱也沒見過此物,但您就敢保證,您走遍了欒國,欒國的一草一木都看遍了?」

  「這……」

  雲初的話問的犀利,徐太醫一時竟也啞然,他還真不敢和雲初較真,說他沒見過就是沒有。

  打蛇隨棍上,雲初接著說道:

  「徐先生的方子可曾治好了七爺的病?」

  廢話!

  要治好了七爺的病,還在這和你辯什麼方!

  聽了雲初明知故問的話,徐太醫明顯地感覺雲初有意讓他難堪,但云初問的也是事實,卻是無可辯駁,坐在那裡,臉色由白變紅,由紅變靑,漸漸地,額頭起了青筋,就差要暴走了。

  見他這樣,再接再厲,雲初說道:

  「既然徐先生醫不好七爺的病,就說明徐先生並沒找到七爺的病因,不能對症下藥,既然您不知七爺的病因,又怎知我的方子不能救人,一味地阻止我醫治七爺?」

  不是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嗎,你的方子,一味不是藥,一味根本就不存在,聽了雲初的質問,徐太醫竟生出一股無力的感覺,他覺得這位四奶奶太難纏,簡直是無理取鬧,但前面有雲初的連連質問,他此時還真就不敢再說那檳榔不存在,也不敢說南瓜子就不是藥。

  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如何回答,只臉色青白地看著雲初,廳里一時沉寂下來,就在雲初以為他不會回答的時候,徐太醫開口說道:「既然董夫人說這檳榔存在,那還請您指明在欒城那個藥堂能買到此藥?」

  「這……」

  正文 第九十九章隔簾辯方(下)

  沒料到徐太醫會有此一問,雲初一時噎在了那兒,懵懂了片刻,隨即說道:「這檳榔也是我在藥書上看到的,木本植物,生在欒國南部,果實比雞蛋小些,叫檳榔果,味苦、辛、性溫。歸胃、大腸經。主治驅蟲、消積、下氣、行水、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後重等,至於欒城有無此藥,我的確沒考證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