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著,又警告了喜梅、芙蓉一番,這才將《母訓》遞給雲初。見太太如此鄭重,已冷靜下來的雲初,不得不恭恭敬敬的雙手接過,佯裝認真的翻開,看了兩頁,一色的蠅頭小篆,看得雲初眼前直暈,很想一把火燒了乾淨,太太傳家寶似的把《母訓》偷偷地傳給她,可真是找錯人了。

  如傳給姚瀾,興許這個事事謹慎的大奶奶真能傳家寶似的供著,虔誠地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可惜,太太一己之私,竟傳給了她這個現代人,還想讓她這個冒牌的才女在上面留兩個字,光宗耀祖,做夢!

  她早晚一把火燒了這勞什子。

  看著太太眼中煜煜的光彩,雲初恨恨地想著。見她看得認真,太太心情大好,開口說道:「雲初,這些回去再看不遲,來,我給你講講畫像上的這些人。」

  說著,太太伸手拉著雲初越過供案,來到畫像前,指著正中央的那幅三十左右,端莊典雅的女子道:「她就是我剛說的,我們董家的第一代祖母,董薛氏,論起來,應該是你太祖奶奶的曾祖奶,也是我們董族的第一個節婦,不僅我們董家的貞女祠有她的畫像,我們族裡的烈女祠,也供著她……」

  「這裡……是後來建的?」

  聽了太太的介紹,雲初本想問這裡就是貞女祠,話到嘴邊,又改了口。太太點點頭道:「這裡原是董薛氏居住的舊址,本是三間茅草屋,你太祖爺爺發跡後又重新翻蓋成現在這樣,雖然經過幾次修整,卻一直保持了原貌,這也是這座貞女祠與府里其他宅子不一樣的原因,那時還沒有現在的這種歇山、廡殿頂式的宅子,在當時,這宅子也算是華貴的了。」

  說著,太太頓了頓,見雲初不語,又接著前面的話道:「你太祖爺爺的曾祖父在這董薛氏十七歲上便撒手人寰,留下兩個吃奶的孩子和幾畝薄田,當時日子太窮,雇不起人耕種,董薛氏只得親自起早貪黑地勞作,有一日回去晚了,失足落水,被一位路過的男子拉了一把,救了一條命,董薛氏自覺失節,但因兒子太小,怕死了以後無人照看,讓董家斷了後,也不敢自裁,於是生生地砍掉了那隻被拉過的手……」

  不是吧,這麼殘忍的事,還拿出來廣告似的宣傳?聽到這兒,雲初不覺打了個冷顫,看看自己的手,還好,雖拉過小七,但他才五歲,不算男人,應該不會被砍。

  正想著,見太太已踱到另一幅畫前,招手叫她,雲初跟上前抬眼望去,瞧見畫上之人竟梳著雙丫髻,雲初疑惑地問道:「她是誰,看妝扮,好像還沒出閣。」

  「沒錯,她的確沒出閣……」

  「既然沒出閣,怎麼還……」

  「她是你太姑奶奶,閨名叫董萍,打小定了親,沒過門丈夫就死了,她便在娘家守節,一日隨你太祖奶奶上街,遇到幾個無賴,來不及遮掩,被看了幾眼,見她漂亮,那些無賴竟當街調戲起來,說你太姑奶奶的那雙眼睛是專門勾男人的……你太姑奶奶回去後,覺得沒臉見人,將心一橫,硬把一雙水汪汪的眼睛給戳瞎了……後來傳到了萬歲那兒,不僅加封了誥命,還特旨免除了我們這支的勞役,你太祖爺爺也因此發了跡。」

  說完,太太清了清嗓子,又補充道:

  「當時,你太姑奶奶為夫守節,雖沒出嫁,也是盤了頭的,這畫像是她去世後,你曾祖父為了向世人彰顯她未嫁而守節的事跡,特意讓人將她畫成未出閨的模樣……」

  沒出嫁也守節,守節也就罷了,卻還戳瞎雙眼,這哪是烈女,簡直是無極腦殘女!

  聽到這兒,雲初終於明白了,那曠世才女為什麼明明不喜歡董愛,明明知道董愛不久於人世,還傻糊糊地嫁進來,原來早被太太用董家這些烈女的「光榮事跡」洗了腦。

  不用再聽,董族這九十八個節婦中,大概有一半是瘋子!

  看著太太的嘴一張一翕,雲初那是一個暈。眼睛從畫像上一一掃過,最後落在一副七女圖上,驚異地問道:「咦……這幅上面怎麼畫了這麼多人?」

  正文 第四十六章 仕女

  順著雲初的手指望去,的確,不同於其他畫像,這幅畫正中央一把櫸木扶手椅上,端坐著一個酷似董萍的四十左右體態豐盈的婦人,身後恭順地站著六個妖嬈的女子。

  端詳了半晌,太太指著那個端坐的女子說道:

  「這就是我剛和你說的太祖奶奶,她身後的六人是你太祖爺爺的六個伺妾……」

  「六……六個伺妾?」

  這也太多了吧,一娶就是六七個,就這樣,還要求女人節烈,真是變態的道德標準。七人一起供在這兒,該不會是那個什麼太祖爺爺過世後,這七人一起為他守節,成了節婦吧?

  心可是夠齊的,趕上競賽了,聽了這話,雲初詫異地看向太太,不可置信地問道:「難道,這七人……都……」

  太太點點頭道:

  「是的,她們一起做了烈女。」

  「做烈……烈女!」

  一個人殉節,那是情深意重,七人同時殉節,那是天方夜譚,不會是董家為了湊數,逼著這些妾自殺殉節吧?

  見雲初驚詫,太太點點頭,肯定地說道:

  「她們的確是同時做了烈女,我當初聽了這些,比你還吃驚……」說著,太太娓娓地講了起來:「因你太姑奶奶的事跡,你太祖爺爺備受萬歲青睞,一路扶搖,到了南帝1年,已做了樊驤府同知,那一年,先皇剛剛駕崩,南帝年僅八歲,黎國欺負新君年幼,聯合赤國大舉進犯我國,掠奪鹽田糧食,見天下離亂,刀兵四起,你太祖爺爺便棄官從了軍,仗著一身的武功,很快便升到了宣慰使,升官後,一次接家眷相聚,途遇強敵,你太祖爺爺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勉強保護著隨在他身邊的大將軍之子逃脫,你太祖奶奶和這六位伺妾怕被賊兵掠去,毀了清白,使你太祖爺爺蒙羞,在他逃脫之後,紛紛自裁,做了烈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