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此,她深切的認為,自己應該活的很愜意,很有面子,在內府里自己就該是老大。

  可偏偏不是。老太太不斷打壓她,而每次在大事上的抉擇上,盛紘也毫無例外的站在嫡母一邊,致使管家大全落在大孫媳婦手中,王氏被架空,成了門面菩薩。

  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導致王氏越來越窩火,加上康姨媽的攛掇,她就越想越氣。

  這裡,部分讀者忘記了一個事實。王氏從來沒想過要老太太死,她沒這個膽子和智慧,只是想讓老太太病一場,自己可以收回大權,並且得回尊嚴。

  對於腦筋清楚的人,例如我們聰明的讀者們來說,當然不會這麼輕易就聽信旁人的話,總會多考慮考慮,多想想利弊;可王氏是個糊塗人,準確來說,她是個容易激動憤怒的人,所以才會在林姨娘柔弱的眼淚攻勢之下,全面輸掉老公的心。

  現實中這種糊塗人難道沒有嗎?某關的親戚里就有這樣的人,一上火就什麼都忘了,什麼難聽的話都說的出來,什麼傻事都會去做。

  所以,當康姨媽巧言令色的一通攛掇侯,更年期的王氏就發昏了,在她看來,不就是下把巴豆那樣的事麼?何況她並不認為會被發覺(每個犯事者都是這麼想的)。

  而康姨媽是居心叵測,打著‘哪怕事qíng揭露,自己也能推脫的一乾二淨,讓王氏去頂罪’的主意。

  至於盛紘,他也並非罔顧嫡母的性命,母子感qíng嘛,還是有那麼點的,只是他更熱衷於自己的仕途和聲望。按他的意思,先把事qíng按住,然後關起門來解決。當然,就像王氏所想的,看在王家和兒女的份上,盛紘又能把妻子罰得多重?

  更別說康姨媽了,王家拒不交人的話,盛紘又不敢聲張,估計連手都夠不著。

  總結,盛紘也不是不想處罰王氏,而是他的處罰方式和處罰力度,顯然無法使明蘭滿意,並且她也一開始就想到了,所以才會提前布置一番,著意把事態擴大,要討個公道。

  這裡補充一句。

  我再次說一遍,古代不是法治社會,請大家不要把古代的法制想的太美好。

  就算老婆毒死了老媽,做兒子兼老公的事後不報,通常算一個‘不查’,嚴重點算‘包庇’,再嚴重點算‘不忠不孝’,只要他沒參與下毒,殺頭是不會的,抄家也是不會的,但可能會革職或革功名,狠一點吃些官司。

  至於明蘭私設公堂——連這個qíng節也非議的讀者呀,我真是無話可說了。

  有木有看過《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電影是著名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那會兒都已經是民國了,請問那個紅杏出牆的三姨太是怎麼死的?她是良妾好不好,又沒賣身契,那家人憑什麼殺死她。

  從古代起,宗族勢力就是一個十分qiáng大的力量,有些閉塞或偏遠些的地區,宗族祠堂直接可以審判部分罪責,例如忤逆,通jian等。浸豬籠,私刑等,基本上官府在某些程度上是默認這種qíng況的存在的。

  古代講究的是qíng理法,三合一;法是排在最後的。並非說法是最不重要的,而是說,法這條路,是古代人解決問題的最後選擇。古代人認為,可以的話,儘量別上公堂;尤其是家事,一旦上公堂,那就是醜聞。

  當然,明蘭私設公堂依然是不合法的,她何嘗不知道,可是只能這麼選擇。她需要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抓住主動權,才能對抗康家,王家,還有扭扭捏捏的盛紘老爹。

  明蘭知道這是錯的,但錯又怎麼樣,只要能替老太太報仇。

  以上,就是偶寫這個qíng節時的構思過程。

  歡迎大家指正,但請別再用‘因為孝是古代頭號規範,所以王氏不至於幹這種事’或者‘謀害嫡母是多麼多麼大的罪過,王氏哪那麼神經’這樣的論點了。我已經說過了,不論是文字記載的文言小說,還是口口相傳的故事,兒孫謀害長輩的事從來都是存在的。

  誰不知道造反是誅族的罪行,可歷朝歷代的野心家們難道少了?誰不知道停妻再娶是大忌,可幾千年來的陳世美們還不是前赴後繼。謀害婆婆和謀殺親夫一樣是罪不可赦好不好,呵呵,有膽有識的潘金蓮們也不少。

  無論這幫人後來都受到懲罰了,但至少有人這麼做了。

  在武林社會中還有比師門更要緊的嗎?不肖的徒弟比比皆是。

  無花和南宮靈兄弟倆,自小受疼愛,教育多么正統,結果給師父和養父下天一神水來毫無壓力。其實天楓十四郎根本是自己不想活了,哪裡是被殺死的。那個少林老和尚和丐幫幫主才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霉,好好應邀去決鬥,堂堂正正的出手,一切光明正大,生死有命。結果被小鬼子暗算,十幾年後要被自己養大的孩子修理。無花和南宮靈口口聲聲要報父仇,我看稱霸江湖的野心才是真的。

  還有欺師滅祖的張召重,危難之時離棄師父金輪法王的霍都,無嗔大師除了程靈素之外的徒弟們,整部笑傲江湖,連城訣,都是群魔亂舞。

  任何一條公認的社會準則,都有其背叛者,這並不稀奇。

  利之所在,人性如此。難道這都編的不靠譜?何況在王氏這個糊塗蟲看來,她不過是扔了把巴豆而已。

  作為一部合格的小說,qíng節設置既要qíng理之中,又要出乎意料,分寸很難把握。

  郭靖,就算前面的經歷都是必然,但是好端端就遇到huáng老邪的獨女,好端端huáng蓉就愛他死去活來,好端端就遇到洪七公,一生屢獲奇遇——金大師寫出來就順理成章。要是偶來寫,老早被人罵‘死作者亂開金手指’了。同樣案例也適用於韋小寶,張無忌等。

  瑛姑身為貴妃,與人私通,按照我們的理解,事發之後就算不被逐出宮去,也該打入冷宮,而皇帝居然容許她在皇宮中生下野種。段王爺不肯救這個綠帽子的成果,瑛姑居然還怨毒幾十年(自己給皇帝戴綠帽子還沒事人似的)——按照種田文社會qíng理的思路,這個女人是不是太賤了。

  現實生活中,本來就有種種奇特不一的人,運氣極好的,腦筋糊塗的,十分衝動的,忠厚善良的,自私虛偽的……so,為什麼王氏不能給婆母下巴豆同時沒有顧慮到孫子呢?

  愚蠢,輕信,不孝,她既不是第一個,想來也不是最後一個。

  ……

  關於小說這部分qíng節,某關這裡多句嘴。

  古代中國從來不是法治社會(現在也不見得全是),像一部分讀者說的,這件事qíng盛紘一定要狠狠處罰,好好處理,不然會如何如何糟糕——這些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就是盛老太太這件事被捅了出去。

  倘若沒被捅出去,那麼就可以掩過去。

  《紅樓夢》中,薛蟠打死那個馮少爺,人家還是有家有產的中等之家呢,人家也是一路告狀,結果呢……?

  像一部分同學甚至聯想到這次是老白花的詭計,故意把明蘭哄出去,然後對小糰子不利,我覺得吧,想太多啦。

  一切都要看實力,當時老白花已經分家出去了,偉哥也沒什麼出息,怎麼跟大權在握的顧廷燁相比,哪裡有那麼多人幫她?何況只要看著孩子的崔嬤嬤不答應,老白花根本見不到糰子,難道她還能領人打一架不成?

  何況還有公孫先生在家。

  這次盛老太太的事,我儘量站在每個人的角度去寫。

  首先,老婆想毒死老媽,不論這件事是否能得到完美解決,只要鬧出去,就是一個醜聞,對盛紘及其兒子的仕途是個重大影響。

  所以盛紘會怎麼想呢?當然,他希望把事qíng控制在家庭範圍內,外面的人最好一個也別知道。

  其次,王氏為什麼會拽呢?她也是吃住了這一點。所謂家醜不可外揚,她知道盛紘不願張揚,而內部處理的話,她又有娘家撐腰。

  再次,明蘭又是在拿什麼要挾呢?

  這父女夫妻三人之間,基本上構成一種很微妙互相妥協的關係。

  再說一次,古代從來都是家醜不可外揚,任何家庭爛事,最好都是捂住了,不要鬧到外面去,更加別說鬧上公堂。

  而大戶人家裡面的所有事qíng,好像紅樓中,裡面已經爛的不成樣子,但明面上還是花團錦簇,一點波瀾不驚,而明蘭的作用,恰恰是要把事qíng鬧起來。

  第194回 世間道 之 魑魅

  明蘭挨著老太太靜坐了半響,林太醫才皺著眉頭進屋來,明蘭側身拭乾眼角,才轉頭道:“太醫煩勞了,不若再歇息會兒。”

  林太醫適才在廂房睡了個把時辰,精神振了許多,他對著明蘭拱手道:“夫人客氣了。老太太尚未醒轉,老朽也睡不踏實。”他見明蘭面上憂色甚濃,勸慰道,“夫人寬些心,昨夜我施針後,老太太的脈象已見平穩。”

  明蘭道:“終歸早些醒來才好。”她對醫理所知不多,卻也知這麼長時間昏睡十分不妥。

  林太醫道:“這倒是。醒轉來,方能好好診治,吃藥敷灸也便利許多。”

  兩人又說了幾句,房媽媽拖著明蘭去用早膳,懨懨的吃了半碗紫米粥,又咬了幾口清香撲鼻的火腿絲荷葉燒賣,明蘭就落了箸。此時天光已然大亮,綠枝疾步從外頭進來,面帶喜色道:“夫人,人都來了。”劉昆家的低著頭,跟在她後頭,明蘭嘉褒道:“劉媽媽辛苦了。”

  劉昆家的面色有些白,眼見四下無旁人,低聲道:“康姨太太獨個兒往太太屋裡去了。她領來的人已叫扣住了,小桃姑娘正看著呢。”

  明蘭道:“來的那幾個,怕都是姨媽的心腹吧。”

  劉昆家的抬頭,目中一閃佩服,道:“夫人所料不錯,統共跟來了四個婆子媳婦,門房處還有六個家丁。這四個中,兩個媳婦子原是姨太太的貼身丫頭來的,兩個是她信得過的管事婆子。不過……”王家兩姐妹整日混在一道的好處,不單是康姨媽熟知盛家事務,王氏身邊的人也對康家知之甚清。

  明蘭問道:“有何不妥,媽媽快請講。”

  到了這般田地,倘若康姨媽不倒,將她誆來的自己也吃不著好果子,劉昆家的道:“有一位祁媽媽,她原是姨太太的辱母,王家叫陪房過去的。”

  明蘭眉頭一挑:“她今日不曾來?”

  劉昆家的點點頭,補充一句道:“祁媽媽年紀大了,始終是姨太太最最貼心的。”言下之意,康姨媽若要做些隱秘之事,就算旁人不知,祁媽媽定然知道,她又道,“不過,祁媽媽素來小心謹慎的很,怕不好誆騙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