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孫白石滿臉的老褶子都愉快的扭做一團,摺扇揮的加倍起勁:“夫人多慮了,這定是皇恩浩dàng,夫人美名直達天聽,福澤深厚之故。”話雖這麼說,可他眼裡明顯流露戲謔之意。

  明蘭連續被噎了兩下,她咬著唇,qiáng力忍住想撓花這老傢伙臉的衝動,雖然他的老臉已經被皺紋縱橫經略的十分花哨了。

  高智商人才,簡稱高人,這種罕見而神奇的生物一般有種通病,就是喜歡故作高深,在老實回答問題之前,總要狠狠吊你一番胃口,不知當年劉皇叔需要多大的自制力,才沒一巴掌拍死那個愛搖羽扇的傢伙。

  調整下思緒,兩次深呼吸後,明蘭正色而問:“幾位叔伯兄弟行事不慎,犯事未有說法,都督已向聖上求qíng寬宥,敢問先生,您可贊成?”

  “……夫人問的好。”公孫白石終於不再打趣,他緩緩收攏摺扇,“這些日子,我屢次勸說仲懷去向聖上求qíng,仲懷直至前日才應允了。”

  明蘭肅了神色,端正的站起道:“都督和先生所慮之事,想必甚為要緊,這本非我一個婦道人家該過問的,奈何如今事已延及內宅,明日我還要進宮謝恩,吾唯恐將來在外有所言誤,萬望先生指教。”說完,她朝公孫白石深深福了一福。

  公孫白石立刻站起,微側避身,恭敬的拱手道:“夫人過謙了,夫人溫雅謙和,治家有方,堪稱仲懷之福,夫人但有所問,老朽當知無不言。”

  這些日子他冷眼旁觀,發覺她是個極自律的女子,她明明十分受信任寵愛,卻從不越雷池一步,但凡與朝政大事相干的,她一句也不會多問(其實她是懶)。

  顧廷燁權柄甚大,但縱然每日上門巴結逢迎之人不斷,她也從不拿權牟利,或趾高氣揚,待誰都客客氣氣,謙和有禮(她是沒受賄的膽兒)。

  兩人再次坐下,明蘭沉思片刻,發現提問也是個難題,該從哪裡問起呢?

  “先生為何勸說都督為侯府求qíng呢?”這個切入點似乎不錯。

  公孫白石捋了捋頷下稀疏的鬍鬚,緩緩道:“夫人覺著當今聖上是如何樣的人。”

  這一問一答完全牛頭不對馬嘴,明蘭再次扭緊了手中的帕子,好吧,我們要習慣高智商人才的思維路數。

  “都說為人臣子,不該妄測聖意,這話只對了一半。”公孫白石也沒指望明蘭回答,他微微仰首望著梁頂:“不揣測聖意,怎麼把事辦好?一樣的出身學識的文臣武將,那些揣測的好的,準的,便能青雲直上。”

  明蘭側臉望著公孫白石,其實這老頭今年還不到五十,卻因半生奔波遊歷而風霜滿面,微皴的臉龐布滿皺紋,蒼老宛若花甲之齡,只一雙眼睛精練qiáng干,熠熠生輝。

  “仲懷尚不足而立之年,一不是聖上姻親,二非潛邸舊臣,三不是宿將權宦,卻能領重兵,掌高位,憑的是什麼?段成潛,耿介川,鍾大有,劉正杰……還有沈從興,他們在潛邸起就跟著皇上,足足十幾年風裡雨里,他們哪個對皇上不是以命相護?哪個不是忠心耿耿?”

  明蘭苦笑著:“便是論資排輩,也輪不上都督在前頭。”

  公孫白石放平視線,嘉許的朝明蘭點點頭,繼續道:“聖上即位之初,為著安撫軍隊,於幾位老將禮遇有加,頻頻加封。於是,潛邸那些人就不敢動了。我當時就向仲懷進言‘新帝即位,必有用兵之處。要麼你就安耽做人,指著聖上念著當年那點qíng分,賞你個一官半職,也能平安度日,要麼你就放手一搏,在聖上心中爭個位次’。”

  “他自是選後一條路了。”明蘭毫不意外。

  “仲懷果敢剛毅,雷厲風行,頂著被罷免的風險,重刑嚴律,砍了好些腦袋,緊著在頭幾個月里就把手中的軍隊操演出來。皇上雖斥責了幾次,但實則這般行事,正中聖上下懷。”

  公孫白石呵呵捋著鬍子,笑聲中滿是自豪之意,“後來,果然出了變亂,戰事一起,其餘眾將領不是都首尾相顧,拖延委言,就是有心無力,難以迅速有效的驅使軍隊,唯仲懷的大軍能令行禁止,揮師南下。當時軍中,有別有用心之人,於行軍戰陣之中暗使絆子,敷衍推搪軍令。兩軍對戰,生死頃刻,如何能有半點差錯,仲懷當即便殺了一半,又捆了一半,這裡頭就有甘老將軍的一個老部下和一個同族侄兒。”

  明蘭輕輕啊了一聲,掩飾不住驚訝。

  “被彈劾了又如何?被記恨了又如何?天下之事,多是一俊遮百丑!皇上滅了荊譚亂軍,坐穩了江山,便是天子明君,百官慶賀;仲懷打贏了仗,便是定鼎首功!沈段耿劉鍾等人,只能心服口服!”公孫白石目光炯炯,語調高亢,便如萬丈豪氣在胸。

  明蘭很敬佩顧廷燁的膽識和魄力,不過她更想問‘您老說的這一大堆拉拉雜雜跟我剛才問的有毛關係咩’?但高人大多脾氣壞,明蘭怕他甩袖而走,只好忍著不提醒他今日的對話已經離題千里了。

  “可這是奇兵,是險招,然而,奇兵非正道,險招,是不能常用的。”公孫白石扶著椅背,順著氣慢慢坐下,“終究,仲懷還得循序漸進的來。慢慢累積人脈,沉澱勛功,得罪人太多,過於激進了,到底不是好事。”

  明蘭習慣性的連連點頭。……欸,等等,這個好像她以前哪裡見過,一個愛喝紅茶的名將也說過類似的話。

  她心裡想著,不知不覺就說出了口:“……所謂必勝之道,就是集結多過於敵方的軍隊,犯比敵方少的錯誤,然後,好好打。以少勝多,以弱勝qiáng,並非用兵之常道,正道。”

  公孫白石聽這話,微驚著笑出聲:“夫人這話說的有趣,不過話糙理不糙,正是這個理。”

  明蘭乾乾一笑,她都快把上輩子的專業法律條文忘光了,居然還記得這個,黨和國家的多年栽培還不如一本帥哥多多的小說讓人印象深刻,慚愧啊慚愧。

  “仲懷不過一新貴武將,授官二品,無勛銜,無加封,無根基,雖得皇帝信重,可頭頂上還有一群可以指手畫腳的尚書,閣老,大學士……要站住腳,甚至更上一層樓,並不容易。”老邁沙啞的嘆息,搖曳了一室。

  明蘭默然。沒想到,他立業這般不易。

  “那麼,咱們說回原處,聖上到底是個怎樣的君主。”

  公孫白石端起茶碗,輕輕撇去茶末子,喝幾口潤潤嗓子,繼續道,“皇上十幾歲就藩,久居蜀邊,從軍中到朝堂到宮闈,一概全無援手;應當說,潛邸里的那幾位幕僚頗為得力,自歸京後,皇上行事,步步精妙,處處占理。”

  這個明蘭知道,她曾聽父兄提過隻言片語,便順嘴道:“這個理,就是‘孝’字罷。”

  “正是。”公孫白石笑道,暗忖到底是,教養不凡,“皇上在先帝chuáng前打了半個月的地鋪,服侍湯藥,對著文臣武將就能氣勢足;皇上為先帝守孝,三年不選秀女,素服簡食,他就可下狠手責罰那起子尋歡作樂的貴胄子弟。光懲治不肖這一記,清流就會叫好。”

  明蘭慢慢沉下心,她的問題,他似乎什麼多沒說,但其實什麼都說了。

  她緊攥的手指慢慢鬆開了,仰頭靜靜聽著,靜的連自己的心跳都能聽見,這是她生平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領受權謀心術的魅力,微瀾不興,卻驚心動魄。

  “先生的話還未說盡罷。”

  聲音冷靜輕柔,便如雨後的檐下,輕巧的水珠一滴一滴碰在光滑的石階上。

  明蘭臻首看著角落的冰盆子,“什麼‘處處占理’,什麼‘理直氣壯’;皇上是先帝明旨欽封的儲君,便是不這樣又如何?至多不過被上幾封奏摺諫言,還能有人不認他這個皇帝麼?先生,您,或者別人,到底在怕什麼?”

  她抬起眼睛,澄清澈然,如一波靜謐的清泉,直直的照著對面之人。

  公孫白石手上的摺扇一頓,斂去臉上笑容,定定看了會兒明蘭,淡淡道:“夫人說的是,然,先帝所冊的儲君,並非只有今上一人呀。”

  明蘭不解其意,三王爺四王爺都死了,五王爺叛亂被誅,六王爺被貶為庶人,七王爺幼年夭折,八王爺登基不是理所當然的麼?他們在顧忌什麼。

  她有些迷糊,明明沒事,心中卻隱隱不安,耳邊如有一陣低沉涌動的鼓聲在緩緩敲打,沉沉的鼓皮響動,愈來愈近,愈來愈近,剎那她腦中一閃明光而過,脫口而出:“是豫王!是六王爺過繼給三王爺的那位小王爺!”

  公孫白石暗贊一聲,朝明蘭正色的拱了拱手:“夫人蕙質蘭心,心如明鏡。正是那位不滿十歲的小王爺。要知道,當初過繼小王爺是聖上欽旨的,立三王爺為儲君也是過了明旨的,就差大告天下,誰知陡生變亂。”

  說到這裡,老頭只有嘆氣了,“先帝病重之時,多少人在他病榻邊上叨咕哭號,勸立小王爺為儲。好在先帝到底明白,知道國賴長君的道理,這時局,若再立個兒皇帝,引的外戚權臣爭奪,怕是立時就要生出大亂子。這才頂住了聖德太后的哀告哭求,生生立了今上生母為六宮之主,隨即再立太子。唉……這些宮闈秘事,沒多少人知道。”

  明蘭一凝思,斷然道:“這不是徒留禍患麼?就沒人提點先帝做的乾淨些。”三王爺一脈在京城經營了多少年,明里暗裡盤根錯節,其人力財力如何是八王爺比得了的。

  “內閣里耿介忠直的硬骨頭都叫砍了,申首輔是個滑不留手的老狐狸,何況,便是先帝想到了不妥之處,也忍不下心。到底三王爺是慘死,三王妃素來溫良善惠,頗得聖心,聖德太后陡然失恃,端是可憐。若再褫奪了她們的嗣子,未免三王爺香菸無繼。先帝心有不忍,這也難免。唉……自先帝殯天后,前朝後宮無一刻風平làng靜,皇上也是不容易。”

  其實公孫白石也覺著這事不靠譜,但人家既是死人又是先帝,不好多非議。

  明蘭不說話了。她的政治教授曾說過,每個主張後面都有一股勢力在支持。

  八王爺即位,他從邊區帶來的糙台班子就能青雲直上;三王爺即位,鼎力扶住的力量就能得掌天下;一旦嘗過權勢滋味的,誰也不肯再放下了。

  她現在明白為什麼皇帝緊著讓沈國舅和英國公府聯姻了,不過是兩股力量在搶奪中間選票;皇帝又為什麼老抓著四王爺謀逆案不放,不過是尋著個由頭,牽絲絆藤,藉機剷除部分對頭勢力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