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還有這事。”凌蔚非常驚訝,這麼神奇啊,他怎麼不知道有這麼個人?
“當然,那欽天監的大人只醉後吐真言,泄露這話之後,欽天監的大人也大病一場。”老者嘆息道。
凌蔚敬畏的點點頭。他都能穿越,還有什麼神奇的事不可能發生的?寧可信其有啊,真是可怕。
“只是一直稱呼那啥啥是不是有點……”不太尊重。如果真的是賢人的話?
“我們這不是還沒想出具體稱呼的名字嗎?”老者道,“這名字一定要是我們京城中的人取,那什麼江南的西北的甚至東南都有人想跟我們爭!爭什麼爭!大人是京城中人!”
“這話就沒道理了。”一中年書生道,“大人明明籍貫在我們那裡!”
“哼,大人回到晏國之後,就一直在京城。”
“大人對我們有恩。”
“大人對我們還有恩呢。”
……
凌蔚默默的從吵架的人群中退出來,自言自語道:“不知道這是哪位官員?應該是這次進京的人之一吧?既然如此得民心,我理應推舉給陛下才是。”
只是吹得這麼厲害,還扯上上天什麼的,是不是太高調了?怎麼欽天監也出場了?那麼皇帝陛下應該早就知道了吧?不過這麼大的事,他怎麼不知道?鷹飛和太子也沒提過啊?
凌蔚回家之後把今天遇見的事告訴了黎膺,疑惑道:“有如此厲害之人,京城都傳遍了,還扯上什麼欽天監,我怎麼不知道?我覺得我對京城的動靜還是知道的比較清楚啊?”
黎膺剛聽凌蔚說了幾句,就知道凌蔚說什麼了。
他沉默了許久,才道:“不過是世間傳聞而已,不知道就不知道吧。我去跟皇兄說說,讓民間少議論些。”
凌蔚追問道:“你也知道是誰?是這次進京的官員?如果真有能耐,我還真想去見一見。”
說到這,凌蔚遺憾道:“說著說著他們就吵起來了,我沒好繼續追問那人具體做了什麼事。我問馮寧他們,馮寧也說不知道。難道真是我閉塞了?”
怕不是不知道,而不是不好說吧?黎膺乾咳兩聲:“你真想知道?”
“有什麼不可以知道的嗎?”凌蔚迷惑道,黎膺怎麼吞吞吐吐的?難道那真是什麼不可說之人?youkownwho之類的?
“也不是……只是……”黎膺嘆氣,“你要先冷靜。”
“我冷靜什麼?”凌蔚更疑惑了。
“聽了之後別激動。”
“為什麼我要激動?”凌蔚失笑,“難道是我的仇人?該不會是謝霖安吧?我就記得這傢伙最恨我。他是不是也回京了?”
“當然不可能是,”黎膺道,“他翻不起浪花。”
“那是誰。”
“……是你。”
“哦。”凌蔚微笑著點頭,“……啥?誰?”
“就是你啊。”黎膺道,“能掐會算,泄露天機,甚至差點丟了性命。”
半晌,凌蔚才發出一聲尖叫:“逗我?!”
第一百零二章 升爵
凌蔚最近精神狀態很飄忽。
他受到了很大刺激。
任誰變成那youkownwho之類的,都會受到很大刺激吧?youkownwho的結局可是一點都不好啊,靈魂被分成一片一片的,還被小孩子給滅掉了!這足以說明叫youkownwho的運氣都很糟糕。
凌蔚強烈的表達出“本寶寶很不高興”的態度。
黎膺嘆氣,所以他才會讓人千方百計的瞞著凌蔚呢,就知道凌蔚肯定是這麼個反應。
……凌蔚的名聲這麼大,按照常理來說,是不可能的。這種具有神話色彩的名聲,顯然必須有人推動,才能成就。
凌蔚自己不可能去推動。所以推動的不用說,自然是他們皇室的人了。
皇帝陛下的野心很大,在有了凌蔚輔佐之後,野心更大了。
之前,他只是想掃除內憂外患,當一個明君。
現在,他想當千古一帝,華夏上下幾千年,每朝每代只出一個,甚至一個都不出的那種。
要當千古一帝,中規中矩肯定是不成的。他得弄出些大動靜來。
人都是喜靜不喜動,弄出大動靜,皇帝陛下要承受的風險也更大。
在前面弄出那些大動靜的時候,皇帝陛下已經做好了成功後,也會受到非議的心理準備。
然而並沒有。
不但沒有,他的聲望還節節攀升,以為還要過個十幾二十年細水長流弄死的世族也很快覆滅。
皇帝陛下把功勞歸於凌蔚。
他也從凌蔚的行為中學得,民心很重要,而玩弄民心,神權也是手段之一。
但這個每任皇帝都知道,所以每個皇帝都是真龍天子。
而縱觀史書,每一個千古一帝身邊,都有千古賢臣,那千古賢臣一定是被神化了的。
比如上古三皇五帝身邊的賢臣都是神仙(連對手都是神仙),每朝每代都有皇帝身邊的賢臣有神仙相授的奇遇,或者乾脆就是神仙下凡。
只是作為朝臣,自己不想找死的話,肯定不會宣揚這些奇遇。
而作為皇帝,也醒不過朝臣有奇遇——誰知道這奇遇是想當賢臣還是想當皇帝?
皇帝陛下信任凌蔚啊,但凌蔚本身就很神奇啊,但凌蔚自己無意間就用了神權忽悠的手段已經把皇帝本身的聲望刷到極高了啊。
皇帝陛下也真的疼愛凌蔚,刷他聲望也不是讓他樹大招風去死的。他信任凌蔚,作為繼任者的太子對凌蔚的信任不比他少,所以即使凌蔚有很高的聲望,也不會成為他的催命符,反而會為他遮擋來自其他人的風雨。
凌蔚當年剛來晏朝的時候,費盡心思給自己刷文名,把自己刷成名士,就是知道皇帝好面子,只要自己不做死,皇帝不會輕易殺名士。
現在皇帝陛下給凌蔚刷神名,也是知道滿朝文武都好面子,雖然很多官員看不起平民,但是也不得不忌憚民心。當和凌蔚作對,就是和老天派來輔佐皇帝的神仙賢臣作對的時候,想必大部分官員提不起被萬民唾罵的勇氣。
如果凌蔚手中有很大的權柄,那麼這樣做也是有風險的。畢竟事情做得多,那犯錯的可能性也越大。這種被捧起來的人,一旦失敗一次,那就是前功盡棄。
但凌蔚他不慕權力,做完一票就暫時洗手不干,辭官回家偷懶,教教學生逗逗黎膺。
他犯錯的可能性就很小。
只是這對凌蔚來說,壓力還是巨大的。即使總的來說,他和皇帝是互贏的,皇帝有了一個神化的賢臣來襯托自己的高大上,以後做事反對聲音小許多;凌蔚有了一層保護傘,不出大錯一般不會有人再針對他。
但是凌蔚還是很不高興。
這樣他一言一行都被人關注著,不開心。
只是他不開心,就能跑去跟皇帝陛下鬧,說我不管,你給我闢謠嗎?
皇帝陛下再寵凌蔚,他還是皇帝陛下,他做出的自認為正確的決定,是不會被人左右的。
……凌蔚不高興,又不能朝著皇帝陛下發火,幫凶黎膺自然成了替罪羊。
這解決黎膺早就做好心理準備了。
他贊同皇帝陛下的話,這樣能更好的保護凌蔚。
但他也知道凌蔚會不高興。
接觸的越久,他就越知道凌蔚不是喜歡高調的人——即使他很多事都很高調,那真是形勢逼迫。
他也知道,凌蔚以為世族倒了,沒人搗亂了,自己就可以安安心心的教書偷懶。這次招人之後,皇帝陛下可用的人才就很多了,不用再把自己作為萬能磚搬來搬去補東補西了。
可現在看來,凌蔚還是只能休息一陣子,然後被皇帝陛下提溜到前台受苦受累。
凌蔚能高興才怪。
既然凌蔚已經生氣了,黎膺也只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針對凌蔚生氣的一二三四五六招,賣萌賣美色賣無辜賣悽慘,把凌蔚哄回來。
凌蔚也是心軟,不久慪氣就慪不起來了。但是他又覺得不能這麼便宜黎膺了,必須給他一個教訓。
所以他咬咬牙,一頭栽進這次公務員考試的準備中。本來只準備當個撒手掌柜的他,這次親力親為,勢必把每個環節都細省一遍,把自己弄得勞累無比,回家倒頭就睡。
凌蔚的同僚們是十分高興的。他們很佩服凌蔚的工作精神,真不愧是四部爭搶的人才啊!遭受了那麼多不公正待遇(皇帝陛下:阿嚏!),每次立了功都被擼掉官職(皇帝陛下:阿嚏阿嚏!),但只要皇帝陛下授予重任,凌蔚還是兢兢業業跟個老黃牛似的,簡直是業內楷模!
業內楷模表示,自己只是想忙一點,好無視黎膺。小兩口鬧彆扭而已。
黎膺以為凌蔚不原諒他,淒悽慘慘悲悲戚戚的找到皇帝陛下,求救。
皇帝陛下也愁啊,他也知道以凌蔚的個性,肯定不高興——要是高興,他也不會這麼信任凌蔚了。但是這小兩口鬧彆扭,他這個當哥哥的出來算個什麼事呢?
皇帝陛下大手一揮,表示這是內院的事,內院的事歸皇后娘娘管。
於是皇帝陛下實力甩鍋,皇后娘娘接住了鍋。
“當然,那欽天監的大人只醉後吐真言,泄露這話之後,欽天監的大人也大病一場。”老者嘆息道。
凌蔚敬畏的點點頭。他都能穿越,還有什麼神奇的事不可能發生的?寧可信其有啊,真是可怕。
“只是一直稱呼那啥啥是不是有點……”不太尊重。如果真的是賢人的話?
“我們這不是還沒想出具體稱呼的名字嗎?”老者道,“這名字一定要是我們京城中的人取,那什麼江南的西北的甚至東南都有人想跟我們爭!爭什麼爭!大人是京城中人!”
“這話就沒道理了。”一中年書生道,“大人明明籍貫在我們那裡!”
“哼,大人回到晏國之後,就一直在京城。”
“大人對我們有恩。”
“大人對我們還有恩呢。”
……
凌蔚默默的從吵架的人群中退出來,自言自語道:“不知道這是哪位官員?應該是這次進京的人之一吧?既然如此得民心,我理應推舉給陛下才是。”
只是吹得這麼厲害,還扯上上天什麼的,是不是太高調了?怎麼欽天監也出場了?那麼皇帝陛下應該早就知道了吧?不過這麼大的事,他怎麼不知道?鷹飛和太子也沒提過啊?
凌蔚回家之後把今天遇見的事告訴了黎膺,疑惑道:“有如此厲害之人,京城都傳遍了,還扯上什麼欽天監,我怎麼不知道?我覺得我對京城的動靜還是知道的比較清楚啊?”
黎膺剛聽凌蔚說了幾句,就知道凌蔚說什麼了。
他沉默了許久,才道:“不過是世間傳聞而已,不知道就不知道吧。我去跟皇兄說說,讓民間少議論些。”
凌蔚追問道:“你也知道是誰?是這次進京的官員?如果真有能耐,我還真想去見一見。”
說到這,凌蔚遺憾道:“說著說著他們就吵起來了,我沒好繼續追問那人具體做了什麼事。我問馮寧他們,馮寧也說不知道。難道真是我閉塞了?”
怕不是不知道,而不是不好說吧?黎膺乾咳兩聲:“你真想知道?”
“有什麼不可以知道的嗎?”凌蔚迷惑道,黎膺怎麼吞吞吐吐的?難道那真是什麼不可說之人?youkownwho之類的?
“也不是……只是……”黎膺嘆氣,“你要先冷靜。”
“我冷靜什麼?”凌蔚更疑惑了。
“聽了之後別激動。”
“為什麼我要激動?”凌蔚失笑,“難道是我的仇人?該不會是謝霖安吧?我就記得這傢伙最恨我。他是不是也回京了?”
“當然不可能是,”黎膺道,“他翻不起浪花。”
“那是誰。”
“……是你。”
“哦。”凌蔚微笑著點頭,“……啥?誰?”
“就是你啊。”黎膺道,“能掐會算,泄露天機,甚至差點丟了性命。”
半晌,凌蔚才發出一聲尖叫:“逗我?!”
第一百零二章 升爵
凌蔚最近精神狀態很飄忽。
他受到了很大刺激。
任誰變成那youkownwho之類的,都會受到很大刺激吧?youkownwho的結局可是一點都不好啊,靈魂被分成一片一片的,還被小孩子給滅掉了!這足以說明叫youkownwho的運氣都很糟糕。
凌蔚強烈的表達出“本寶寶很不高興”的態度。
黎膺嘆氣,所以他才會讓人千方百計的瞞著凌蔚呢,就知道凌蔚肯定是這麼個反應。
……凌蔚的名聲這麼大,按照常理來說,是不可能的。這種具有神話色彩的名聲,顯然必須有人推動,才能成就。
凌蔚自己不可能去推動。所以推動的不用說,自然是他們皇室的人了。
皇帝陛下的野心很大,在有了凌蔚輔佐之後,野心更大了。
之前,他只是想掃除內憂外患,當一個明君。
現在,他想當千古一帝,華夏上下幾千年,每朝每代只出一個,甚至一個都不出的那種。
要當千古一帝,中規中矩肯定是不成的。他得弄出些大動靜來。
人都是喜靜不喜動,弄出大動靜,皇帝陛下要承受的風險也更大。
在前面弄出那些大動靜的時候,皇帝陛下已經做好了成功後,也會受到非議的心理準備。
然而並沒有。
不但沒有,他的聲望還節節攀升,以為還要過個十幾二十年細水長流弄死的世族也很快覆滅。
皇帝陛下把功勞歸於凌蔚。
他也從凌蔚的行為中學得,民心很重要,而玩弄民心,神權也是手段之一。
但這個每任皇帝都知道,所以每個皇帝都是真龍天子。
而縱觀史書,每一個千古一帝身邊,都有千古賢臣,那千古賢臣一定是被神化了的。
比如上古三皇五帝身邊的賢臣都是神仙(連對手都是神仙),每朝每代都有皇帝身邊的賢臣有神仙相授的奇遇,或者乾脆就是神仙下凡。
只是作為朝臣,自己不想找死的話,肯定不會宣揚這些奇遇。
而作為皇帝,也醒不過朝臣有奇遇——誰知道這奇遇是想當賢臣還是想當皇帝?
皇帝陛下信任凌蔚啊,但凌蔚本身就很神奇啊,但凌蔚自己無意間就用了神權忽悠的手段已經把皇帝本身的聲望刷到極高了啊。
皇帝陛下也真的疼愛凌蔚,刷他聲望也不是讓他樹大招風去死的。他信任凌蔚,作為繼任者的太子對凌蔚的信任不比他少,所以即使凌蔚有很高的聲望,也不會成為他的催命符,反而會為他遮擋來自其他人的風雨。
凌蔚當年剛來晏朝的時候,費盡心思給自己刷文名,把自己刷成名士,就是知道皇帝好面子,只要自己不做死,皇帝不會輕易殺名士。
現在皇帝陛下給凌蔚刷神名,也是知道滿朝文武都好面子,雖然很多官員看不起平民,但是也不得不忌憚民心。當和凌蔚作對,就是和老天派來輔佐皇帝的神仙賢臣作對的時候,想必大部分官員提不起被萬民唾罵的勇氣。
如果凌蔚手中有很大的權柄,那麼這樣做也是有風險的。畢竟事情做得多,那犯錯的可能性也越大。這種被捧起來的人,一旦失敗一次,那就是前功盡棄。
但凌蔚他不慕權力,做完一票就暫時洗手不干,辭官回家偷懶,教教學生逗逗黎膺。
他犯錯的可能性就很小。
只是這對凌蔚來說,壓力還是巨大的。即使總的來說,他和皇帝是互贏的,皇帝有了一個神化的賢臣來襯托自己的高大上,以後做事反對聲音小許多;凌蔚有了一層保護傘,不出大錯一般不會有人再針對他。
但是凌蔚還是很不高興。
這樣他一言一行都被人關注著,不開心。
只是他不開心,就能跑去跟皇帝陛下鬧,說我不管,你給我闢謠嗎?
皇帝陛下再寵凌蔚,他還是皇帝陛下,他做出的自認為正確的決定,是不會被人左右的。
……凌蔚不高興,又不能朝著皇帝陛下發火,幫凶黎膺自然成了替罪羊。
這解決黎膺早就做好心理準備了。
他贊同皇帝陛下的話,這樣能更好的保護凌蔚。
但他也知道凌蔚會不高興。
接觸的越久,他就越知道凌蔚不是喜歡高調的人——即使他很多事都很高調,那真是形勢逼迫。
他也知道,凌蔚以為世族倒了,沒人搗亂了,自己就可以安安心心的教書偷懶。這次招人之後,皇帝陛下可用的人才就很多了,不用再把自己作為萬能磚搬來搬去補東補西了。
可現在看來,凌蔚還是只能休息一陣子,然後被皇帝陛下提溜到前台受苦受累。
凌蔚能高興才怪。
既然凌蔚已經生氣了,黎膺也只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針對凌蔚生氣的一二三四五六招,賣萌賣美色賣無辜賣悽慘,把凌蔚哄回來。
凌蔚也是心軟,不久慪氣就慪不起來了。但是他又覺得不能這麼便宜黎膺了,必須給他一個教訓。
所以他咬咬牙,一頭栽進這次公務員考試的準備中。本來只準備當個撒手掌柜的他,這次親力親為,勢必把每個環節都細省一遍,把自己弄得勞累無比,回家倒頭就睡。
凌蔚的同僚們是十分高興的。他們很佩服凌蔚的工作精神,真不愧是四部爭搶的人才啊!遭受了那麼多不公正待遇(皇帝陛下:阿嚏!),每次立了功都被擼掉官職(皇帝陛下:阿嚏阿嚏!),但只要皇帝陛下授予重任,凌蔚還是兢兢業業跟個老黃牛似的,簡直是業內楷模!
業內楷模表示,自己只是想忙一點,好無視黎膺。小兩口鬧彆扭而已。
黎膺以為凌蔚不原諒他,淒悽慘慘悲悲戚戚的找到皇帝陛下,求救。
皇帝陛下也愁啊,他也知道以凌蔚的個性,肯定不高興——要是高興,他也不會這麼信任凌蔚了。但是這小兩口鬧彆扭,他這個當哥哥的出來算個什麼事呢?
皇帝陛下大手一揮,表示這是內院的事,內院的事歸皇后娘娘管。
於是皇帝陛下實力甩鍋,皇后娘娘接住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