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除了宿誼之外,不見的那人,就是慫恿宿誼來這裡吃野味的隨從。那隨從是宿誼從莊子裡帶來的人。因武藝不錯,人又機靈,被慕晏訓練之後,便成了宿誼貼身護衛之一。

  慕晏雖然更信任自己這邊的人,但知道莊子中的人全是皇帝皇后的,若宿誼身邊沒有原本庄子中的人,皇帝皇后不會安心。他便特意在莊子中選了些武力不錯,人又機靈,身世清白的人,訓練之後讓其保護宿誼。

  宿誼身邊的人,都經過了千挑萬選。甚至上次護送宿誼的人,也是這些人。上次局勢那麼危險,都沒有出任何問題。而這次國內反對陛下之人已經被清洗,局勢安穩,理應十分安全。

  誰知道上次沒出事,這次出事了。

  因為他們彼此之間互相信任,所以若是其他人送來的茶水和吃食,他們肯定會先查驗一番。但自己去打水泡茶,便大意了。

  餘下那人在了解情況之後,想騎馬去找剩下的人,趕緊去尋找宿誼。聽茶棚老闆說,那人既然是帶走了宿誼,宿誼應該是安全的。也幸虧他是騎馬帶著那夥計去找的野物,不然就只能坐在這裡等了。他看後面拴馬的地方,其他馬匹都已經被放走了。

  當護衛宿誼的一行人知道此事之後,兵分三路,一路前往京城報告皇帝陛下,一路沿途返回告訴慕晏,第三路則來到茶棚,想要通過那帶走宿誼的隨從留下的痕跡,將人找回來。

  他們本想表明身份,讓當地官府協助調查。但宿天師失蹤之事事關重大,他們不敢聲張。且離這裡最近的城市就是京城,與其報告京城官府,不如直接跟皇帝陛下說明,讓皇帝陛下定奪。

  皇帝登基好幾年,終於覺得日子越來越有盼頭,國家的興盛已經近在眼前,開開心心的準備過一個生日,誰知道就遇到這種事。

  派去通知皇帝陛下的人不顧京中禁令,高舉代表絕密消息的令牌,直接策馬前往宮門,一路上嚇壞不少人,還以為是邊疆出了什麼事。

  不過他帶來的消息,不比邊疆有敵來襲好。

  拿著令牌的人,可以直接越過其他人,覲見皇帝陛下。宮中通穿之後,那人拿著令牌一路小跑,一見到皇帝陛下,就普通跪下,淚流滿面:“陛下,隊伍遭襲,國師不見了。”

  知道是緊急消息,皇帝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比如北疆胡人長驅直入,已經攻破防線,已經失掉幾個城鎮之類。

  但皇帝即使做好了心理準備,當來人一開口時,頓覺腦袋嗡嗡之響,一時居然沒有反應過來。他問道:“你再說一遍?”

  那人伏地哽咽道:“國師被人抓走了。”

  皇帝頓覺眼前一黑,居然暈了過去。

  旁邊內侍一擁而上,有的叫御醫,有的掐人中,皇帝很快就醒了過來,呵斥內侍,讓他們不准離開,也不要去叫御醫。

  皇帝跌跌撞撞走到伏地哽咽的人面前,伸手抓住那人衣襟道:“什麼?康樂怎麼了?被誰抓走了?怎麼回事!”

  那人將事情經過說了一遍,然後道:“臣罪該萬死。”

  皇帝一屁股跌坐在地上,他腦海里浮現幾年前,他得知長子被祭天時候的景象。那時候他也是如此,眼前一黑,跌坐在地上,腦袋裡一片空白。

  他不信……不信!兒子好不容易回來了,怎麼會……

  皇帝緩了許久,才漸漸找回理智。他不斷思索要不要將這件事公開。若是公開尋找,百姓民心動盪他不擔心,當了這麼多年皇帝,昱朝已經四海歸心。他最擔心的是,若是逼迫過度,那挾持宿誼之人會不會見逃跑無望,對宿誼痛下殺手?

  皇帝相信宿誼還活著,他不肯去想加入宿誼已經遇害的可能。

  但若是要尋找,這消息藏得住嗎?

  皇帝頓時心中迷茫,不知道如何是好。難道只能寄希望於對方只想帶走活的宿誼?若是他們的命令是,帶不走活的,就殺了宿誼怎麼辦?

  皇帝甚至想,不派人去刺激挾持宿誼的人。

  這時候去抓宿誼的,不太可能是朝中之人。就算宿誼落在胡人手中,只要宿誼還活著,他都能安心。

  皇帝閉上眼,半晌,他睜開眼道:“急召慕晏進京。通知上朝。”

  不管如何,這件事要想讓朝中知道。這是瞞不住的。

  ……

  宿誼被抓走的消息,朝中大臣很快都知道了,但民間一點傳聞都沒有。這個時代,只要朝中人不多嘴,百姓是不會知道這些機密消息的。

  皇帝叫來上朝的人都是重臣、親信,這一夜,所有知道這個消息的人都失眠了。

  在昱朝內部不穩,外部還在打仗的時候,宿天師沒出事。現在昱朝內部穩定,邊疆安寧,宿天師居然被人抓走了?還是在京城地界被人抓走了?

  他們頓時和皇帝心情一樣,既想快點找回宿天師,又擔心刺激到歹徒,反而害了宿天師性命。

  “朕寧願國師落入他國手中,也要保證其性命。”皇帝為此事下了準則,“一切以宿天師性命優先。”

  聽到皇帝如此說,太子和一些比較親近宿誼的臣子心中鬆了口氣。雖然天不一定隨人願,但只要皇帝願意做出讓宿天師落入別人手中也要保護其性命的決定,宿天師的安全得到了一定保證。

  就擔心皇帝擔心宿天師落入其他人手中,下達或者暗中下達若是帶不回來,就殺了宿天師的命令。

  畢竟宿天師為昱朝帶來的什麼,大家有目共睹。若是宿天師落入他國手中,會不會讓他國也強大起來?

  “父皇,或許不必太擔心。”太子沉聲道,“國師是中了蒙汗藥,才沒有反抗之力。當國師醒來之後,定有辦法脫困。即使不能,他也一定會有辦法留下消息。”

  “希望如此。”皇帝知道太子是在安慰他,看太子那神情,這話完全是他自我安慰。

  雖然宿誼時常有神奇手段出現,但他本人卻十分羸弱,生病受傷十分常見,也不懂武藝。說他自己逃出來,皇帝完全不信。他只希望,以宿誼聰明,能給後面追蹤的人一些線索。

  ……

  雖然皇帝不打算大張旗鼓的找人,擔心會刺激的挾持宿誼之人。但他派出的人不少,跟留在茶棚中的人匯合之後,一路沿著痕跡追蹤。

  但痕跡到了河邊之後,便消失了。那河邊又無人煙,並沒有人看見船隻。

  他們只得四處詢問,從上下游尋找這個時間段可能路過此地的船隻。

  對外,皇帝讓人宣稱送來的壽禮被人搶了,正在抓歹徒。過幾日後,皇帝讓人假扮宿誼進京,讓眾人誤以為宿誼已經回到京城。

  慕晏很快也得知了宿誼被抓走的消息,他還沒接到皇帝讓他回京的命令,就將事情交給副手,驅馬趕往京城。

  即使被皇帝怪罪,慕晏也不可能坐在青州等消息。

  途中,他碰巧遇上前來傳旨之人,那傳旨之人認識慕晏,遠遠見到慕晏便打招呼,將旨意交給慕晏,然後和慕晏一同折返回京。

  慕晏回京之後,在皇帝那裡得到搜尋的最新消息,然後急急忙忙領著一隊人馬前去搜尋宿誼。

  皇帝知道慕晏和宿誼關係,知道這時候慕晏不可能有心思再做其他事。且宿誼回來護衛之事,本就應該慕晏負責。宿誼此次遇襲被抓,慕晏難辭其咎。他便讓慕晏放下一切職務,全力搜尋宿誼,並給了慕晏調兵的令牌,讓慕晏便宜行事,有需要,可以調動任何地方兵力。

  宿誼還在昏迷的時候,朝中已經因為他的失蹤亂成一鍋粥。

  抓走他的人擔心宿誼醒來橫生枝節,一路不斷餵給宿誼蒙汗藥,宿誼睡了整整一日,後是抓走他的人害怕宿誼一日不吃東西會餓出好歹來,才將其喚醒。

  畢竟下命令之人,是讓他們儘可能帶活的回去。

  宿誼醒來之時,發現身邊有六個人,其中一個人便是慫恿自己去吃野味的隨從,頓時知道了叛徒是誰。

  他一邊擔憂留在茶棚其餘侍衛,思及昏迷前聽到的聲音,他知道那些人凶多吉少。

  宿誼醒來之後,沒有大驚失色,沒有連番詢問,甚至連話都沒說。他就默默的坐起來,揉了揉自己有些悶痛的後頸,和身上其餘疼的地方。

  被人帶著一路狂奔,不知道遭到多少粗暴對待,宿誼感覺身上都快散架了。

  見宿誼十分安靜的揉了揉身體之後,就接過水和乾糧默默吃起來,半句話也不說,挾持宿誼的幾人心中很是奇怪。

  作者有話要說:  宿誼:QAQ為了口吃的我容易嗎我?

  第143章

  “你就不說些什麼嗎?”一個夾雜著古怪口音的壯碩男人問道。

  宿誼掃了幾人一眼, 道:“匈奴?”

  這個時期, 北方活躍的少數民族本不僅僅是匈奴。晉朝的腐朽和壓迫,造成了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叛亂,八王之亂之後,開啟了所謂“五胡亂華”的混亂時期。

  那時候被後世史學家稱作“五胡十六國”,不過胡人建立的國家遠遠超過十六個。

  宿誼對政治什麼的不太了解,但他畢竟生活在這個時代, 身邊又是昱朝的最高層次人物, 即使沒有特意去了解,也漸漸對昱朝周邊形式比較熟悉。

  匈奴自秦漢時便是中原王朝大敵, 昱朝建立之後,主要抵禦的胡人也是匈奴。其他原本會在這段歷史中崛起的少數民族,則少了崛起的契機, 沒能形成獨立的政權。

  雖然宿誼自己不知道,但在宿誼所在世界歷史中, 匈奴也是最初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比他更早的前涼為涼州刺史建立的漢族政權), 除了極少數、比如鮮卑族的慕容氏是自己割據後稱王, 其餘後來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大部分都曾經依附於匈奴。西晉也是滅在匈奴人手中。

  如今歷史不同,漢朝沒亂多久昱朝就完成了統一,即使是匈奴也沒有在這場亂世中占到多少便宜, 得到多大發展,其他少數民族就更不用說了。

  除了匈奴之外,只有鮮卑族曾嘗試割據, 結果昱朝還沒發威,匈奴將其滅了。

  在昱朝統一的威嚇下,本應該分裂自立出好幾個國家的匈奴也飛快完成了統一,和秦漢一樣,扛起了跟中原王朝對著幹的大旗。

  這幾人雖說穿著漢族的服飾,但宿誼曾經聽過內附昱朝,前來京城朝貢的北方少數民族首領的口音,又見其長相,與中原百姓有些許差別,認不出他們的來歷才是智障了。

  宿誼就想了,昱朝內部矛盾已經解決,他應該很安全才是。結果內部果然是很安全,居然是匈奴人?這還真是大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