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慕晏府中有供奉醫者,宿誼不過是得些風寒,不必遍尋名醫。慕晏府中也不缺藥材,不必從外處購買。因此其他人也不能從醫者口中得知宿誼近況。連帝後和兩位皇子,以及京中相熟之人,都寫信詢問此事。

  慕晏當然告知宿誼並無大礙,不過是受了些風寒。不過慕晏故意將信寫的很簡潔,一副並不想多說的模樣,信不信由他們。

  只有給帝後的書信,慕晏詳細的寫了當日過程,並表示宿誼只是被刺殺嚇到了,幾日沒睡好覺,結果病了。

  宿誼如此“窘迫之事”,當然只能給帝後看。宿天師被刺殺嚇到這種事,當然是不能給外人道的。

  帝後接到書信之後,這才安心。皇帝陛下還抱怨,要是宿誼在他身邊,早跟著他上戰場歷練了,哪會被區區宵小嚇到?

  不過皇帝雖然口中這麼說,心中卻是心疼不已,許多賞賜千里迢迢運向青州,安慰宿誼被驚嚇到的小心臟。

  皇后更是心疼的眼淚漣漣,特意給宿誼求了平安福,後又覺得那些神佛還不一定比得過宿誼自己的本事,又把平安福送給其他人了,自己專門繡了平安錦囊,跟皇帝的賞賜一同送了過去。皇后只希望人能勝天,自己一片慈母之心,能夠庇佑宿誼幾分。

  太子更是坐不住,直接想扔下手中差事,直接奔赴青州看望宿誼,被皇帝罵了個狗血淋頭。太子便把一腔憤恨全部發泄在高句麗身上,天天跟謝淳、司馬鵠、趙璀開會商量,定要讓高句麗使臣吃不了兜著走。

  太子知道,這次即使慕晏會出兵,但因為昱朝不能投入太多兵力,最終也只會拿回自己的城池,並讓高句麗送些賠禮了事。太子在心中發誓,若是他登基,定要讓高句麗覆滅。

  雖然還沒查清母后之人,太子已經將此事扣在高句麗頭上了。

  不僅僅是高句麗,所有懷疑之人,太子都不會放過。證據什麼不重要,他知道這些人對宿誼有敵意就夠了。

  太子憋了一肚子的氣,在信中還要跟宿誼賣乖巧,道自己現在很努力,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只是很想念宿誼,希望宿誼能保重身體。待此事了,他會再求父皇讓他去青州看望宿誼。

  宿誼看見太子萌萌噠的書信,感覺鼻頭一酸。弟弟長大了呢,能獨當一面了呢。他這個當哥哥的沒被刺殺傷到卻被刺殺嚇病了,真是羞愧啊。

  易苒因不在京中,得知宿誼被刺殺的消息稍稍晚一些。他知道的時候,也直覺這跟藩王拖不了干係。雖然易苒的戾氣沒有太子那麼重,心頭也是窩了一團火。只是藩王行事十分小心隱秘,若不是許王世子太過蠢鈍,他們也不會察覺到藩王小動作。易苒心中再氣,也只能暫時忍著,步步為營,抽絲剝繭,繼續尋找證據。

  易苒雖說和先皇沒什麼仇怨,但此時也不由埋怨起先皇。若不是先皇下那狗屁遺命,父皇也不必非尋到一個私通外國的藉口,才能處理這群藩王。早尋些其他理由,即使不能打殺,也能將人關起來。不像現在,還得好吃好喝供著,束手束腳。

  至於其餘人,在得知宿誼遇刺之時,只要不是盼著宿誼死的,都異常憤怒。宿誼乃是皇帝親封的天師,其地位不亞於朝中重臣,更有人傳言宿誼乃是昱朝氣運,甚至華夏氣運所在,乃是引領昱朝盛世之人。宵小居然敢行刺宿誼,其嚴重性甚至可以與襲擊一國儲君,甚至與襲擊皇帝陛下本身想比。

  甚至說句大不敬的話,太子殿下去了,還有二皇子殿下,二皇子殿下如今行事雖然冷酷了些,但才華是有的。而皇帝陛下去了,太子殿下也已經長成,昱朝並不會因此動盪。

  而宿天師獨一無二,他們已經習慣宿天師帶來的各種讓昱朝飛速發展的東西,若是宿天師去了,昱朝的損失無可估量。

  因為誰也不知道宿天師還會給昱朝帶來什麼驚喜。

  甚至大部分人已經信了,宿誼跟昱朝氣運息息相關,甚至“熟知內情”的,例如王家等人更是認為,宿誼更整個華夏的氣運息息相關。若是宿誼去了,說不得老天立刻會降下災禍。

  朝中大臣急得跳腳,查明真相之事快不起來,但宿天師必須提早接回京城。宿天師在外面不安全。

  皇帝卻壓下眾臣意見。本來他是很想將宿誼召回京城。但此事一出,他反而打消了念頭。準備在事情搞清楚之前,讓宿誼待在青州。

  因為京城說是天子腳下,但關係錯綜複雜,因天道不需,他又不能將宿誼接進宮中。說起安全,京城還不比青州。青州乃是慕晏一言堂,慕晏還掌管著青州所有的兵力。宿誼在青州,反而更安全一些。

  皇帝一一勸說眾位真心關心宿誼的臣子,那些臣子也反應過來,的確宿誼在青州或許更安全一些。如今高句麗的使臣還在京城呢,他們帶來了那麼多人,誰知道會不會以整個使團的性命,去搏一搏?

  蠻族兇狠,不能以常理度之。

  ……

  宿誼遇刺之事,慕晏當時聽到時就眼前一黑,差點暈厥過去。幸虧傳話之人不是大舌頭,很快將宿誼安然無恙之事說了出來,不然慕晏還真會支撐不住。

  慕晏當時正在海上練兵,得知此事之後不顧自己下的禁令,直接翻身上馬,縱馬入城,差點撞傷人。

  若非宿誼遇刺之事穿了出去,百姓們心中害怕,路上早早沒了行人,慕晏這騎馬的速度,肯定會撞到人。

  慕晏回到府中,見宿誼的確沒事,不過是受了些驚嚇,心中驚恐也未曾好轉。慕晏將宿誼緊緊抱在懷裡,半晌說不出話來。

  宿誼本為刺殺的事害怕,心想等慕晏回來之後,讓慕晏好好安慰他。未曾想慕晏這樣,反倒讓宿誼安慰慕晏了。

  之後幾日,慕晏不再去軍營,跟宿誼寸步不離,連公務也搬回家做,不讓宿誼離開自己視線。

  當宿誼因為晚上做噩夢時,慕晏也噩夢不斷,醒來見宿誼還在身邊才好些。

  待宿誼病倒之後,慕晏親自服侍宿誼湯藥。

  宿誼很不高興。

  若不是慕晏守著,他就可以偷偷把藥倒掉些了。他只是有些咳嗽,有些頭疼,本不是什麼大病,卻被逼喝那味道怪異的藥,即使病好了,也還得再喝些日子“鞏固療效”,讓宿誼叫苦不迭。

  宿誼每次喝藥的時候,都發誓再也不得病了。然而,顯然這並不是發個誓就能決定的。

  宿誼此次只是受了些驚嚇,待修養了幾日之後,宿誼覺得那驚嚇還不如苦藥讓他更痛苦的時候,就痊癒了。

  痊癒之後,慕晏心想宿誼此後肯定也會成為別人慾除之而後快的對象,僅憑別人保護,也並非萬全之策。宿誼現在才開始習武肯定是沒多大成就了,但練上一二分,眼疾手快一些,也能在戰鬥中躲開些危險。

  於是慕晏狠下心,要教宿誼些強身健體的功夫,只求宿誼能跑得快些。

  宿誼前世今生都不是吃得苦的人,作為一個技術宅,不要指望他在體育上有多大能耐。慕晏之前逼著他日日多走幾步,宿誼都要偷jian耍滑,更別說吃那習武的苦了。

  即使知道習武對他自己好,但就跟所有人都知道鍛鍊身體對自己好但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一樣,宿誼就勤快了兩天便渾身酸痛起不了床了。

  最終慕晏還是以“你要是每日跟著我練一個時辰,我便不阻你隨軍出行”為交換條件,才讓宿誼堅持了下來。

  之前宿誼雖然威脅慕晏,即使慕晏不同意他也有方法隨軍出行,但宿誼也知道,慕晏不同意的話,即使他能求得皇帝老爹,肯定會費很大功夫。且就算隨軍出行了,慕晏才是一軍長官,完全可能將自己關在後方不准出來。若是慕晏能鬆口,甚至主動配合,他行事也自由些。

  宿誼雖說性子憊懶,但下定決心之後,也不是不能堅持下來。何況慕晏對宿誼非常了解,每當宿誼想放棄的時候,慕晏便叫休息,正好卡在宿誼接受的臨界點上。

  慕晏也不是要讓宿誼練出個什麼名堂,只要遇到危險能躲起來就成。他訓練的,是宿誼遇到各種危險時的應對之策,比如爬樹啊下水啊迅速滾到掩蓋物下啊之類的。

  當然,在訓練這些之前,要先將宿誼的身體鍛鍊好。有這個藉口可以讓宿誼鍛鍊身體,慕晏當然不會錯過。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宿誼身體強壯了不少,雖然看上去還是那麼柔弱,但體重增加了不少。這用後世科學用語便是,增肌成功。

  宿誼捏著自己硬邦邦的胳膊,低頭看了看自己不再是一塊的腹肌。雖然鍛鍊的時候很困難,但成果還是很喜人的。即使是技術宅,也希望自己的腹肌不是只有一塊。當然,技術宅們也就是希望一下而已,並不會付諸努力。

  ……

  宿誼鍛鍊身體的時候,慕晏查探刺殺幕後黑手的行動也沒停下來。只是這些死士眼見刺殺不成全部自行了斷,古時候又沒有監控沒有認可科學偵查的儀器,慕晏要想揪出幕後黑手十分困難,線索很快就斷了。

  線索雖然斷了,但想要殺宿誼的就那麼幾波人,慕晏一個個報復回去就成。這一點,慕晏的想法和太子一致了。

  因宿誼遇襲之事,高句麗的使臣的處境又艱難許多。昱朝的接待團們,又可以名正言順的刁鑽許多。

  京中傳來的消息,成了宿誼每天調劑心情的食糧,簡直比十萬個冷笑話還能讓他開懷一笑。

  這第一屆進士的狀元榜眼探花真是太絕了,不但很好的體會了宿誼“自古以來”的思想,還將其發揚光大了。也不知道他們從哪個故紙堆,嗯,甚至有可能是還沒謄抄到紙上的竹簡堆中找到的隻言片語,道高句麗現在的地盤自古以來也是屬於中原王朝的,高句麗建國者來自扶餘國,扶餘國也是中原王朝扶植的,因此高句麗建國者也是中原王朝的子民。所以按照“自古以來”來說,高句麗就是咱昱朝還未收復的領土。

  這時候宿誼才知道,原來扶餘人是吳國夫概的子孫,真真正正的華夏人後代。而高句麗和百濟的建國者都是扶餘人,只新羅皇族才勉強算得上是朝鮮半島的土生民族。

  所以那句“中國人發明了韓國人”這句話……說不定還有點道理?

  不管有沒有道理,昱朝的大臣非常慷慨的承認了高句麗的王族是咱戰國時期吳王子孫,並且表示非常歡迎他們認祖歸宗。如果他願意,將其把所屬藩國改到老祖宗的故地也是可以的,還可以受封吳王哦。

  宿誼肚子都笑疼了。

  第131章

  高句麗雖然稱臣, 但是以一個平等的國家來表示歸屬。這歸屬也就是口頭上表示臣服而已, 每年來送點土特產,說點好話,若是昱朝傻白甜一點,還得保護其安全,幫他打周圍的國家,甚至經濟援助。




章節目錄